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2019·7 1、舌尖上的缪思──台湾饮食文学系列讲座 时 间:2019年5月至7月,共6场 地 点:国家图书馆文教区国际会议厅(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科林研发 联 络 人:林小姐,Tel: 02-23619132#316 内容简介: 国家图书馆今年夏季与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将于5月18日至7月20日,利用周六下午规划办理6场「舌尖上的缪思──台湾饮食文学系列」专题讲座,邀请6位知名学者与作家,从文学中探讨台湾饮食文学系谱与流变,透过台湾古早味中的情感、战争中的饮食、女性饮食、诗中饮食到客家饮食,邀请民众一同参与这场台湾饮食文学的飨宴,从文学中品尝饮食文化的美味。 第四场 7月6日 讲者:罗秀美教授,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 讲题:在自己的厨房料理文学盛宴:当代台湾女性饮食散文 讲者介绍:现任中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散文、饮食文学、女性文学。重要著作有:〈漫游者的饮食散文──试论舒国治的饮食书写及其建构新典律的可能性〉、〈从闺阁女诗人到公共启蒙者–以近代女性报刊中的论说文为主要视域〉等。 第五场 7月13日 讲者:余美玲教授,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 讲题:鱼龙潜跃水成文:台湾古典诗中的饮食 讲者介绍:现任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主题与专长以日治时期台湾文学为主,专治台湾古典汉诗,亦擅长藉文本、文献分析探究该时代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的建设与传播及传统文人的艺术养成与大众思想。曾开设「台湾文学」、「台湾文学专题研究」、「台湾人文概论」、「台湾文献选读」等课程。着有《日治时期台湾遗民诗的多重视野》等。 第六场 7月27日 讲者:罗肇锦教授,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 讲题:客家饮食与文学 讲者介绍:现任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荣誉教授、语言学家,研究领域为:上古汉语、汉语音韵、客语词汇音韵特征、客畬关系、客家文化。重要著作有:〈客家人的「山食」与「山言」〉、〈台湾客语次方言间的语音问题〉、〈文白声调与客家话源于南方的论证〉,〈台湾客家文创产业的开拓与局限〉等。 ※公务人员及教师凡任一场次全程参与者可获学习时数认证时数2小时(需要者请于报名时填写身份证字号) ※搭配讲座办理,于讲座结束后进行赠书及现场签书活动,欢迎参加! 报名网址:https://actio.ncl.edu.tw/108_summer 活动地点: 国家图书馆文教区国际会议厅。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 2、【演讲】刘宇光:大马佛教的文化、社会及族群特质 时 间:2019年7月1日(周一)12:00-14: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第三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30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 主 讲 人:刘宇光(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副教授) 联 络 人:江咨静,Tel: (02) 2651-6862 内容简介: 主持人:林育生(中研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助研究员) 3、【演讲】Ulrike Strasser:Narrating Fear, Faith, and Religious Difference in the Early Enlightenment: Jesuit Reports of Transoceanic Boat Journeys in Joseph Stoecklein’s Neuer-Weltbott (1726-1761) 时 间:2019年7月1日(周一)15:00-17:00 地 点: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楼一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近史所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群 主 讲 人:Prof. Ulrike Strasser (UCSD History) 4、【演讲】黄宣卫:从社造到地方创生──关于池上地方社会发展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时 间:2019年7月2日(周二)14:00-16: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大楼704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GIS专题中心 主 讲 人:黄宣卫(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5、【演讲会】雏凤清声──文哲青年学者夏季论坛(二) 时 间:2019年7月8日(周一)14:00-16:00 地 点:中研院文哲所二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内容简介: 失落的地平线清初耶稣会士白乃心的西藏印象初考(林熙强) 论真德秀的帝王教学及经史观念对朱熹的继承与转化──以「《大学》经筵」为例(张莞苓) 〈释道世(596-683)《法苑珠林.