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机构及其特征 一、美国大学的汉学教学与研究机构 1.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 自1879年至1882年的三年时间里,汉语教学第一次出现在哈佛,讲授者是中国学者戈鯤化(1836-1882)。但是,直到1921年汉语教学才常规化。在1928年, 由于美国铝业公司创办人查尔斯·马丁·霍尔(Charles Martin.Hall)慷慨的遗产捐赠,哈佛与中国燕京大学合作建成了哈佛燕京学社,为哈佛致力于亚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哈佛开始设置常规化的日语教学。1937年,此前隶属于闪米特语言与历史系的汉语和日语教学,在新成立的远东语言学系找到了更合适的家(亦即远东语言学系分出之时)。1941年,远东语言学系与历史系联合设置了第一个博士学位。 1941年至1972年间,远东语言学授予的大部分博士学位,事实上是远东语言学系与历史学系联合授予的学位。 1939年,第一次开设本科生课程“东亚文明史”。1946年,开始每年开设此课程,包括一个学期的中国文明概论(由费正清讲授)和一个学期的日本概论(由赖肖尔讲授)。这些课程一直到今天还在开设,目前作为12—13世界社会分别开设了,中国:传统与转型以及日本在亚洲和世界。1972年,该系由远东语言系改名为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同年,东亚研究委员会成立,以监督致力于东亚研究的大学生。在1972年至1990年间,对东亚感兴趣的大学生可以在东亚研究和东亚语言与文明之间选择,前者专注于社会科学,后者注重于人文学科。1990年,大学生参与该系主办的项目。2011年,栗山茂久成为该系新一届系主任。 目前主要的汉学教学和研究机构有: (1)东亚语言与文明系(EALC) 1939年,第一次开设本科生课程“东亚文明史”。1946年,开始每年开设此课程,包括一个学期的中国文明概论(由费正清讲授)和一个学期的日本概论(由赖肖尔讲授)。中国历史学教授是宋怡明(Professor Michael A. Szonyi),是一位研究明清及中国近代的社会史学家。他擅于结合传统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来研究中国东南地区的社会史,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也曾到台湾大学及厦门大学访学。。目前正致力于透过手稿来研究明朝军事机构的社会史。他获得学位。其著作有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实行家族:明清家族组织研究)(2002)与 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冷战岛:处于前线的金门)(2008)。以上课程目前作为3世界社会分别开设“中国:传统与转型”以及“日本在亚洲和世界”。1941年至1972年间,远东语言学授予的大部分博士学位,事实上是远东语言学系与历史学系联合授予的学位。1972年,该系由远东语言系改名为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同年,东亚研究委员会成立,以监督致力于东亚研究的大学生。在1972年至1990年间,对东亚感兴趣的大学生可以在东亚研究和东亚语言与文明之间选择,前者专注于社会科学,后者注重于人文学科。1990年,大学生参与该系主办的项目。2011年,栗山茂久成为该系新一届系主任。 (2)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East Asian Research) 创立于1955年,创办人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具体介绍见《美国的汉学研究(一)美国的汉学研究历程》。该中心主持9个续办学程,其范围自东亚艺术至中国时局,也举办研究计划及主要国际研讨会。该中心也提供机会予以美中学术及政策团体有对话的空间,为特邀学者提供研究经费和博士学位奖学金。其学术活动很丰富,如中国商业、当今社会与政治时局、中国两性研究、中国人文科学、中国宗教、台湾研究等皆为其重点研究对象。目前设有“台湾研究工作坊”及“哈佛台湾研究”该中心图书馆中英文汉学类新书无论质、量均为上乘,但其内容范围大部分限于当代中国。出版有“哈佛燕京丛书”和“东亚文学与历史”两个系列。 (3)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哈佛燕京学社设立目的为推动东亚及东南亚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出版有《哈佛亚洲研究期刊》。燕京学社与哈佛大学有密切联合,但在法律及财政方面是独立的。现任主任为华裔学者杜维明。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哈佛燕京学社提供了700个海外学习和研究奖学金。目前有三种汉学研究奖学金计划:1、特邀学者(时间一年);2、博士生计划(3—5年,在美国主要大学或其他国家攻读博士学位;3、特邀研究员(时间一年,包括本校的博士生) 2、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是所公立研究型大学。1855年2月12日密歇根州州长肯斯里(Kinsley S. Bingham)根据1850年的密歇根宪法要求政府成立的一所农业学校“密歇根州立农业学校”。20世纪初期密歇根农业大学的课程扩充到农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到了1925年密歇根农业大学因为课程的多元性而改名为密歇根农业与实用科学学校(Michigan Stat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ppliedScience),简称M.S.C.。