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回归《诗经》 让孩子找寻曾经的歌谣

http://www.newdu.com 2019-03-04 腾讯儒学 伊诺 参加讨论

    文/伊诺
    过年回家去表哥家串门,5岁的小侄子在背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虽咬字不清,却十分认真。看他手里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摇头晃脑背诗的样子实在可爱得很。
    
    唐朝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 如,李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诗三百首》现今已成为了学前儿童的必读书目,有孩子的家庭几乎都有这本书。家长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够接触到一些古代文化,培养对于诗歌的审美感受,毕竟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明快的,虽然不能明白其中的具体内涵,但是对于美的感受也许比成年人来得更直接
    唐代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不少杰出的诗人和作品,但诗至唐代已经格律化,在当时它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审美意蕴。其实,追溯到先秦,还有一部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如歌入画,四字为言,重章复沓,娓娓向我们讲述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便是《诗经》。
    《诗经》在古代基本每首都有曲调,也就是说每首诗都是可以唱出来的曲儿。伴随着悠扬的乐调,古人们丰富的情感便荡漾在其中。正因为如此,从孔子时代就对其十分提倡。
    
    《诗经》中描绘了许多美丽的场景和情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中有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孔子看来《诗》是为学之本,对于生活和人事的认识莫不由此而来,体现了孔子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还有一次孔子正站在门厅外,看见儿子孔鲤走过来,孔子便问:“学诗乎?”孔鲤对曰:“未也。”孔子于是说:“不学诗,无以言。”看来不读《诗经》,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古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诗经》,而我们现在上了大学才开《诗经》课。我想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觉得《诗经》年代久远,晦涩难懂。
    
    《诗经》中刻画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人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让现在的孩子读《诗经》不用去理解它的具体意思,多多诵读,甚至配乐朗读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诗经》四言为句,朗朗上口,源自远古民间的歌谣纯真质朴,比匠心独运的唐诗更适合孩子背诵。
    学习《诗经》重在体验与感受,认识到它的真与美。正如《子衿》中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在这一唱三叹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远古一位多情的女子在盼望着她的心上人,曲调幽怨,如泣如诉。
    又如《采薇》中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投映在眼前的是一位衰老年迈的战士,踽踽独行于回乡的道路上,雨雪纷飞,难掩心中的哀凄。
    
    很多中小学都将《诗经》加入了教学中(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现在一些中学也加入了《诗经》专题课,对于《诗经》的接受和学习在渐渐趋向低龄,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小朋友不再咿咿呀呀背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