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止水 每逢佳节,中国人齐聚一堂时,酒必不可少。围绕着酒,中国人产生了深厚的酒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酒”字出发,通过考察苏东坡的“爱酒”、“酿酒”,以及在此过程中与道士的交游经历来看苏东坡的道教情怀及背后的酒文化。 酒,就也 酒,本字为“酉”,甲骨文像一个酒坛子,加上“水”,表示酒的液体状态。 酒(资料图) 《说文解字》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仪狄。杜康作秫酒。”意思是酒是满足人们的饮品。一说仪狄发明了酒,大禹喝完之后大为赞赏,还有一说认为是杜康所造。 酒在古代也有很多美名,如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天禄等,苏轼《桂酒颂》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 杜康酿酒(资料图) 仪狄造的“酒醪”,是一种汁滓混合的酒,经发酵却未经过蒸馏,后世多指代酒。《汉书·文帝纪》:“为酒醪以靡谷者多。”颜师古注:“醪,汁滓酒也。”杜康的“秫酒”,是高粱酒。秫,《说文解字》解释为:“稷之黏者也。” 《尔雅·释草》:“众,秫。《疏》众一名秫,谓黏粟也。北人用之酿酒,其茎秆似禾而粗大者是也。”中国人的酒主要以粮食酿造,所以古代很多朝代都有禁酒令,以免影响生活与生产。 酒同时也是治病的良药,《汉书·食货志》记载:“酒,百药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皇帝内经》:“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八痹之病”。 酣适之味 苏东坡爱酒,在其《东皋子传》中写道:“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亦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 苏轼·行草《爱酒歌》(资料图) 苏子喝酒,心中坦荡荡,在其书法《爱酒歌》中写道:“诗翁爱酒长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灯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须吟喜雪。” 《洞庭春色赋》 吉林省博物馆(资料图) 苏东坡不仅爱饮酒,而且还自己酿酒,著有《东坡酒经》,其中记录了自己酿酒的心得,如水分比例要合适:“先篘半日,取所谓嬴者为粥,米一而水三之,操以饼麴,凡四两,二物并也投之糟中,熟润而再酿之。” 此外,苏东坡传世的几件赋文都以酿酒为主题,如《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峨》。 与道士游 苏东坡所酿的酒中,有桂花酒、真一酒、蜜酒等。真一,即保持本性,清静无为。 东坡咏酒(资料图) 《鬼谷子》中有“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也。”《抱朴子·地真》云:“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从酒的名字来看,这与道教有关。 现代酿酒(资料图) 《东坡志林》中记载了苏东坡与道士交游的一些往事:“绍圣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将奠,雨作,已而清风肃然,云气解驳,月星皆见,魁标皆爽。彻奠,阴雨如初。谨拜手稽首而记其事。” 五月十五,即端午节时,苏东坡请来罗浮山冲虚观道士邓守安拜祭北斗真君,将真一酒作为了供品。真一酒的做法及原料,在《真一法酒寄建安徐得之》中有记载:“岭南不禁酒,近得一酿法,乃是神授。 只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谓之真一法酒。酿之成玉色,有自然香味,绝似王太尉马家碧玉香也。奇绝奇绝!” 关于真一酒的名字来历,苏东坡在《真一酒歌》中写道:“于此有物,其名曰真一,远游先生方治此道,不饮不食,而饮此酒,食此药,居此堂。予亦窃其一二,故作《真一》之歌。其词曰:……酿为真一和而庄,三杯俨如侍君王。湛然寂照非楚狂,终身不入无功乡。” 蜜酒(资料图) 蜜酒,就是蜂蜜制作的酒。《本草纲目·谷部》中记录了各类酒的功效,像我们熟知的枸杞酒可以“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桑椹酒可以“补五脏,明耳目,治水肿”,而蜜酒的主要功效为“治风疹、风癣”。 苏东坡在其《蜜酒歌》序中介绍了蜜酒的方子来源:“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遗之。” 苏东坡饮酒、酿酒,表达出了对生活的态度和文人的雅趣,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这份生活情趣,值得我们借鉴。当然,饮酒也要适可而止,否则会伤身体。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