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港台近期汉学出版物(五十四)

http://www.newdu.com 2019-03-26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2018·12—2019·2
    1、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32期
    时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论著】
    「烈士向警予」:中共对五四激进女性的革命书写与塑造(柯惠铃)
    从华文报纸探究新加坡的废娼运动(1919—1930)(杨惟安)
    日治时期台湾文明结婚论述中的聘金问题(廖静雯)
    【史料介绍/分析】
    「满洲国」时期蒙古族女子学校教育:以《青旗》报记载为基础(达日夫)
    【书评】
    从砚台看清初工匠与文人— 评介The Social Life of Inkstones: Artisans and Scholars in Early Qing China(汪一舟)
    2、台大历史学报第62期
    时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功与业——「晋元中兴」叙事模式的成立(张达志)
    《南齐书·百官志·序》所见中古职官文献与官制史的意义(赵立新)
    清初姜瓖之变与山西社会秩序的重建(张继瑩)
    从人文主义史学到哲学的历史——吉朋历史书写的近世欧洲史学脉络(杨肃献)
    白色恐怖时期的台大校长傅斯年(1949—1950)(陈翠莲)
    3、兴大人文学报第61期
    时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中:国立中兴大学文学院
    内容简介:
    A Childlike Ragpicker: Toward a Benjaminian Reading of WALL—E(杨丽中)
    论李国修《半里长城》之讽刺手法(胡绍平)
    清代平埔族土地流失原由新探(杨克隆)
    扭转法国颓势――路易十八与1818年欧洲驻军的撤离(江彦贤)
    A Critique of Stigma Transformation in Alice Munro’s “Face” and “Child’s Play”(谢文珊)
    Thoreauvian Narcissism in Walden(许惠芬)
    4、筚路台湾:岛屿历史行道
    
    时间:2019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经典杂志出版社
    作者:赖英锜、陈歆怡、陈世慧、杨森豪 编着
    内容简介:
    路,是人们移动时踩踏、站立之处,不仅具备政治、经济、军事等功能,从路的性质与设计,更能一窥造路者的意图,以及当下的时代背景与技术条件。古时,尚未开发的台湾曾被视为瘴疠之地,但在先人们前仆后继、筚路蓝缕地的开辟下,终于为台湾走出一条条的道路,不只畅通全岛,也刻划了岛屿的历史足迹。从区域型的淡兰古道、金包里大路,到纵贯全台的官道、理蕃道与铁道,一条条交织于岛屿地表的路与径,有些久不闻人迹,有些则以不同的形貌,继续鲜明地同时存在,台湾人的记忆与生活里。
    过去几年,《经典》出版了有关台湾自然山川与人文道路的专书:二〇〇八年的《台湾脉动:省道的逐梦与筑路》,依循着十一条省道,探讨区域发展与人文脉络;二〇〇九年《川流台湾:福尔摩沙水经注》,顺着十三条河流,倾听发生在河与人之间的美丽与哀愁;二〇一一年《台湾山国志:70%国土再认识》,述说了台湾山林的大小事。
    二〇一七年,《经典》尝试以「道」再出发,深入了解发生在这些道路上的故事:隐身在山林间的原住民猎道、汉人拓垦台湾的海道与河道、沈葆桢为开山抚番而开辟的官道、日本人为了开采桧木、运送甘蔗而分别建立起的森铁、糖铁……。以老照片、现场摄影与田野踏查为经、学者和文史工作者的观点为纬,共同勾勒出旧道路的前世今生。而今系列报导辑成《筚路台湾:岛屿历史行道》一书,尝试从台湾过去种种道途的履迹,寻索台湾未来的成功之道。
    5、菠萝罐头的黄金年代
    