感通篇》研究──以关键词为方法(谢薇娜) 6、【演讲】Prasenjit Duara人文社会科学讲座 时 间:2019年7月11日及15日 地 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文物陈列馆B1演讲厅(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主 讲 人:Prof. Prasenjit Duara(杜赞奇,President,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 Oscar Tang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 Duke University) 内容简介: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讲座】 第一场 讲题:Revisiting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Soft Power or the Imperialism of Nation-States 时间: 2019年7月11日(周四)15:00-17:00 第二场 讲题:Nationalism and Development in Asia 时间: 2019年7月15日(周一)15:00-17:00 备注:本讲座以中文演讲;本所不提供纸杯,敬请自备环保杯具。 7、【演讲】李毓岚:林献堂生活中的女性:以杨水心与陈岺为主 时 间:2019年7月11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李毓岚(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目前台湾人写的日记,已发掘出数十种,部分已正式出版,绝大多数的记主均是男性,不过,在男性记主的日记中,常常有许多他们生活周遭女性的纪录,因此男性日记亦是珍贵的妇女史数据,例如林献堂在日记中对其妻子、女儿、媳妇与其他雾峰林家的女性有不少着墨。最特别的是林献堂的妻子杨水心、林献堂的堂嫂陈岺本身亦有日记留存,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杨水心留下1928 年、1930年、1934年、1942年共4册日记,日记中的她尽力为林家打理家务,同时有自己的休闲生活,并参与妇女团体,呈现出与传统女性不同的开朗自在形象。陈岺留有1924年的日记一本,当时其夫林纪堂已亡故,因此她必须担负起主持家计与教养儿子的重任,心情较为苦闷。 杨水心与陈岺都是未受过新式教育,但能读写的女性,从她们的日记可一窥日治时期社会领导阶层家庭妇女的生活样貌,有其重要性。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8、【演讲】许瑞浩:从小团体行动到群体运动:《台湾政论》与台湾民主运动的发展 时 间:2019年7月18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许瑞浩(国史馆修纂处处长)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台湾政论》于1975年由黄信介、康宁祥等人创办,是党外政论杂志的源头与典范,也是战后本土异议人士首次有系统、有目标、有计划地集体表达对国事和政情的看法,以其为核心结合新一代本土菁英所从事的政治反对运动被视为党外运动的肇端。我们将从环境与结构的角度考察其生成的时代背景,从组织与动员的角度分析其何以能发动集体政治行动,从策略与行动的角度检视其行动过程及影响,从而探究《台湾政论》如何从小团体行动发展成推动民主的群体运动。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9、【演讲】傅家倩:另一种牛奶:中国的黄豆再造 时 间:2019年7月18日(周四) 14:00-15:30 地 点:国家图书馆文教区301会议室(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0号) 主办单位:汉学研究中心 主 讲 人:傅家倩(Jia-Chen Fu,美国埃默里大学俄罗斯及东亚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 内容简介: 本场演讲将讨论营养学倡议者及外行的老百姓怎样改造黄豆和豆奶,由此检视营养学何以在近代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彼时知识分子苦恼于中式饮食不足以滋养出健壮的国民;富含蛋白质且不需依赖进口的黄豆,正能解决前述的营养问题。为了让中国男女老少都身强体壮,在高速工业化的国际环境提升竞争力,营养倡导者找上在地的「豆浆」,并重塑为「豆奶」,它替代了乳制品,强健了全国人民。 主持人:连玲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线报名网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2&pid=149 ※本演讲以中文进行 10、【演讲】耿华:台湾及海外大学教育的中文类型学及基础理论 时 间:2019年7月18日(周四)15:40-17:10 地 点:国家图书馆文教区301会议室(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0号) 主办单位:汉学研究中心 主 讲 人:耿华(Vladimir Kurdyumov,俄罗斯莫斯科市立大学教授) 联 络 人: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内容简介: 台湾和中国大陆都纷纷将中文教师派往海外大学和高中。