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填报志愿不再纠结文理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到底是选择文科还是理工科?这真是一道难以选择的题目。之所以纠结,缘于家长对于孩子前途的重视,也缘于文理之间的巨大差异。一到高中,有些家长就开始为了孩子的前途开始了殚精竭虑的权衡:以后到底要报文科还是理科
    
    文理二者并不对立(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纠结至少涉及到了文科与理科之于社会的功用以及自家孩子更适合哪科之间的综合考量。其实,这一争论其实早在近百年前就已经展开了。文理之分本是来自西方的分类。而最早的文理之争也来自近代西方学科进入中国之后。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爆发了“文理之争”。那是在1923年2月14日,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对当时的科学主义“科学万能”的思想倾向提出批评。由此拉开了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序幕。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学界的文理大牛纷纷撰文,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
    辩论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文理之间差异的认知越来越清晰。文理之间的差异很大。二者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各自有不同的研究路数和方法。
    文科属人文,而理科属自然,二者是事实与价值的分野,是情感与理智的碰撞。文科侧重于精神领域的研究,感性、直觉的方法应用较多;而理科则着重于物质领域的研究,当以理性分析的方法为之。二者追求的目标也不完全一致。简而言之,理科追求的是真,而文科追求的是美与善。
    但应该看到,二者不可互相取代,因为二者各有其胜场,不可强求一律。正如姚鼐所说,“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
    
    人文与自然向来不可分割(资料图 图源网络)
    文科理科之间的互相伤害、相互攻击,只能是两败俱伤。正确的态度当是将二者的优长结合起来。如今的很多专业也越来越走向“文理不分科”,其实也反映了对二者价值的肯定。二者不可偏废,都是构成“全面人”的重要组成。如果不能获得同情之了解,更遑论互相尊重、取彼所长为己所用了。
    如从做学问的角度言之,无论文理都要求严谨。
    王安石曾写《咏菊》诗,其中有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而苏轼认为不妥,于是题写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来讥讽王安石。直到后来苏轼到黄州当团练副使时,在一个重阳节与友人赏菊之时,看到菊花纷落、满地铺金的情景,才知道自己原来对菊花的认识是错误的。
    近代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写下了《荷塘月色》这一散文名篇。其中有“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此篇发表之后,有一个细心的陈姓读者指出,蝉晚上是不叫的,所以月夜蝉声是不确的。他还指出,王安石《葛溪驿》诗中提到月夜蝉声也是有问题的。
    
    严谨才是治学之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朱先生很严谨,觉得自己是不是搞错了,立即向周围同事求证,很多同事都同意这位读者意见。他又找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求证。刘崇乐找到一段抄文资料“在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但在一个月夜,他却清楚地听到它们在叫。”朱先生认为,这个抄文可能是个例外,决定散文再版时,要删去“月夜蝉声”的句子。
    可是,后来朱先生在夏夜听到过两次蝉声。直到1948年,朱先生写了《关于月夜蝉声》的总结性小文,指出“月夜蝉声”是没问题的。朱先生虽是文科人,却非常严谨地用20年的时间去解决这一小问题。
    之前网络上甚至还讨论起了找自己的人生另一半当时文科还是理科。文科生认为理科生没有生活情趣。理科生认为文科生不严谨。其实,这些都是言之无据的无知之言。文科理科只是一种专业划分,与人生幸福关系不大。两个人在一起是否合适主要是性格、理想等构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是否匹配。
    
    “尽己之性”最为重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具体到志愿填报,《中庸》有言:“率性之谓道。”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选择文理及其专业,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与个性。其实“尽己之性”最为重要。君不见,有性喜为文者而误入理工科之域,而后悔不迭。更有甚者,为了糊口而栖身于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天天埋首于不喜欢的东西,实在有些“残忍”。文理没有优劣之分,也不必争一短长。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