    时间:2019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玉山社
    作者:王御风、黄于津 着
    内容简介:
    一 菠萝罐头的开端:冈村庄太郎
    二 从员林到九曲堂
    樱井家族(樱井芳之助、樱井芳次郎)、滨口富三郎、德田政十郎
    三 凤山、大树的菠萝时光
    佐佐木纪纲、桥本安博、阿辻广
    四 台湾菠萝罐头的转变关键
    东洋制罐来台、总督府殖产局:夏威夷模式的诞生
    五 改变台湾菠萝罐头的男人
    赤司初太郎与内外食品、大和菠萝
    六 新旧集团的对抗
    台湾菠萝罐诘同业组合、共贩会社的诞生、台湾合同菠萝株式会社的成立、农民与会社的对抗
    七 高雄菠萝黄金年代的结束
    菠萝萎凋病、台湾合同菠萝会社的北移、大战下的菠萝罐头产业
    八 菠萝罐头的制程
    菠萝罐头的制作、菠萝罐头的内容物、菠萝罐头工厂中的女性及原住民
    九 寻找高雄州的菠萝罐头工厂
    凤山、屏东、高雄市
    十 大树菠萝罐头工厂的今昔
    结语 技术、产业与殖民地经济
    6、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研究
    
    时间:2019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崧烨文化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 编着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大陆部分、日本对台湾、大连的统治与人民反抗斗争之比较、日据时期台湾移民问题、台湾总督府文官制度研究、日据初期台湾企业形态及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日据时期对荷据台湾史的研究、日据台湾、大连时期电影业研究等。
    7、演义:明代四大奇书叙事研究
    
    时间:2019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作者:李志宏 着
    内容简介:
    绪论
    第一节 重读经典:关于明代四大奇书文化身分的再思考
    第二节 释题:问题意识与研究进路
    上编 「演义」总论
    第一章 「演义」:明代四大奇书的书写性质
    第一节 「演义」辨题
    第二节 四大奇书文体/文类属性的再认识
    第三节 四大奇书的叙述程序和话语展演
    第二章 「讲史」:明代四大奇书的话语实践
    第一节 「解史」:四大奇书叙事的历史性
    第二节 「拟史」:四大奇书叙事的情节建构
    第三章 「经世」:明代四大奇书的寓言创造
    第一节 话语转义:四大奇书叙事创造的取喻书写
    第二节 故事新编:四大奇书叙事创造的寓言思维
    第四章 「知命」:明代四大奇书的思想命题
    第一节 面对历史:「天命」作为后设命题
    第二节 探索天理:「命运」作为共同母题
    第三节 自我定位:「知命」作为意识形态素
    下编 「明代四大奇书」文本分析
    第五章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经世思想及其寓言建构
    第一节 讲史:奇书叙事的历史性
    第二节 感时忧国:奇书叙事的历史意识
    第三节 经世思想:奇书叙事创造的政治命题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忠义水浒传》叙事的后设命题及其话语构成
    第一节 重写历史:「天命」作为叙事生成的后设命题
    第二节 身分/认同:游移在江湖伦理与政治伦理之间
    第三节 招安/死亡:政治焦虑的置换及其失落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失去乐园之后——孙悟空终成「鬪战胜佛」的寓言阐释
    第一节 西游释厄:孙悟空形象塑造的隐喻意涵
    第二节 理(礼)欲(欲)之辩:孙悟空为何失去乐园
    第三节 佛道之功:召唤乐园与宗教皈依的辩证
    第四节 己群之合:生命救赎与政治契约的履践
    第五节 生命自由:明心见性与重返乐园的终极追求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金瓶梅词话》的情色书写及其寓言阐释
    第一节 情色书写:作为历史阐释的基础
    第二节 不删郑卫:寄意时俗的价值辩证
    第三节 克己复礼:道德良知的内在吁求
    第四节 家国寓言:政治期望的反向建构
    第五节 结语
    结论
    第一节 「史」与明代四大奇书生成的关系
    第二节 明代四大奇书叙事作为历史的文本化表现
    第三节 明代四大奇书在历史阐释中的自我塑造表
    8、辶反田野:人类学异托邦故事集
    