此情况下,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与屈折语素多的欧洲语言相比,通常中文使用者们较不具备关于类型学、谱系学、语法的知识。此外,前往俄罗斯(或任何西方国家)的华语教师应该理解一个前提,这个国家并非「中文沙漠」,而是有自己的丰富研究传统。 汉语理论方法的基本原则,耿华教授曾于「汉语理论语法教程」(2005,2006)和一系列文章中概述。根据目前的研究,汉语属于Sino-Caucasian语门(超语系),可以假设,它能与西班牙和法国的巴斯克语,俄罗斯高加索人的语言相连。 在类型学上,汉语是一种孤立语,并且是一种「话题优先」语言的:句子中不必表达动作者和动作的同化。汉语中的语言层次与欧洲语言相反:音素,词汇,句子是「弱」的,没有明显民族意识。汉语中词类灵活富弹性,不取决于词汇:具体语义仅在语法上下文中才获得,因此更适于谈论「路线」,「范围」,「位置」的类别。 主持人:张淑萍(台北市立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助理教授) 在线报名网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2&pid=149 ※本演讲以中文进行 11、【演讲】黄铭崇:五霸与七雄之外:东周时代的他者──以夷人国家为例 时 间:2019年7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 点:中研院史语所文物陈列馆B1演讲厅(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主 讲 人:黄铭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历史文物陈列馆主任) 内容简介: 【东周实相──河南出土东周文物展系列演讲(二)】 备注1:现职编制内公务人员可申请两小时终身学习时数认证 备注2:演讲当日文物馆定时导览改至上午10:30开始 12、【演讲】徐少知:红楼梦的东西洋风情 时 间:2019年7月20日(周六)14:30-16:30 地 点:纪州庵文学森林2楼多功能空间(台北市同安街107号) 主办单位:里仁书局 主 讲 人:徐少知(里仁书局总编辑,知名红学研究者) 联 络 人:曾美华,Tel: 02-23218231 报导者:曾美华 13、【演讲】林玉茹:由盐鱼到鲍鱼、海参:晚清北台湾海产的生产和消费 时 间:2019年7月25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林玉茹(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台湾是个海岛,但是清代的北台湾海产的生产相当不足,必须要大量进口海产。海产进口也由盐鱼为主,逐渐增加鲍鱼、海参等高级品、舶来品。本演讲将利用海关报告、领事报告以及民间文书,说明为何北台湾海产生产不足,又在哪些因素之下造成海产消费的变化。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14、【演讲】徐少知:原应叹息──细说贾府四千金并预卜其未来 时 间:2019年7月27日(周六)14:30-16:30 地 点:纪州庵文学森林2楼多功能空间(台北市同安街107号) 主办单位:里仁书局 主 讲 人:徐少知(里仁书局总编辑,知名红学研究者) 联 络 人:曾美华,Tel: 02-23218231 报 导 者:曾美华 15、【演讲】桑梓兰:民国通俗小说中的摩登女子 时 间:2019年7月30日(周二)10:00-12:00 地 点: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楼一楼会议室(台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妇女与性别研究群 主 讲 人:桑梓兰(美国密执安州大现代华文文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摩登女郎是一道异样绚丽的风景。自从众多学者特别青睐摩登女郎出现在一九三十年代海派文学,特别是新感觉派作品中的妩媚身影后,上海新感觉派小说就俨然成为中文书写摩登女郎的经典。在外观上,新感觉派所塑造的摩登女郎和同时期画报中常见的女明星热女郎有许多共同之处──光鲜亮丽,打扮入时,身材曼妙,饶富自信,举手投足散发着性的诱惑力。而在性格上,新感觉派小说中的摩登女郎往往妖冶冷血,令人捉摸不透,是地道的危险尤物。说起上海新感觉派摩登女郎的渊源,一般认为法国意象派作家保罗·穆杭和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人作品的影响颇深。 也有学者指出,其对摩登男女尤其是摩登女郎的印象与其说得之于现实,毋宁说得之于好莱坞电影和时尚杂志。甚至,新感觉派小说家对于摩登女郎的想象,与一九三十年代中国报章媒体上频繁出现的对摩登女子的抨击如出一辙,带有厌女症症候。那么,如果我们把目光从最具先锋性的新感觉派移到所谓的“通俗小说”,其呈现的摩登女郎又是何种面貌呢?本文将从通俗言情小说入手,探讨通俗作家对于摩登女子刻板印象的借用、介入与改写。 16、【演讲】庄丽华:桃园市复兴区部落耆老口述生命史 时 间:2019年8月1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庄丽华(茱莉亚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复兴区部落耆老口述生命史,是泰雅耆老们从出生至今所经历的生活经验,串联起复兴区祖先的心灵智慧,每位耆老在一生中充满多重起伏及生活窘境,反映「政权转换」和「民主转型」下的身体与生命。 除了平实的叙事之外,更多是对家庭、亲友、人生,以及对台湾土地更多的爱与关怀。我从原住民族纪录片「乐信·瓦旦的一生」及「兴建石门水库卡拉社部落的泰雅族人迁徙史」两支历史纪录像片的制作揭发原住民族的重大事件与正义真相的平反,结合口述历史影片记录与历史文献之间的探讨是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审慎地对历史所发生的人、事、地、物,做追根究底的访谈调查与交叉比对。 