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吃冰消暑三招:辨识体质、吃对时间、慢慢吃

http://www.newdu.com 2019-06-21 凤凰网华人佛教 newdu 参加讨论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慈济基金会
    
    王嘉涵医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慈济基金会)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慈济基金会
    梅雨之后,夏至将到,气温高升,许多人吃冰消暑。台中慈济医院中医师王嘉涵提醒,吃冰消暑要注意时间与品类,不只吃冰,寒凉食物也应适量,慢慢吃较得宜。
    炎夏高温逼人,不少人选择剉冰、大份量冰品或西瓜等水果消暑,却也常见出现拉肚子、鼻水直流的人求诊。王嘉涵医师表示,中医阴阳平衡理论,人体阳气从夏至开始逐渐衰退,寒性体质的人吃过量寒凉食物,会因为阴阳失衡影响五脏六腑运行,可能产生肠胃不适、腹泻症状。
    王嘉涵说明,寒性或热性体质可从身体表现判断:热性体质的人常会有大汗、口干舌燥、便秘等表现;寒性体质者则常见四肢冰冷、胃口差、夜尿多。他指出,寒性体质的人,想吃剉冰、凉拌等中医医理归类的“寒凉”食物,应选在阳气旺盛的白天食用,尤其吃冰最佳时机是正午到下午三点,最好是饭后一小时再吃,避免冷热食物交错刺激肠胃;也不建议空腹食用,以免影响脾胃消化。
    “冰品选择及吃的方式要讲究”,王嘉涵医师说明,寒性体质的人,建议选择融化较慢的冰品,如雪糕、圣代等,而且要慢慢吃,适度把握体内温度平衡时间让身体适应。王嘉涵也提醒,冰品最好少加炼乳或果酱等甜腻食物,因为热性体质的人易生痰湿,使身体水分黏稠,排便或流汗更黏腻。
    王嘉涵建议,不管寒性或热性体质,消暑食品都要适量食用,冰品之外,常见的“温热”水果类如荔枝、芒果等,糖分及热量都很高,吃多易上火,加重口破、流鼻血、便秘,热性体质的人不要多吃。
    吃冰建议:切忌空腹吃;饭后一小时再吃,避免肠胃冷热交错而不适;适量即可。
    寒性体质:
    白天,阳气最旺的中午至下午三点;细心品尝慢慢吃,让身体适应;首选不易融化冰品,如雪糕、圣代等。
    热性体质:少加炼乳或果酱等甜腻食物。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 “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