    时间:2019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左岸文化
    作者:赵恩洁、蔡晏霖 主编
    内容简介:
    反田野,返田野:给这一轮田野盛世的备忘录/蔡晏霖、赵恩洁
    「反做」田野:一个人类学家研究「国家」的难题/郭佩宜
    多重伦理交织下的能源困局:穿梭于绿电丛林的田野经验/吕欣怡
    平行的田野,交错的技艺:我在香港与埔里发现农田的故事/容邵武
    从村庄到工厂:田野中的魔幻与隙缝/方怡洁
    摆荡于异己之间:来自都兰和峇里岛的田野反思/罗素玫
    「跟老人家出发,带年轻人回来」:记忆复返的村落历史调查/李宜泽
    无处不田野:穿梭在发展计划和脸书中的人类学家/邱韵芳
    田野中的圆满:你那个研究还没做完吗?/陈如珍
    疗愈的热带:一位人类学者跨宗教与科学之旅/赵恩洁
    找福寿螺拍片:迈向去人类中心的人类学田野技艺/蔡晏霖
    辶反田野后记:迎向更多的开始/蔡晏霖、赵恩洁
    9、在「亚细亚」想象台湾:台湾观光与日本亚细亚航空(1975—2008)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翰芦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陈建源 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壹、日本亚细亚航空的成立
    贰、因应地域政治与实际需要而诞生的日亚航
    参、本书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东亚地域政治与应付实际需要的弹性
    壹、航机上的国旗与国徽:政治现实与弹性操作
    贰、消费者争议背后之国族情绪
    第三章 南洋想象的延续与台湾南部观光的开发
    壹、背负南国想象飞行的日亚航
    贰、大众文化里的「南国」与「南国梦」的打造
    参、日亚航观光宣传里的「南国梦」
    肆、南国的观光开发
    第四章 亚细亚的新制服
    南国台湾与女性空服员制服
    壹、「双重性别化」与国籍女性空服员的出现
    贰、日亚航的新制服
    参、日亚航飞越南国、走向国际的企图
    第五章 饮食的国族∕国际化
    《亚洲回响》中的90年代台湾饮食
    壹、从大菜到小吃
    贰、变动中的台湾料理
    参、「乡土料理」中的饮食体系建构
    肆、「漫观全席」:漫画里的异国、南国、与台湾味
    第六章 结论
    10、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对战后台湾发展的影响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崧烨文化
    作者:李跃干 着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把留日学生这个社会阶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全面地考查了他们对战后台湾政治的重大作用。由于有着雄厚的经济资本和优越的文化资本,留日学生这个社会阶层始终非常积极地参加政治活动。在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政治选举、台独活动、政党轮替、台日关系等战后台湾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政治运动中,他们都处在台湾地方势力的领导地位上。由于他们在留学日本时深受日本政治文化影响,因而,日本政治文化通过他们实现了对战后台湾政治的影响。
    具体章节的观点创新︰第一章首次研究了留日学生对台湾接收计划和实际接收工作的贡献,揭示了留日学生民族意识高涨与他们留日背景之间的联系。第二章首次提出「二二八事件」是留日学生领导的和大陆籍国民党官僚争夺台湾政坛权力的政治运动。第三章首次揭示战后「台独」头目和骨干分子背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因素。第四章首次宏观研究1950年到l980年间留日学生参加的重要选举,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留日学生对选举的态度深受日本的选举文化影响;留日学生当选比率高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社会阶层资本总量最大。第五章首次宏观研究了留日学生这个社会阶层对台湾政党轮替的影响,揭示了其中受日本政党政治文化影响的因素。
    11、法佛朗语文本分析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作者:李壬癸 着
    内容简介:
    法佛朗语是早已消失的台湾中西部平埔族语言,属于Babuza语的一种方言。十七世纪时荷兰传教士曾经留下该语言的文献记录,而在十九世纪末之前语言就已消失。
    本书的导言是概要说明法佛朗语的背景、荷兰传教士所记录的两种语言数据:词汇跟文本、荷兰人书写的问题、语言的地位以及法佛朗语语法纲要,包括音韵、构词及句法结构系统。
    现存19种法佛朗语文本是了解各种西部平埔族语言唯一的原始语言数据。第1至第14文本都是基督教理,包括几种祷告词、十诫、基督教信仰、教理问答等,原件只有法佛朗语书面文字跟荷兰文的对照,后来William Campbell又补上了英译,方便研究之参考。可是第15至19文本都是长篇的讲道,只有法佛朗语的书写文字,并没有任何译文可供参考。小川尚义曾经写下每个单词的英译,Peter Knecht再把全部的译文都写出来,提供研究的极大便利。本书再把19种文本逐词逐句分析。
