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老莱娱亲:古人行孝与老人的情感关怀

http://www.newdu.com 2019-03-28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中国历史上,有大量以道教人物及道家学派人物为主人公的好故事。传统故事“二十四孝”中有“老莱娱亲”的故事,讲的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莱子”装扮成婴孩模样,学小孩儿哭啼以讨父母欢心。本文从该故事出发,介绍“老莱子”本人,并结合“老龄化”“情感关怀”等社会话题,来看这一中国故事背后的古人行孝与老人的情感关怀。
    
    老莱娱亲(资料图)
    老子与老莱子
    在回顾这个故事之前,我们还是先看看“老莱子”本人。这个名字很有趣,是在“老子”的中间加了一个“莱”字,如果不注意,往往会误认为是同一人。这样的猜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李零先生在《老李子和老莱子》一文中,对于上述的“老子”与“老莱子”的说法,依据老子的姓氏“李”在古楚文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楚文中的‘李’、‘莱’皆从来,读音相同,写法相近。”所以李零怀疑这两人实为一人,但现在的学界多数认为老莱子、老子是不同的两人。
    
    荆门蒙山(象山)石刻(资料图)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在《史记·正义》中有:“太史公疑老子或是老莱子,故书之。列仙传云:‘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蓍艾为席,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楚王至门迎之,遂去至于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
    老莱子,为避世乱,隐居在“蒙山”。这个“乱”,即楚惠王十年的“白公盛之乱”,而“蒙山”一说在现湖北荆门境内。如今称作“象山”,因象山先生陆九渊曾讲学于此。历史上有“老莱山庄”,是荆门历史著名的“三台八景”之一。
    老莱娱亲
    《艺文类聚》引《列女传》,详细记录了这个故事:“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直,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意思是老莱子孝养父母,七十岁时,身穿五色彩衣,卧在地上学婴儿啼哭,用这样的形式让父母开心。这个故事里的老莱子已“七十岁”,是长寿之人。《文选·天台山赋》中写有:“老莱子,古之寿者。”
    
    椿树(资料图)
    李清照有一首《长寿乐·微寒应候》,写有:“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其中,“彩衣争献”就是用这个典故。此外在中国文化中,“松椿”指代“松树”、“椿树”,都表长寿,如贾岛的《灵准上人院》诗云:“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
    情感关怀
    老莱子让父母开心的方式,是穿着“五色彩衣”,并“卧地为小儿啼”以讨父母开心。鲁迅先生曾经对此行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这种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反感。笔者认为,鲁迅的评论未见得有失偏颇,但也不适合当下。每个时代的人对同样的故事会有不同的心态,这与其社会结构和主流价值观密不可分。
    
    情感关怀(资料图)
    “老莱娱亲”,笔者看来是一种情感关怀的方式。老莱子赡养父母,不仅仅是在物质生活上,更是希望父母开心。我们都知道,高龄老人身体机能也大不如以前,在生活中多有不便。“老莱子”的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却在那个时代是一种能够博得老人一笑的方式。
    回到当下社会,老年人对待新兴事物的能力要比年轻人要差,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子女不常在身边时,很容易形成情感的空窗期。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称,截至到2011年底,60岁及以上的中国人约有1.85亿,其中40%的老人会出现情感空窗。眼下,“空巢老人”也是当下热门的社会话题。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陪陪父母。同时,为父母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老龄化,国家提出了“以居家养老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其中“居家”是基础。作为子女,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同时,应该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道教崇尚“贵生”、注重“养生”,有非常丰富的旅游以及养生资源,在新时期的老龄化社会中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