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王母垂迹,碧霞现身:碧霞元君身世小考(下)

http://www.newdu.com 2019-01-24 腾讯道学 赵洋 参加讨论

    文/赵洋
    《王母垂迹,碧霞现身:碧霞元君身世小考(上)》讲述了关于碧霞元君身世的四种说法,虽然都不能完美地解释,但都各有价值。
    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一番:泰山地区原本保存有西王母信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母性信仰从显性逐渐转变为隐性,碧霞元君成为东岳大帝光环下的泰山玉女。
    而泰山始终存留着这样的文化因子,遇到合适的时机会重新焕发生机。所以说,碧霞元君的出现是西王母信仰的一次回归。论据有二:
    一、泰山与昆仑山的关系
    
    泰山(资料图)
    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文化中,有一个十分相似的观念:大地的中心处有一座沟通天地的圣山(有时候是天柱),各个国度都在圣山的四周,远近不同。圣山,有的学者称之为“世界大山”,在中国文化里表现为“昆仑山”。
    自汉代开始,人们就孜孜不倦地探求神话里的“昆仑山”,以期找到它在现实中的具体位置,也正是这个昆仑山的“地望”问题,困扰了学界许久。尽管学者们从地理、历史、语言学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推论,但至今也没有得到公认的结论。
    如果将这些推论作为证据论证笔者的观点,那无疑是以假设论证假设,意义不大。因此本文在探讨泰山与昆仑山的关系时,会区分“直接论据”与“间接论据”,后者将选择性地介绍部分学者的观点。
    直接论据:
    1.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将中国传统地理学和佛教文献相结合,引用《西域记》的地理观:“释氏《西域记》曰:阿褥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并作注解:“山,即昆仑山也。”
    
    碧霞元君(资料图)
    接着,郦道元又引用《穆天子传》:“《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并作注解:“丰隆,雷公也。黄帝宫,即阿褥达宫也。”
    “阿耨达太山”是一个复合词,把“阿耨达山”与“太山”合到了一起。阿耨达山源于佛经,是指阿耨达池所在之山。根据佛教的宇宙观,世界山“须弥山”的山脚四边各有一个大洲,其中南方的名叫“南瞻部洲”,南瞻部洲的中央有山,山上有阿耨达池,池中有阿耨达龙王。
    从阿耨达池向四方分别流出四条大河,所以阿耨达池或者阿耨达山有“河源”的意义。所谓“阿耨达”,即“无热恼”之意。
    至于太山,“太”与“泰”通假,即泰山。
    《水经注》所引用的佛教文献将阿耨达山与泰山联系到一起,认为阿耨达山就是泰山。而郦道元的注解更是进一步将昆仑山等同于阿耨达山,还把昆仑山上的黄帝之宫说成阿耨达宫。
    后者笔者觉得欠妥,根据佛教的世界观,阿耨达宫应该是指阿耨达龙王之宫殿,而黄帝与龙王的身份相差较远。或许是阿耨达山的“河源”地位与古籍中昆仑山是大河源头的描述高度吻合,使郦道元做出了如此判断。
    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本文的推理逻辑,即郦道元将阿耨达山作为昆仑或泰山的同义词,由此推论出至少在郦道元本人眼中,昆仑山与泰山等同。同时,也不排除这是一部分魏晋时人认同的观点。
    
    西王母(资料图)
    2.唐代杜光庭综合前代资料,撰写了《墉城集仙录》。这是一部阐述道教女仙谱系的专著,其中卷二的《金母元君篇》说黄帝与蚩尤战事的转折点在于黄帝于泰山歇息,梦中感应到西王母遣使授符。
    “昔黄帝讨蚩尤之暴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帝归息太山之阿,昏然忧寐,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墉城集仙录》
    这一则传说证明了最晚到唐代,人们也已经将西王母与泰山联系起来了。
    3.以上两点论据都为文献记载,从现实层面来看,泰山附近有王母池留存至今。王母池是专门供奉西王母的宗教建筑,其始建年代难以稽考,曹植诗歌《仙人篇》中有“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
    此处的“王母庐”是否就是泰山王母池,还需存疑。但李白《泰山吟》中的“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一句则是非常写实的描述,描述诗人游览泰山的行程,证明了泰山至少在唐代已有王母池,泰山地区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西王母的信仰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魏晋时期,已经有人相信泰山即是昆仑山。最迟到唐代,泰山地区已经出现了王母池这一宗教建筑,说明此时西王母信仰已颇具规模。总而言之,中古时期,西王母信仰已经出现于泰山。
    