    12、近现代中国国际合作面面观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作者:王文隆等 着
    内容简介:
    导论:国际合作在中国的尝试/杨凡逸
    【国际合作在军事】
    围剿中国东北马贼的国际合作/王文隆
    五卅事件后中英合作防制广东海盗问题交涉/应俊豪
    吉黑江防处的成立与中国海军涉外关系之探讨(1917—1919)/黄文德
    【国际合作在台湾】
    冷战期间中华民国对美国在台基督教传教行动的因应(1950—1970 年代)/任天豪
    【国际合作在边关】
    国际监管时期中东路护路问题(1918—1922)/林亨芬
    利与权的角力:中日合办鸭绿江木植公司研究(1904—1908)/吕慎华
    【国际合作在他国】
    重新检视中国海关华洋关员间的不平等待遇(1927—1937)/张志云
    中国与伊朗之商约交涉及使馆设置(1929—1946)/陈立樵
    国际防疫合作在中国:国际联盟专家伯力士抵御日军细菌战的表现/许峰源
    13、主命的传承与延续:回教在台湾的发扬与展望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作者:赵锡麟、张中复 主编
    内容简介:
    绪论  回教的基本内涵及其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与轨迹
    第一章 早期台湾回教的存续与当代大陆各省穆斯林来台定居
    第二章 中国回教协会的创建及其发展(民国27至38年)
    第三章 中国回教协会在台湾的延续与拓展
    第四章 中国回教青年会会务的延续与变迁
    第五章 清真寺的修建、沿革与当代适应
    第六章 朝觐团与推动西亚回教国家外交及其成效
    第七章 经堂教育与经生制度成果与评估
    第八章 宗教生活与礼俗的现代适应及其挑战
    第九章 回教知识、语文的教学研究与学术传承
    第十章 国内外研究台湾回教的成果及其讨论
    第十一章 泰缅云南裔穆斯林来台定居发展的特色
    第十二章 台湾穆斯林移居海外的现状与认同变迁
    第十三章 外国穆斯林在台湾开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第十四章 当代多元宗教事务的发展与创新
    结论   世局多变中的台湾回教及其展望
    14、文化资产、第三势力及政治人物:陈正茂教授杏坛笔耕集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作者:陈正茂 着
    内容简介:
    【上篇 文化资产篇】
    ▍文化资产与观光产业之研究——以台湾布袋戏为例
    ▍文化资产与观光产业之研究——以台湾歌仔戏为例
    ▍文化资产与观光产业之研究——以台湾京剧为例
    【中篇 第三势力篇】
    ▍另一条道路——左舜生与香港第三势力运动
    ▍最后的诉求与回声——以五〇年代香港第三势力运动《联合评论》为场域之分析
    ▍初试啼声:谢澄平与《自由阵线》集团的缘起缘灭
    【下篇 政治人物篇】
    ▍书生从政的悲剧——顾孟余政治活动之探讨
    ▍投机或被利用——「政建协会」、蒋渭川与「228」
    ▍自由主义者从政的悲剧——论「吴国桢事件」及其始末
    【附录】
    15、草原王权的诞生: 斯基泰与匈奴,早期游牧国家的文明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八旗文化
    作者:林俊雄 着,陈心慧 翻译
    内容简介:
    「斯基泰」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八至前七世纪的时候登上历史舞台。而「匈奴」确切在历史上出现,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虽然两者的存在时间有落差,且看似一个存在于西洋史、一个存在于中国史,然而从考古挖掘的数据可以发现,两者文化上非常的相似,属于同一系统。同样身为驰骋在草原之上的霸主,「斯基泰」与「匈奴」是同一群人吗?他们又各自如何影响东西方的历史呢?
    本书首次把横亘东西方的骑马游牧民合并而写,探寻古代草原世界的王权形成和它们的文化,藉此思考游牧民在世界史中的积极角色。在这套「兴亡的世界史」中,有三本书的主角是骑马游牧民(另外两本是第六卷的《丝路、游牧民与唐帝国》和第十卷的《蒙古帝国及其漫长遗绪》),这种非常罕见的设计,反应了学界重新评价骑马游牧民在世界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16、田野的技艺:自我、研究与知识建构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左岸文化
    作者:郭佩宜、王宏仁 主编
    内容简介:
    导论:非关田野,非关技艺/郭佩宜、王宏仁
    第一部 刚到田野就跌一跤
    田野中的地雷:我的砂拉越经验/林开忠
    遇见田野,遇见官僚体制/张雯勤
    赋格曲一
    第二部 田野尴尴尬尬——从文化包袱到文化体悟
    我不是「白人」:一个人类学家的难题/郭佩宜
    不是穿绿色制服的都是军人:田野想象的落差/王宏仁
    交错与反照的身影:竹富岛民、女儿与我/赵绮芳
    赋格曲二
    第三部 田野非常政治
    政治的人类学,人类学的政治:田野工作的道德想象/庄雅仲
    「危险」的人类学家/容邵武
    后台故事:做田野与写文章/龚宜君
    从排湾族的命名谈起:田野关系的建立与政治/顾坤惠
    赋格曲三
    第四部 田野和生命的协奏曲
    经验、情感与人类学的诠释:我与花莲Truku人/邱韵芳
    田野意象与祖先的凝视/林秀幸
    赋格曲四
    17、制作客家人:十九世纪传教士的客家民族志
    
