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一种说法》之薛仁明:音乐的能量

http://www.newdu.com 2019-01-24 腾讯儒学 薛仁明 参加讨论

    【摘要】我自己过了三十几岁之后,常常在外面突然听到人家在演奏北管,然后就突然感觉特别亲切。亲切的原因在哪里?这个东西是你骨子里面的东西,也就是说,你是被教育了,你被教化了,他到了某一个时候,那个东西它就产生能量了。
    《论语·泰伯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那个成其实是什么?是成就。你一个人,最后你的生命,是在音乐里面成就,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刚在讲,音乐是一种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熏陶,最奇特的一种方式。
    怎么样奇特呢?就是你被一个音乐给教育的时候,你自己是没有感觉的。就是说,我们很多被教育的时候,我们自己是自觉我们被教育,可是你被一个音乐给感染,常常是什么?
    
    音乐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是不知不觉,可是这个不知不觉的这个过程里面,他更多是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然后他是慢慢、不知不觉的,把你给改变了。
    然后把你的整个生命的能量,然后你整个生命的那个素质,给提升了之后,当那个音乐,进入到你骨子里面去的时候,你的整个生命大概就差不多就确定了
    所以我常常在讲一件事情,就是说,礼跟乐这两个东西,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是“礼”是可以造假的,“礼”是可以虚伪的。
    人可以外表上彬彬有礼,可是回到自己真实的面貌,它变成那个男盗女娼。可是“乐”这个东西,他们很难造假。
    “乐”就是什么人,就会听什么音乐,什么人就会唱什么歌,那个几乎骗不了人。你今天叫一个很俗的人,唱那个很雅的音乐,他很难受的;你今天叫很雅的人,唱很俗的歌,他会很想撞墙。
    就是说,音乐跟一个人的生命质地,他的那个联系,他是最直接,然后几乎没有什么太多造假空间。所以到最后,你的生命成就确定下来,基本上是、几乎就是在音乐这个里面。
    茄萣赐福宫这个“四馆”,其实在以前,台湾很多的庙宇都会设置这样的四馆。
    
    高雄茄萣賜福宮(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只不过说在这几十年,整个台湾社会的变迁,包括一定程度整个中国文化的衰微,在这样一个氛围里面,茄萣这个赐福宫算是极少数的,把这样子的四馆的这个传统还延续下来。
    然后它的意义,可能不仅仅是在整个台湾的文化,它可能是放在整个华人文化圈里面来看,它都做了一个特别好的一种活体保存。
    这样子的“四馆”,我们粗略的讲,它就是分成两个系统。
    一个是比较带着北方音乐色彩的那个北管系统,一个叫做就是“北管”另外一个就是京剧,或者是叫国剧,或者叫平剧,或者西皮都可以,总而言之呢,它就是一个北方音乐的系统
    另外一个部分,他们有两个馆是南方音乐的系统,所谓南方,主要就是在福建,那福建泉州那附近的发源的“南管”,然后还有一个跟南管很接近的太平歌乐
    那这样子的四馆,以前就是说,附设在这样一个庙宇里面,然后变成一个庙宇的一个常设的一个社团。然后变成整个庙宇,它只要每次有最严肃、最高规格的活动的时候,这个四馆他一定要演出。
    然后就我所知道,到现在赐福宫这边,它保持一个传统,就是每年大年初一,所有在庙埕的演出,就是以这四馆为主。
    它可以在这边为神明,等于是拜年,等于这样子过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
    
    四馆一定程度保留了传统文化
    那这个是因为四馆,它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位阶。那这个文化位阶是在于什么?在于说在整个中华文化圈里面,庙宇作为华人世界很重要的一个信仰中心,同时它也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教化的一个中心。
    那在这个教化里面,从孔子那时候就开始讲,所谓教化,无非就两个东西,一个就是“礼”,一个就是“乐”。那我们其实在庙宇里面看到,很多人的祭拜,很多人对很多事情的那一份虔诚,那个可能更接近“礼”。
    至于这个四馆,就让我们特别清晰地看到,孔子在所说的礼乐教化里面那个“乐”的部分,在民间这样子的庙宇,他怎么把它体现出来。
    然后在这样的四馆里面,我们会看到有两个很重要的重点,就第一个,它是“南北兼得”
    就是刚刚讲说,四馆里面它有福建,比较当地的,然后比较清雅的那种南管系统;但是它同时也有北方,比较明亮,那比较刚烈的那一种北管系统。
    而这样子的南北的,整个我们音乐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这样一个成分,他都在这样子庙宇里面,把他体现出来。
    那某种程度就是什么?我们以前的庶民百姓,他就在庙里面,他们每年重要的节日,这样子的四馆,这样子的唱奏里面,我们很多的老百姓,他就在不知不觉里面,获得一种熏陶跟教养
    
    音乐不知不觉中给人能量
    我自己过了三十几岁之后,常常在外面,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人家在演奏北管,然后就突然感觉特别亲切。那特别亲切的原因在哪里?
    后来我回头想是什么,是我十几岁的时候,在茄萣然后庙里面,常常过年过节的时候,就会从那个扩音系统,放那个放北管。
    那时候小时候听,没感觉,可是你到了三十几岁,一听就觉得,这个东西是你骨子里面的东西,然后这个东西,它会跟你起共鸣
    也就是说,你十几岁的时候,你是被教育了,你被教化了,你那时候你自己没自觉,可是他到了某一个时候,那个东西它就产生能量了。
    
    薛仁明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薛仁明,1968年生于高雄茄萣,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毕业,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林谷芳先生学生。1993年起长居台东池上,关注生命修行与思想实践,以自身经历开启解读国学既熟悉又新鲜的视角。
    2009年,陆续于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联合报·联合副刊》发表专栏,近年来除写作外,于北京上海广州台北各地书院,定期开课讲述国学,参见微信公众号:《我心安处天清地宁》。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敬请关注腾讯儒学微信公众号“ruxue_qq”,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