学校在1950年加入了Big Ten十大联盟。1955年,密歇根农业与实用科学学校在庆祝学校百年校庆时,将校名改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即密歇根州立大学。从1964年起,“密歇根州立大学”成为学校的正式名称 密歇根州立大学提供超过200个专业的学习,共有17个授予学位的院系,包括寄宿学院和职训学员等密西根州立大学图书馆是北美第26大的学术图书馆系统、收藏有超过470万本的书籍和640万张微缩胶片。这座图书馆系统共由9个分部组成。其中有关于非洲的收集是全美最大、共计超过20万件项目。其他值得注意的收集包括柏特·凡谷声音资料库、内藏超过4万多小时的有声书和10万多位来自不同生活型态的人。以及罗梭·奈流行文化收集(Russel B. Nye Popular Culture Collections)、内容包括数量庞大的美式漫画收集。这套收集包括超过10万本的漫画书、一万本相关书籍和期刊。 其中主要的汉学教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Studies) 创立于1961年,在美国类似机构中占有领先的地位。该中心位于InternationalInstitute(国际学社)。其使命与特色在于提供给学生、专家及民众卓越资料及对中国各个问题的深度了解。在研究方法方面该中心推动多元科学领域及分析视解相关合作者的专业学科领域,如:人类学、亚洲语言与文化、经济学、教育学、英文、历史、艺术学院、语言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商学院、法律学院、妇女研究课程等。该中心总共33位专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语言历史语音学家WilliamBaxter。 (1)该中心提供“中国研究中心奖学金”,对象为该中心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其中包括: A、中国研究中心捐款奖学金:人数有限,不限于美国人; B、北京—美国学校奖学金:支持传统中国研究,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支持该大学研究汉学大学的学生; C、Katherine Taylor奖学金,对象为去中国大陆留学;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文奖学金,对象为去中国大陆留学; E、中华民国中文奖学金,对象为去中国台湾留学; (2)该中心出版物 创立于1968年,其出版计划有:密歇根中国研究丛书;密歇根中文、日文有关中国历史著作的摘要;东亚科学、医学及技术;密歇根中国研究经典。 (3)该中心资料库:密歇根大学中国资料库中心。主要是整合中国历史、社会及自然科学于地理资讯系统之中。 3.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上西城的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1896年正式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1784-1896为哥伦比亚学院)属于私立八大私立常春藤盟校之一,由三个本科生院和十三个研究生院构成。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历史最长的5所大学之一医学、法学、商学、国际与公共事务、新闻学等都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1)其中文系创立于1901年,是美国最早创立的中文系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卡本蒂埃和他的仆人华人丁龙捐款创立。目前的汉学教学和研究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该系提供有关中国、日本和韩国文化不同领域的课程及培养语言能力是其重点。在大学部可以主修东方研究,具体学科领域有:人类学、艺术史、经济学、历史学、文学、哲学、政治科学、社会学或宗教学。该系有九名教授、四位副教授、七位助理教授,二位高级学者,四位高级讲师和20位讲师。 该系还有两位特聘教授:一位是狄百瑞,中国宋明思想史专家;另一位多纳德·金,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其汉学教师主要如下: Hans Henrik August Bielenstein:退休教授、中国史专家,尤其是汉朝; Robert P.W.Hymes :中国史教授; Eugenia Lean:中国近代史; Feng Li:早期中国文化史助理教授,考古学家; Le-ning Liu:中文教授,中文课程主任; Wei Shang:中国文学副教授,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专家; Wendy Swartz:中国文学助理教授,六朝和唐诗 Pei-yi Wu:中国文化史 Chun-Fang Yu:中国宗教和中国佛教教授 Madaleine Zelin:中国近代史,尤其是经济史和法律史 (2)CCLS:中国法律中心(The Center for Chinese Legal Studies, CCLS) 该中心属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创建于1983年。在美国自70年代以来中国法律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中心提供中国法律方面最广泛的课程,其主题涉及国际贸易、媒体与环境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在教授合作下进行一些独创的中国法律研究。除此之外,该中心每一学年度亦招收大陆特邀学者和学生约50名,以及精通中文、将要与中国有关系、所的美国学生50名。 (3)中国法律学会 提供对中国法律感兴趣的师生自由交流法律思想的论坛,推动美中法律方面交流和资讯交换。主要活动有: 周三午餐专题演讲系列; 职业导向活动,为愿意在有关中国的各工作单位就职的人员提供帮助; 出版有《CJAL:哥伦比亚亚洲期刊》,1987年创刊,1996年改为《哥伦比亚中国法律期刊》,主要刊登有关亚洲法律史、比较法以及个学科领域研究成果。 (4)魏德海东亚学社(Weatherhand East Asian Institute) 该学社推动哥伦比亚大学部对东亚研究与工作的兴趣。其管道为扩展东亚研究学(www.exeas.org)及该学社的学程。 (5)哥伦比亚中国学生与学者协会(Columbia University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有1,000多位成员,目的在于互相帮助、支持及推动中国文化。 4.柏克莱大学(Berkeley University)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加州湾区的柏克莱市的山脚下。下设14个学院,现有学生3万多人,其中大学生约2万多人,研究生约1万多人。学生的83%来自加州,11%来自美国其他各州,6%是来自世界100 多个国家的外国学生。中国学者语言学家赵元任、数学家陈省身、诺贝尔奖得主化学家李远哲都曾在这所大学任教。 柏克莱大学的汉学教学和研究于1895年。现在的汉学教学机构以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东亚研究学社,另有一个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 (1)中国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57年由美国福特基金及加州政府创立。其目的在于协调与推动对当代中国的研究。该中心创始时的研究重点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相关题目。不过目前中心的学术活动不限于中国大陆,也包括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社会研究。除此之外,该中心也提供语言上的训练以及负责编纂几本中国当代使用辞典,亦出版丛书系列及学术活动的相关论著。该中心除关注“中国学的所有领域All Areas of China Studies”之外,也具有一个丰富的课外活动计划除一般课程及学术报告会外,亦举办一年一度的研讨会及规模较小的讨论会,邀请美国学者专家共同讨论重要的研究课题。 该中心每年也有一批特邀学者,丰富其学术活动。也提供研究和博士后奖学金。 (2)东亚研究学社(Institute ofEast Asian Studies)这是柏克莱大学汉学研究中最大及最有活力的研究单位。上述的“中国研究中心”即属于该学社。学社还另有日本、韩国、亚洲及佛学研究单位。该学社的出版物特别丰富,主要有: “中国研究丛书系列”,至今已出版60多册; 《中国》; “宋元研究期刊”年刊(宋元及战胜朝代学会主编)至今已出版40多册; “中国古代出版品” 。主要是推动汉朝结束前中国古代王朝研究,年刊,已出版30多册,由“SSEC中国古代出版品学会”主编,该学会成立于1975年。并编辑出版有“中国古代特列丛书系列”。 (3)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The Center ofr Chinese Studies Library:CCSL y) 始于1960年建立的“当代中国阅览室”。目前具有汉学方面中英文藏书6000多册以及众多光碟。另外与斯坦福大学汉学研究的分工:斯坦福大学收藏中国北方的报纸,该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则收藏中国南方的报纸。 柏克莱校方打算以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和东亚研究学社、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为主,建一座“田长霖东亚研究中心”(Chang Lin Tien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此大楼将容纳柏克莱校园包括中国研究在内的所有东亚研究。 5.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是美国历史上建校最早也是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1853年建校,次年命名为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以纪念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1908年,原Territoria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建筑被拆除。华盛顿大学创校建筑物仅存四个廊柱。历史系系主任米尼和他的同事赫伯特·康登,将四个柱子分别命名为为“忠诚 Loyalty”,“勤勉 Industry”,“信念 Faith” 与 “效率 Efficiency”,合起来即 “生命 Life”。这四个柱子现存于华盛顿大学西尔万格罗夫剧院。华盛顿大学设有三个校区:西雅图主校区,塔科马校区和贝瑟校区。设有25个学院,开设有250多种本科学位课程[11] ,346种研究生学位课程,建有270多个研究中心,为本科生提供7000多个研究职位,开设70多种语言课程。华盛顿大学采用季度制,每个季度(三个月)一个学期,每年四个学期,暑期也有部分数学生上课。各学季间有一至两周假期,课程繁重密集,极具挑战性。 华盛顿大学的汉学教学研究机构有: (1)东亚中心(East Asian Center )由美国教育部于1964年创立。作为一所国家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