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唤醒沉睡的古书

http://www.newdu.com 2019-03-27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镊子在指尖轻拈着,游走于残损的宣纸,纸屑被层层揭起。51岁的许彤坐在大方桌的正中间,埋头伏案。她一边拨弄着案板上泛黄的碑帖,一边用毛笔蘸上糨糊,粘补书页上的虫蛀缺口。在她的巧手慢工之下,“病入膏肓”的古籍“焕发新生”。
    回忆起第一次修复古书时的情景,她至今记忆犹新。“道光年间的刻本,53页的线装书,补了一个月。”谈及那次修复,许彤颇有感触。“手都在发抖。”
    为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风貌,古籍修复要做到“修旧如旧”。修补,需要纸张。而所有工序里,最难的恰恰又是配纸。许彤说,修补用的宣纸,需要纸张材质、厚度和颜色相近。如此一来,修复者常常要自行调色、染色。
    “慢工出细活,急不得。”在案台前,许彤一坐就是大半天,由于工序繁琐,忙活一天,有时仅能修补一页。配纸、修补需要精细,拆书也不省事。古书分为线装、包背装、蝴蝶装等装帧方式,碑拓也有经折装、册页装、卷轴装等装订形式。拆得不好,很可能会对其造成破坏,增加修复难度。接下来,喷水、压平、装订成册,仍旧是对技术的考验。
    百年无残页,故纸有遗香。如今,由许彤参与创立的重庆古籍修复中心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在“修书匠们”的手里,“起死回生”的不光是沉睡的古书,更是残卷中的文化记忆。(本报记者刘新吾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