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止水 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在清明之后,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有“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三候。此时,茶树萌芽,所产的春茶色泽绿润,气香味爽,深受人们的喜爱。 雨生百谷 谷(资料图) “谷雨”,即谷得雨而生。谷,本意是山岭之间汇水的通道,古代又作“榖”,表示用车毂状的农械打稻脱粒。《说文解字》解释为:“穀,百谷之总名。从禾,穀声。”我们日常生活的谷类食物,包括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红薯等。 《道德经》中有:“谷神不死”,有的版本写作“浴神不死”,古代多训“浴”与“谷”为“养”。后人用“谷”代替“榖”,多取谷中有水,可养万物之意。 谷雨(资料图) 谷雨的“雨”,古代若表“下雨”,念去声。《七修类稿·卷三天地类》中有:“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足,谷物受雨水的滋润,生得格外旺盛。 谷雨三候 浮萍(资料图) 一候,萍始生。“萍”的本字为“苹”,篆文表示横向生长、形态扁平的水生植物。《说文解字》解释为:“苹蓱二篆见艸部。篇、韵皆云。萍蓱同字。疑许书本有萍无蓱。小正、毛诗、尔雅皆作苹。尔雅、毛传皆曰蓱也......水艸也。从水苹。水艸也三字、释从水之意。” 成语“萍水相逢”取“萍”的随水漂泊、集散不定来表示人生的偶遇。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有:“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个季节从水旁路过,看到水中的浮萍植物,不禁感叹人生的沉浮。 斑鸠(资料图) 二候,鸣鸠拂其羽。鸣鸠,即斑鸠。《说文解字》中有:“鸠,鹘鸠也。”《诗·小雅·小宛》中有:“宛彼鸣鸠,翰飞戾天。”阮籍的《咏怀》中有:“鸣鸠嬉庭树,焦明游浮云。”刘基的《春日杂兴》中有:“鸣鸠语燕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 在古代,斑鸠主营造之事,即“司事”,取“春来冬去”。此外,“鸠”这个字还有“聚合”,有词语“鸠集”、“鸠合”等。《七修类稿·卷三天地类》中有:“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 戴胜(资料图) 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音同仁)。《方言》中有:“自关而西谓之戴鵀,或谓之戴颁,或谓之戴胜。东齐吴扬之闲谓之鵀。”《尔雅》中有:“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戴胜,大家并不陌生,与西王母的形象有关。 《山海经》中有:“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胜”,郭璞注为“玉胜”,是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头饰。文人墨客也常在文章中提及,贾岛在其《题戴胜》中写有:“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 雨前茶 武当·采茶(资料图) 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喝茶,而每年清明到谷雨前后的茶更是弥足珍贵。中国人做事讲究火候,采茶也选用最佳的时间进行采摘,即所谓的“及时”、“应时”。 宋徽宗曾言“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张源在其《茶录》中写有:“采茶之候,贵及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神散,以谷雨前五日为上,后五日次之,再五日又次之。”其中,明确指出在谷雨前后不同的时间段采集的茶叶有品次之别。 明前茶(资料图) 现代人多推明前茶,如狮峰龙井等,古代对“清明谷雨茶”也多有评论。《茶疏》中曾评有:“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若肯再迟一二日期,待其气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 关于茶叶的品次,笔者认为:中国的茶叶种植区域广,种类繁多,茶叶的种植又受到地方气候、地理环境影响,所以“清明”“谷雨”前后的茶叶孰优孰劣应因地而异、因品种而异。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茶香雨足。十五之后,夏天便到了。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