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鲁迅怎样看知识分子

http://www.newdu.com 2019-05-13 国学网 张恩和 参加讨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开始生成、发育和觉醒。
    和现代工业社会产生工人阶级一样,(现代)知识分子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此前的中国,只有儒、士、读书人的存在,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和现代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一是生命价值观在个人“功名”而非个人的独立和尊严。所谓“人生三立”(亦谓“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所谓“名上凌烟阁”(亦云“凌云阁”,有诗云:“他年名上凌云阁,岂羡当时万户侯。”),还有什么“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是他们的最高理想。二是历史使命感虽不乏豪情壮志,所谓“兼济天下”,立意“治平”(“治国平天下”),那也不过是为王前驱,“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等。他们的眼界胸襟还到不了从国家、民族、人民的角度认识和考虑问题。而(现代)知识分子着眼并追求的是个性解放,民富国强。如鲁迅所概括的:“悟人类之尊严”,“识个性之价值”,“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文化偏至论》);并且像他那样,考虑的不是一个朝代的存亡兴替,而是国家民族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的名目是否会“从‘世界人’中挤出”(《随感录·三十六》)。
    五四新文化运动最能展示现代知识分子的能量和风采。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知识分子生成后,第一次发挥自己的力量发动的一次震撼全国也震惊世界的伟大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它最大限度地显示了生成不久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团结和力量,证明了他们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可以发挥的巨大作用。现在有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表了一些负面的评价,说它“割断了中国文脉”,使中国文化发生了“断裂”,造成了以后数十年的混乱,甚至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也溯源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既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对历史的无知。五四新文化运动高张“科学”“民主”的启蒙主义大旗,最大限度地表现了个性解放和建设现代国家的要求,其志即在推动中国跟进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鲁迅不但是这次伟大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这次运动的推动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一直身体力行历史赋予的使命,并以高度的自觉看待和要求知识分子。概括起来,他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应该引领社会前进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需所有成员的参与。就这一意义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是不错的。然而,当社会人群处于惯性轨道甚至集体无意识时,历史就需要有先知先觉者起而“振臂一呼”,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打破惯性,超越平衡。此“先知先觉”者,不是别人,应该是那些思想敏锐、眼光开阔的“知识者”即知识分子。远的不说,即以在20世纪的中国在历史舞台上演了有声有色的波澜壮阔大剧的中国共产党为例,其源头和生成背景不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最初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不就是彪炳史册的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吗?
    鲁迅早就认识(虽然是逐渐明确)知识分子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他在20世纪初就期望和呼唤有“精神界之战士”出,希冀他们“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悦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他甚至激情疾呼:“精神界之战士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自然,他在开始不免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英雄造时势”的色彩,而在后来,他已经更清楚、更正确地认识到:“由历史所示,凡有改革,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任务。但这些知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娄罗。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人,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门外文谈》)
        二、知识分子敢于追求真理,有坚定的信仰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历史发展的道路总是崎岖曲折的,会有各种艰险和阻力。作为引领时代发展前进的知识分子,面对形形色色的现象和引诱,他们应该有坚定的信仰,为追求真理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
    鲁迅的作品虽然主要是揭露黑暗,针砭时弊,但对一些真正的革命知识分子的褒扬肯定也时有流露。最突出的是他在著名的短篇小说《药》中的夏瑜的描写。人们公认那就是他对女革命党人秋瑾“以血荐轩辕”行为和精神的赞颂。除此以外,他在散文《范爱农》虽然写范爱农迂阔,但对他宁折不屈甚至死也要站着的精神也不无点赞。而在杂文中,他更是直接正面地歌颂像刘和珍那样一些年轻革命知识分子:“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他公开鼓吹人们反抗暴君:“要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忽然想到·五》)他声称:“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忽然想到·六》)与此同时,鲁迅又谆谆告诫激进的知识分子“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也就是他一再强调的要“韧”。
        三、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永远与平民大众站在一起。
    鲁迅深知,先进的知识分子要引领时代前进,只靠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社会的进步是全社会的事,必须发起民众,动员民众,依靠民众之力,庶几才能奏效。因此,他一再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永远和平民大众站在一起。他在1927年一次讲题就是《关于知识阶级》的演讲中,开始就说到知识分子要“与平民接近(或自身就是平民)”,他们要“能替平民抱不平,把平民的痛苦告诉大众”,于是民众才会“赞成他,到处都欢迎他”。尤其是,他在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聪明的意见》的演讲中,他一再说到革命作家(当然即“知识分子”)“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要“明白革命的实际情形”,不要以为自己“高于一切人”,自己的“工作比一切工作都高贵”,“现在为劳动大众革命,将来革命成功,劳动阶级一定从丰报酬,特别优待,请他们坐特等车,吃特等饭”。话里虽无一句正面直接说平民大众如何如何,但又无一句不是说革命作家(知识分子)应该和平民大众站在一起——“实际的社会斗争”、“革命的实际情况”不正是与劳动大众息息相关地联系着,不正是劳动大众的斗争事业吗?