    时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城邦印书馆
    作者:简宏逸 着
    内容简介:
    汉学家欧德理与他的客家研究:传教士民族志学的视角 (简宏逸)
    一、欧德理的事业:宣教、政务、学术
    二、欧德理的 “Ethnographical Sketches”
    三、欧德理〈客家汉人民族志略〉内容评述
    四、欧德理与毕安的客家历史研究法
    五、结语
    ·欧德理论客家人
    客家汉人民族志略(欧德理)
    一、住在广东省的各民族
    二、比较客家方言与广东省其他居民的方言
    三、客家人的特质、风俗、习惯,并与住在广东省的其他种族比较(一)
    四、客家人的特质、风俗、习惯,并与住在广东省的其他种族比较(二)
    五(1)、客家民歌
    五(2)、客家民歌(续前文)
    五(3)、客家民歌(完)
    六(1)、客家人的宗教
    六(2)、客家人的宗教(续)
    六(3)、客家人的宗教(续)
    六(4)、客家人的宗教(完)
    客家历史大纲(欧德理)
    ·诸位传教士论客家人
    论客家人的起源与历史(毕安)
    客家汉人(黎力基)
    论客家汉人(何必烈)
    客家民歌集
    18、不可见的台湾:农航影像下的异视界
    
    时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暖暖书屋
    作者:黄同弘 着
    内容简介:
    由高山至海埔、从农村到城市,本书前导的全色态底片,凝结了七〇年代的光景,也预示了当代台湾的环境课题,包含最初的地层下陷与淡水河采砂。以彩色红外光片为核心,不可见光下的地界,颠覆了日常的视觉;从稻产预估到转作调查,从水库集水区到山坡地住宅的崩塌照见,从河川污染调查到重大公害纠纷地区影像数据库建立,相关任务扣连七〇至九〇年代台湾社会的剧烈变迁。而以贺伯台风后的中部山区为嚆矢,再到集集大地震,乃至于桃芝风灾后的景象重演,彩色反转片摄下世纪前后天然灾害的全幅规模与巨大创痛。
    农林航空测量所典藏超过八十万帧历史航拍底片,这些影像既反映了台湾经济成长的轨迹,亦保存下社会集体失落的风景。继《反转战争之眼:从美军旧航照解读台湾地景脉络》一书后,作者投入农航档案考掘,以第一手作业纪录、历年报告与口述材料,重建农航所人事图景与任务发展。档案的规模,容许我们重新择取,凝视台湾地景的壮阔、细致与繁复;单帧底片的片幅,则饱含庞大的细节与未知的信息,每一笔影像数据,在时间线的远方,皆有可能涌现重大的意义。在美的凝视里,连结了逝去的时空,也将肇生看见的责任。
    19、韩国语 汉字语와 汉字语教育研究
    
