文/赵大山 《菜根谭》曰:“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晴天的时候,世间万物如此美好(资料图 图源网络) 狂风暴雨,会令飞禽走兽感到忧伤和恐惧;风清日朗,花草树木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一日没有和祥之气,而人的心中也不可一天没有欢喜之情。 人为什么要和气?和气带来吉祥。谁不想得瑞气,瑞气从哪来?就是要养喜神。 心与外境的关系,确实非常的微妙。在喜气洋洋的场合,会沾染一些喜气,但在悲戚的环境之中,又会感到莫名其妙的伤感。 但也可能反过来,当心情愉快的时候,即使是愁云惨雾的恶劣天气,我们也可以笑看风云;当心情不佳的时候,即使骄阳似火也是遍体生寒。所以《菜根谭》告诉我们,要想保持长久的快乐,一定要把快乐的主动权抓到自己手里。 怎样抓住快乐的主动权?《大学》有一句话:“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这里的“胖”并不是肥胖的意思,而是指舒适。财富可以装饰屋子,而德行可以滋润身体,心胸宽广的人体态安祥。 这个和气,这个喜神,来自于德行的修养。 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礼是自我与他者良性互动的准则。但礼只是外在的,自我与他者能否有效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关系,关键是和为贵啊。 只有真诚对待对方,友谊才能长久(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在日常中,我们易怒、易燥、易烦。为什么做不到和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分迷恋自我。过分迷恋自我的话,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是为是,以自己的非为非;而且强求别人与自己一致,这样就易与他人产生巨大的矛盾和冲突。 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观点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别人与自己一致呢?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妨“求同存异”。 虽然人人彼此不同,但一定能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兴趣的共同点,从而实现共赢和互相欣赏。 西周末年的王朝太史官史伯,说过一段堪称精典的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 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才是“和”,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这样的“和”才能长久,“和成”的物才能繁盛。如果“去和取同”,彼此没有差别。 那么,只有一个声调能形成曲子吗?只有一个味道能做出好菜吗?完全相同的个体谁来弥补缺陷呢?勉强求“同”的后果,治国就会排斥异己、独断专行;做人就会生硬蛮干,人人敬而远之。 人要有和气,还要有喜神。所谓喜神,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快乐的心态,心态不好,山珍海味坐不安席,华屋大厦也觉凄凉寂寞。 这个喜神,说起来容易做起难。小孩子容易获得喜神,大人给他一块糖,带他去游乐场玩一玩,给他一句称赞的话,他就很快乐。 小孩子的快乐简单纯粹(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成年人不容易获得这个喜神。老板加了一千块工资,心里有点高兴,后来一了解,别的同事涨了两千,心里立刻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道都有。 事业上有了小小的进步,但一想到某某同学厅局级了,某某好友发大财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别的小孩考一百分了,自己的小孩才九十,别提多着急、多焦燥了…… 把快乐建立在外在的条件上,这个喜神不会来,来了也不常住。庄子说:“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对外物的贪求太多,其内在的喜乐之气就没有了。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就吃那么一点米饭,喝点白开水,把手臂放在后脑勺当枕头,看云卷云舒,就很快乐。孔子闲居在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悠闲惬意,和乐安舒。 一般的人如果没有了官位,或者从一个有实权的岗位调到了一个清水衙门,估计早就怨气填胸,烦躁不安,各种风凉话、怪话满天飞了。 这个喜神,人人内心俱有,但因为贪婪心、嫉妒心作怪,它便远走高飞了。要把喜神找回来,根本要从价值观入手。 物质上要知足。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人在这个世界上当然要获得一定的物资资源,否则怎么为生呢?但千万不能过分贪求,为了虚荣心的满足、身体的享乐不惜耗费生命,做了物质的奴隶,这并不是聪明的做法。 过分注重物质,会成为物质的奴隶(资料图 图源网络) 聪明人只取所需,不取所欲,这就是“为腹不为目”的意涵所在。 物质上知足,但自我修养不能停步。人这辈子是白白活过的吗?是不是要活出生命本有的风采?如果能把目标定位在做最好的自己,与不完美的自我斗争,而不与外界争短长,不为功名利禄患得患失,喜神就会不请自来。 放弃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克服贪婪心、嫉妒心的毒害,和气、喜气就会常伴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