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三日具沐,使人通灵:“刘海”发式与道教

http://www.newdu.com 2019-01-23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眼下,我们常使用的手机款式中有一种“刘海式”十分流行,即手机屏幕上方存在一个类似于人的“刘海”发型的形制。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流行发式却与道教息息相关。
    本文通过考察古人对头发的态度、道教发神以及“刘海”的起源来看头发与古人精神信仰的关系。
    以发为本
    
    婴戏图(资料图)
    古人对于毛发十分重视,《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时,头发被看作一个人生命的象征,所谓“山以草木为本,人以头发为本”。
    在“盘古开天”的故事里,盘古的头发和胡须最后都变成了夜空中的星星。无论是在神话故事中,还是作为人生命力的象征,头发都被看作是对孝道最好的诠释。
    
    福禄寿三星图(资料图)
    古人用一个人的发型来指代人的年龄,比如:垂髫、总角、束发、及笄、黄发等。垂髫,指的是儿童不束发,语出《桃花源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男孩子15岁的时候,会被要求束发,将原有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女子十五岁的时候要结发,用笄贯之,称“及笄”。
    黄发,用来形容长寿的老人,古人认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因此黄发是长寿的标志。在《福禄寿三星图》中,孩童总角的发型,呈现出一副天真浪漫的形象。
    
    割发代首(资料图)
    因为头发具有很高的重要性,所以法律上有一种刑罚,叫做“髡”。
    
    《说文解字》中有:“耏,罪不至髡也。从而,从彡。耐,或从寸。诸法度字从寸。”剃发、剃须都是一种刑罚。
    
    商汤(资料图)
    头发的重要性,在“成汤祈雨”的故事里也有体现。《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篇》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于是翦其发,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成汤用自己的头发来代替自己作为祭品,献给神明以祈雨。除此之外,还有曹操的割发代首的故事。
    发神苍华
    
    王羲之《黄庭经·唐人临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资料图)
    道教中,将人体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分为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中景八神和下景八神。其中,发神为上景八神之一。《黄庭内景经·治生章》有:“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务成子注曰:“三八二十四真人。”
    掌管头发之神,名“苍华”。《黄庭内经》中有:“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
    《酉阳杂俎·广知》中有:“身神及诸神名异者:脑神曰觉元,发神曰玄华。”《云笈七签》中有:“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刘基《蓦山溪》词中有:“玄华柔软,总被秋霜染,夜拥寒衾耿青镫,膏凝晕闪。”《云笈七签》中,发神的名字改作“玄文华”。
    刘海的来源
    
    刘海蟾(资料图)
    关于发型“刘海”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来自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相传有一位唐代的仙童名叫刘海,前额总是有一列平整的短发。刘海以王重阳、钟离权、吕洞宾为师,元朝元世祖封刘海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
    武宗皇帝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道教尊为“海阳嗣派九天扶正帝君”、“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启南兴教天尊”等,居海阳洞天,为“全真北五祖之一”。在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中,刘海戏金蟾寓意发财,所以刘海又有“准财神”之说。
    
    民俗画·刘海戏金蟾(资料图)
    关于“刘海”一词表发型的用法,清朝王韬在《淞滨琐话》里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只髻簪花,如世间所绘刘海状。”清朝李伯元在《文明小史》有:“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剪刘海,下面散腿。”
    三日具沐
    
    皂荚(资料图)
    头发如此重要,汉字中有一个字与之对应,即“沐”。早在汉代,就有“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说法。那么那个时候用什么洗头呢?葛洪《肘后方》中记载过一种石灰洗发的方式:“先以灰汁,净洗顺发,痛拭干。”《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皂荚”,在唐代很流行。
    
    道教斋醮(资料图)
    道教十分重视沐浴,道士在举行斋醮、诵经活动等仪式之前,都要进行沐浴。《云笈七签》载:“太上曰:‘兆之为道,存思大洞真经,每先自清斋,沐浴兰汤”。除此以外,《沐浴身心经》中也提到了沐浴对修道的作用:“沐浴内净者,虚心无垢,外净者,身垢净除”。
    人自出生时,便有毛发相随。毛发,也是人类作为万物灵长的证明。古人在日常生活及精神生活中,对头发投入了大量的情感。陶弘景《真诰》中说:“每至甲子当沐,不尔,当以几月旦,使人通灵。”洗头发这件事,能使人通灵。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