    时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翰芦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李京保 着
    内容简介:
    本书为韩语汉字词及汉字词教育相关主题的论文结集。关于汉字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韩语形态学做为基础来探讨汉字词的单字组成及结构,而韩语形态论中所谈论的汉字词研究,则大多是从固有词的文法体系里做局部探讨,或着重于与固有词之间的异同。
    本书为作者在以华语圈学习者为对象的韩语教学现场所遇到之汉字词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在韩国所使用的汉字词,即使在固有词文法体系里有被同化的趋向,却也同时保有中文的特性。因此,华语圈的学习者容易母语与汉字词的形态、语义、用法等之间的差异而产生误用情形。
    受韩流与韩国企进入中国市场等影响,2000年代后韩国国内华语圈的留学生剧增,以华语圈学习者为对象的韩语教育领域研究因此倍增,在这个趋势下,以华语圈学习者为对象的汉字词研究因此大量增多,不过,由于以华语圈学习者为对象的汉字词相关研究仍偏重于语义层面,因此著者特别聚焦于此,在文法层面上进行深度探讨,此为本书的特殊价值。
    20、明清以来善书丛编初辑(一套18册)
    
    时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作者:王见川、柯若朴(Philip Clart)、 侯冲、范纯武 主编
    内容简介:
    从明清以来至1960年代,约有1500种善书在华人世界流通!我们可以说近代中国与海外华人社会,是善书充斥,四处流通的。善书构成近代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对于如此庞大的善书文献,我们根据三原则:
    1. 流行性。
    2. 影响性。
    3. 重要性。
    挑选一些明清以迄于1960年代的著名善书,编成《明清以来善书丛编》初辑二辑套书出版。初辑这套书主要收录南宋初以来流行的《太上感应篇》,明代流行的《明心宝鉴》、《玄天上帝垂训》,清初以来常见的《了凡四训》、《元宰必读书》、《文昌化书》,清中叶以来的《玉历钞传》(后有《玉历宝钞》、《玉历至宝钞》等称呼)、《关帝明圣经》,《救生船》等,是现代人理解近代中国宗教与文化的重要参考数据。
    21、边民在内地
    
    时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作者:蓝美华 主编
    内容简介:
    蓝美华/序
    张广达/绪论
    定宜庄/散落于内地的女真后裔——以闽台粘氏的宗族与族谱为例
    连瑞枝/南京归来——大理世族的身分抉择
    金宣旼/朝鲜通事古儿马红(郑命寿)研究
    刘国威/十八世纪北京蒙藏人士对中国佛教的理解
    林士铉/清乾隆年间厄鲁特降人在内地——兼述珲春的厄鲁特
    蔡名哲/松筠——面对汉人凝视的蒙古旗人(附《百二老人语录‧ 圣道与佛教》译注)
    黄淑莉/岑毓英与清末云南社会的「乱」与「治」
    陈又新/第十三辈达赖喇嘛在内地的活动
    隋皓昀/鄂多台在北京的生活——以《鄂庚垣手书日记》为主
    平山光将/新疆突厥语系穆斯林在内地(1930—1945)——以艾沙为例
    蔡仲岳/来台新疆人之介绍
    法提合 口述/耿庆芝 撰写/从老外到新住民—— 一个哈萨克人在台湾
    22、言说与记述:卑南族研究的多音声轨
    
    时间:2018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耶鲁国际文化公司
    作者:巴代 主编
    内容简介:
    《卑南学:卑南族群研究与部落调查资料汇编》简称《卑南学资料汇编》,其目的是希望藉由「卑南学学术研讨会」的常年举行,整理过往各领域先进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引进当代社会各领域专家与研究机构,协助建立Pinuyumayan「卑南族」族群知识的数据,培养族内同胞研究各自部落议题的兴趣与能力,进而促使「卑南学」未来成为一个学界研究的专门领域。
    (摘自《汉学研究通讯》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