        四、知识分子动摇、自私、趋利、自以为是的毛病,必须彻底摒弃。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知识分子看作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不承认他们在社会中相对独立的地位。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是认为知识分子像“毛”一样必然附在一张“皮”上。说白了,就是附属于某一阶级,不是无产阶级就是封建阶级或资产阶级。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接着连连的政治运动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和冲击,都是基于这一认识。20世纪60年代初的所谓“脱帽加冕”,以及后来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甚至是“先进部分”,都莫不是由上这一认识而来。其实,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知识分子是视作一个“阶级”的。别人不说,鲁迅就一直称知识分子为“知识阶级。”他有一篇颇为重要的演讲题目就是《关于知识阶级》(1927年),后来也一再使用这一词语。但这样称呼知识者并不是他的发明,鲁迅在这篇演讲中就揭示说“‘知识阶级’一辞是爱罗先珂(V.Eroshenko)七八年前讲演‘知识阶级及其使命’时提出的。”他(以及别的一些人)也接着用,就说明这一称呼合乎实际,社会上存在这一“阶级”。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一样,有着自己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大脑和知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个体劳动),为社会生产财富(思想、信息及知识再生产)。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知识是财富,信息是财富,脑力劳动也是生产力。既然如此,工人可以称阶级,农民可以称阶级,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可以称阶级呢?若说知识分子个体化的生存状态和劳动方式决定它不能称为“阶级”,那么,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劳动方式又何尝不是个体化?恩格斯就曾把农民比作一个个的土豆,说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把这堆土豆用口袋装起来,集中在一起(大意)。既然个体化的农民可以称作“阶级”,那同样(或近似)情况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就不能称作“阶级”呢?
    不过,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种种原因,知识分子的确有着许多这样那样的缺点、弱点,影响他们自身应该发挥的作用,也关系着他们自己的命运。如果说农民的最大弱点、缺点是缺少文化,愚昧落后;知识分子的最大弱点、缺点却是太多知识,太过敏感。过去人们说知识分子“文人相轻”,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很能说明问题。因此鲁迅一再指出知识分子存在的弱点缺点,告诫他们要克服这些弱点缺点。我以为他提出的以下几点是很值得注意:
    (1)要目标一致,加强团结。
    鲁迅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发表重要演讲,所说种种,最后着重提到“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话虽不多,极为重要。他强调目的一致,“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
    (2)反对投机。
    投机的动因是自私、趋利。鲁迅十分憎恶那种摇摆不定、首鼠两端的人。他曾形象地形容那些人:“革命”和“文学”,若断若续,好像两只靠近的船,一只是“革命”,一只是“文学”。而作者的每一只脚就站在每一只船上面。当环境较好的时候,作者就在革命这一只船上踏得重一点,分明是革命者,等到革命一被压迫则在文学的船上踏得重一点,他变了不过是文学家了(《上海文艺之一瞥》)。他把这些人称作“翻着筋斗”的革命家,“革命前夜的纸张上的革命家,而且是极彻底,极激烈的革命家,临革命时,便能够撕掉他先前的假面,——不自觉的假面。”(《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3)自以为是,热衷内耗,搞小动作。
    鲁迅认为,知识分子要团结一致,就必须摒弃那种“破落户的漂零子弟”的习性和做法,他们“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喳喳,招是惹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鲁迅认为这是十分让人讨厌的。更有甚者,有些人喜欢拉大旗作为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呼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是重得可怕的横暴者。这尤其是不可原谅而且是“首先应该扫荡的。”
    鲁迅对知识分子的弱点缺点揭露、分析、批判还有许多,此处只是略述。
    鲁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表率,他的一生是中国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认识,对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警醒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