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光明论坛·温故: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http://www.newdu.com 2019-05-09 国学网 谢琰 参加讨论

    4月26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及嘉宾。习近平主席在祝酒辞中说:“‘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2013年,我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蓝图初步绘就,成果逐渐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相识相知,结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出自王昌龄《寄驩州》。两句的意思是:我和你相隔千里,但能相互了解、彼此交心,就不在乎深远的云海将我们分开了。可是,有心的读者去王昌龄诗集里寻找,却可能找不到这首诗。比如目前比较权威的两个整理本,《王昌龄诗注》与《王昌龄集编年校注》,都会把这两句诗放在书的最后,称之为“句”或“残句”,意思是诗的其他部分都弄丢了,只有少量句子流传下来。不过,仔细考察这两句诗的创作背景和流传过程,我们会发现它恰好体现了一种“世界”图景,非常适合外交场合。
    首先,诗题叫《寄驩州》,意思是这首诗寄给一位在驩州的朋友。驩州,在今天的越南,这既体现了唐朝的强盛,也说明东亚各国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的密切关系。
    其次,这两个“残句”是在日本人所著《文镜秘府论》的“地卷”中找到的。此书分为天、地、东、南、西、北六卷。在第二卷“地卷”的“十七势”条目中,保存了很多写诗的具体技巧,被形容为各种“势”,有点像习武之人练的招式。其中一种叫“直把入作势”,作者解释说:“若赋得一物,或自登山临水,有闲情作,或送别,但以题目为定;依所题目,入头便直把是也。皆有此例。昌龄《寄驩州》诗入头便云:‘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由此可见,“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应该是《寄驩州》的头两句,属于开门见山的写法,一上来就吐露了深切的思念之情与豁达之意。那么,《文镜秘府论》是本什么书呢?
    《文镜秘府论》的作者是日本僧人空海(774—835)。他俗名佐伯真鱼,空海是其受沙门戒的法号。入唐后接受密宗的灌顶仪式,又得法名为遍照金刚。他学成回国创立真言宗,去世后日本天皇赐号弘法大师。他是宗教大师,也是文化大师、教育大师,更是深化中日交流的使者。他的众多著作中,《文镜秘府论》是一部备受中国学者重视的文学批评名著。它保存了很多中国六朝时期到盛唐时期的论诗论文的著作,这些著作散佚比较严重,有赖于空海的记录才得以重见天日。中国南北朝时期有一部伟大的文学批评名著叫《文心雕龙》,里面有很多观点都可以在《文镜秘府论》中找到更为详尽的阐释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文镜秘府论》又很喜欢举例子,有意无意之中保存了不少好诗妙句,可以供辑佚之用。刚才我们举的“十七势”条目,事实上出自王昌龄的一本诗学著作《诗格》。他在讲作诗技巧的时候,举了自己的诗为例。他有不少“残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保留下来。日本僧人的著作,为我们阅读唐诗和古代文学批评著作,提供了很多珍贵的材料和线索,这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桩美谈。
    当然,王昌龄这两句诗至今被人传诵,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它写得绝妙。它体现了盛唐人的盛世胸襟,以及对前代名句的创造性改进。“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其情感基调是非常豪迈的,会让人想起高适《别董大》中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盛唐人心中的乾坤极为辽阔。王昌龄对友人说“不道云海深”,高适对友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都是基于辽阔版图而生成的宏伟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他们坚信,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人生有无数种打开方式,没必要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分离。他们更坚信,新朋友会遍布天下,老朋友会真心不改,一切都是光明和温暖的。盛唐诗就是这样天真而炽烈!
    除了豪迈之气,“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还包含着隽永之情,这是它超越前贤之处,也是王昌龄诗的一大魅力。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有一段悲怆的自我安慰:“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他被亲兄弟曹丕迫害,不能与另一位兄弟同行同心,于是鼓励自己“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可立刻又陷入“能不怀苦辛”的绝望。王勃袭用了曹植的豪迈,又涤除了他的悲怆,于是写出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也有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描写的是爱情,但丝毫不拘于儿女私情,同样具有豪迈的精神。初盛唐人从来不缺乏豪迈之气,但王昌龄诗的独特魅力在于:不仅能豪迈,而且能隽永,可谓能粗能细。他既能唱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赞歌,也能写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温柔情怀。其实《芙蓉楼送辛渐》原本有两首,我们通常只读了第一首,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第二首写得也很美:“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诗里也出现了“海”和“云”,指的是天空的云气。诗人在芙蓉楼设宴送别辛渐,他眺望江水对岸的阴云,想着第二天一早朋友就要渡江远去,走入那片“云海”之中,当然心怀感伤。这场饯别一直到清晨才结束,也就是达到了最后的高潮:他对朋友说,如果洛阳的老朋友们问起我,请告诉他们,我仍然像原来一样冰清玉洁、问心无愧。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朋友并不关心升官发财的俗事,关心的是品性与心灵。我想,他那位远在驩州的朋友,应该也是这样一位真知己吧!
      (作者:谢琰,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