    王母池(资料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论据只是证明了古人的主观观念——古人认为泰山就是昆仑山,而不是从客观的角度证明古代神话里的昆仑山就是泰山,因此笔者称之为“直接论据”。
    间接论据:
    有一部分学者通过种种考证,认为神话里的昆仑山就是泰山。但由于昆仑山地望问题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只能视为一些假说。作为间接论据,辅助本文的论证,同时也有增长见闻的作用。
    1.苏雪林认为“太”“大”两者通假,泰山就是大山,指“世界山”。
    2.何幼琦从泰山的水文地理角度出发,论证古书中昆仑山附近的河流与现实中泰山周边的水文情况相吻合,认定泰山就是昆仑。此外,何幼琦从上古音的角度论证西王母是一个远古部落的名字。
    这一点笔者表示怀疑,首先,汉字重形不重音,古音到底是怎样,已经不可考了,一些音韵学文献虽被保存下来,但也主要论及的是中古音,作用还十分有限,更遑论上古音。
    用古音来证明,虽然也是一个途径,但应该慎用。其次,承认西王母与部落的关系,也就是承认西王母是祖神。笔者在腾讯道学曾发表过的《天道的缩影》一文中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兹不赘述。笔者保留意见,仍然认为西王母是天神,而非祖神。
    
    四大部洲(资料图)
    3.何新从语义、地理和神话学角度肯定了泰山即昆仑。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对古书里“流沙”、“弱水”以及“黄泉”的看法,泰山附近的季节性异常洪水和异常枯水现象,被当地人称为“沙河”。
    夏秋季的暴雨使山洪裹挟着大量泥沙出现,但水位会快速下降,只剩下泥沙的堆积(即“流沙”)。“弱水”平时只有涓涓细流,且还大多潜藏于泥沙之下。“黄泉”则被认为是泰山地区的地下泉眼。
    4.宋亦箫认为昆仑山神话起源于古代西亚的“世界山”神话,是其分支。“世界山”神话首先传入我国陇山地区和泰山地区,因此这两处都有很多关于三皇五帝和西王母的传说。
    值得一提的是,宋亦箫认为黄帝并非历史人物,而是神话人物,因此可以有多处出生地或者遗迹存在。他还总结了我国十多处有可能是神话中“昆仑山”的山川,包括泰山、陇山、祁连山、贺兰山、嵩山等,认为神话“昆仑山”对应到现实可以有多处。
    这是四位学者的观点,可作参考。不论泰山是否就是传说里的“昆仑”,都不影响我们对碧霞元君身世问题的梳理。因为碧霞元君信仰出现于明代中期,历经清代、民国,至今都长盛不衰。
    
    黄帝大战蚩尤(资料图)
    西王母信仰最晚在盛唐已经出现于泰山,并且还有一定规模。从盛唐到明中期,约有六、七百年的时间为泰山地区的文化做积淀。如果学者们的考证成立,那么泰山地区的文化积累就是从上古开始的。
    二、西王母与碧霞元君的神格比较
    经过分析,我们认识到:至少到唐代,泰山的西王母信仰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然而尚有一个问题需要梳理,即西王母与碧霞元君的源流关系。
    本文的上篇所列举的四个说法中,有一半都认为碧霞元君师从西王母,二者是师徒关系。笔者进一步猜测,这或许是一种隐喻——碧霞元君来源于西王母的形象转化。
    笔者曾在腾讯道学《天道的缩影》、《与天相保福寿绵长》两篇文章中详细分析过。简言之,西王母是至上神的分身,是天道死生的神格化。
    先秦时,西王母既是死神,也是长生之神;到了两汉,人们更重视长生这一特性,其神格发生了倾斜,变成了彻底的福寿之神,深得民众信仰。
    
    碧霞祠(资料图)
    反观碧霞元君的神格,简直与西王母如出一辙。在民间信仰中,碧霞元君是阴阳两界的掌管者。
    阳间的事诸如求婚、求子、求财、求平安、求家庭美满等等,都可以诉求于元君,这也是最为百姓所看重的部分。碧霞元君就像一位母亲一样庇佑着芸芸众生,这是大道中母性这一方面的具体表现。
    碧霞元君在泰山有三处道场或行宫,上庙碧霞祠(象征天界),中庙红门宫(象征人间),这两处都位于泰山景区。而下庙则在蒿里山,这也是“泰山治鬼”的地方,碧霞元君也管理阴界。
    三,结论
    综上所述,西王母信仰至少在魏晋至盛唐这一阶段就在泰山扎了根,如果部分学者的考证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上限还可以大幅度地前提到上古时代。两则关于碧霞元君出身的传说也都道明了碧霞元君与西王母的渊源关系。
    同时,碧霞元君的神格与西王母极为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碧霞元君信仰的出现,依次经历了西王母信仰阶段和泰山玉女信仰阶段。碧霞元君是西王母形象的一次转化。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赵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