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我们谈论的信仰究竟是感性的痴迷,还是理性的审慎?

http://www.newdu.com 2019-03-15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每当谈论起信仰的话题,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会与迷信等同起来。这一观念影响深远,甚至直到今日,当有人声称自己有宗教信仰的时候仍会羞于启齿。之所以会如此,一则与特定的年代背景有关系,二则是对信仰这一词汇存在理解偏差。
    
    对世间众生来讲,信仰或许是一种精神传承、或许是一种信念使然。(资料图)
    顾名思义,信仰,乃是精神上的信奉和敬仰。对宗教人士来说,保持信仰是身为一名教徒的基本前提。大凡世上诸多宗教,所信仰者不过有二:其一源于自然崇拜而生成的人格化神灵,即是对神佛等宗教圣人的崇奉。他们具有掌控宇宙自然的神力,可与天地同长久;二则源于对历史先人的崇拜,他们生前曾为民族、为宗教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后人对其祭祀之,实则是希望借先人之精神以激励世人效仿精进。而对世间众生来讲,信仰或许是一种精神传承、或许是一种信念使然,他们通常不会把信仰寄存于某一具体对象之上。由此,便造就了教内教外对信仰内涵的不同解读。
    在把宗教信仰和大众信仰二者进行对比之后会发现,其最大的区别并非在于是否尊奉某一具体的对象或相信某一神迹、神力的感应,根本还是在于信仰者本人秉持的态度如何。究竟是把信仰当成是感性上的痴迷,还是作为一种理性的审慎,这是界分信仰和迷信的关键。信仰,应该是感性、还是应该为理性,这并不是唯二选一的命题。
    
    道人从爱河欲海中抽离此身,是发了一场修证逍遥的大志向。(资料图)
    暂以对宗教的信仰而论,教徒若对自身所皈奉的宗教失去了情感上的寄托,也就容易失去信仰的纯正性。道教皈依,讲的是皈神、皈身、皈命,是从身心两个层面实现对信仰的皈奉。即言修道,便与红尘世界有所不同,道人从爱河欲海中抽离此身,是发了一场修证逍遥的大志向。这其中,必然要历经许多磨炼和魔考。皈依之宗教,便是为修行人提供一方人间净土,使其身心无所依寄的时候可以暂存残身、保全心性,不至于因自我之贪着、因世事之不待而误入迷途。所以,对宗教修持者而言的信仰,是在其自我能力不足以把控身心意上的痴妄时,尚有圣真教诲在前,借道经师宝为法鉴,以拴住自己的意马心猿。
    待到修有所成之后,再回看因信仰而保持正心正念的这一阶段,必会感激身在教门之内而得到的无边恩泽。这份恩泽并不是谁赐予的,而是从日常生活一言一行中逐渐明悟出来的。所以修行人对自己的信仰都是有感情的,此等情感与世俗情爱不同,是把自己的身心全部交付于祖师和信仰之后,能在此生修证的过程中得到心灵上的安然与纯净。
    
    王重阳祖师(资料图)
    重阳祖师曾言,修道要心有所恋,即要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方式情有独钟。只有心中保有不变一念,才可以系住无边杂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孤山”,只有先基于对清静之事的向往,才能为修真炼性筑好根基。经中有言“勤修学无为”,真正的无为不是不做,而是要学着如何才能适应大道规律而不妄做。与此同时,祖师所言“相恋”,是慈悲后学之人进道无门,使其皈依于教门的同时,更要皈依于自己的真心。如果说信仰中存有感性的成分,那它必定出于对自我选择的坚定,唯有念念存诚,才可冲破人生的重重迷障,并把世俗认定的“痴迷”修证成为仙家所论及的“法自然”。
    道教以“自然”为最高的效法准则。从教理上讲,天地大道具有无情、无性的客观属性。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大道本是无私运行的至上法则,不会因为人世间的小情小我而有所改变。在此等修真理想下,对大道的信仰却是理性至上的。
    
    从修行层阶上区分,信仰“道”本是从感性逐渐上升至理性的过程。(资料图)
    奉道之人在面对人生种种际遇的时候,总是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从而解析出彼此之间的因缘所在。世间众生常陷入爱恨情仇中无法自拔,均是以“我”的视角看世界,因为无法超越“我执”,所以终生只在轮回中辗转沉沦。道教信仰之首,是囊括一切因果联系的“道”,信仰道,就要遵从道的法则、修悟道的内涵,要以无上大道的方式思考问题。这就对信仰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为修行赋予了剥离私欲、澄澈心境、纯清命体等意义,最终要达到的是无私、无欲、无求以至于无为的合道境界。这是理性信仰之于修真的意义所在。
    从修行层阶上区分,信仰“道”本是从感性逐渐上升至理性的过程。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代表理性的信仰就一定比感性的信奉更高明。感性与理性的区分,只不过是不同修证阶段的合道方式,于哪一个层面修行,便要选择符合当下的修真手段。片面强调哪一种更正确,则又陷入了执念之中。因此,过分地追求理性审慎,与过于强调感性痴迷,此二者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唯有以身心之体悟而皈依于道,以性命之炼养而合真于道,这才是把信仰与修行融于一处。这才堪称一名真正的道家人。
    (编辑:如风)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