口述历史承载的意义,不单只是供研究分析的史料而已,同时也是「历史」的一种诠释观点,等同于「历史」本身。带领读者跨越两个时代,窥探日治时期受教育的历程与生命处境,更进一步看见时代的变迁轨迹。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17、【演讲】陈曼华:国族与乡土:从文化造型运动看1970年代艺术场域中的「台湾」概念 时 间:2019年8月15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陈曼华(国史馆修纂处助修)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台湾艺术界在战后初期将西方艺术视为模仿学习的源泉,进入了1970年代,则转变为向内反省,开始意识到西方美学教育对本土美学产生的威胁,试图脱离西方美学系统,重新建立本土美学品味,当时由艺术界所提出的「文化造型运动」即表征了这样的意图与概念,并延伸出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讨论。本文以台湾艺术史为轴线,探讨此运动提出的概念如何传承了1960年代启始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主张,同时透过文化艺术刊物如《雄狮美术》与《汉声》杂志中的论述,分析当时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如何环绕着国族与乡土的概念进行台湾为何的辩证,以及这些阐述如何呈现了1970年代对于台湾艺术的追求与确立。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18、【演讲】吴政宪:桧林、温泉、铁线桥:你所不知道的八仙山林场 时 间:2019年8月22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吴政宪(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探讨日治时期八仙山林场最初二十年的历史,提出木马时期、轻轨时期、倾斜铁道时期及空中索道四个分期,日治林场所有运输工具,尽萃八仙山。松鹤部落上八仙山步道,才是最初伐木轴线,松鹤部落的人文观光,最具特色。八仙山之美,不在台湾八景与谷关七雄,在于自然压缩美,及山岳全景美。最后找出大甲溪放流地点、清水台聚落、倾斜铁道位置等,重拾百年前八仙山的感官体验,人文风情,增进游憩深度,省思百年林业。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19、【演讲】段洪坤:努力活着被看见——原住民平埔族群文化复振20年 时 间:2019年8月29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段洪坤(西拉雅族部落发展促进会总干事)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平埔族群包含噶玛兰族、凯达格兰族、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布萨族、洪雅族、西拉雅族、大武垄族、马卡道族等,长年以来都被误称为单一族”平埔族”。近年来平埔族群为自己的原住民身份做打拚外,各地的部落族人也努力透过文献、口访部落耆老、田野调查等途径,复振自己的族群文化。本次演讲内容就是要让民众重新认识这个族群,不要再被错误的信息误导,也要透过段洪坤老师20多年来的族群运动经历,介绍全台各族群目前文化复振现况。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20、【系列演讲】张炎宪台湾史新锐学者讲座 时 间:2019年3-7月,共5场 地 点:228国家纪念馆(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54号1F) 主办单位: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联 络 人:Tel: 02-2712-2836 内容简介: 主持人:戴宝村(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秘书长) 7月20日 14:00-16:00 兴策拓海:日治时代台湾水产业的移植、转型与发展(蔡升璋,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协同档案研究员) 21、【研习营】2019亚洲佛教艺术研习营:敦煌佛教艺术 时 间:2019年8月30日至9月1日 地 点:台北荣民总医院致德楼一楼会议厅(台北市北投区石牌路二段322号) 主办单位:谢许英文化艺术基金会、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永修精舍 联 络 人:Tel: 02-2895-9977 内容简介: 8月30日 敦煌文献的发现与佛教文化的研究(郑阿财) 飞天艺术之谜(赵声良) 敦煌北凉石塔艺术(崔中慧) 敦煌第44窟华严经变图(陈俊吉) 8月31日 从敦煌旧照片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李美贤) 文明间的对话:译码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图像(张元林) 「心灯」——敦煌研究院壁画的临摹历程(华亮) 敦煌石窟的图像与仪式(赖文英) 9月1日 敦煌壁画中的风景画(赵声良) 炳灵寺九十窟揭取的明代藏传佛教壁画的「补色」修复(华亮) 敦煌法华经变的演变(张元林) 敦煌莫高窟第14窟晚唐密教图像(郭佑孟) 22、【研习营】华夷风起:槟城文史研习营 时 间:2019年7月7日至13日 地 点:马来西亚槟城 主办单位: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 联 络 人:黄忆晴,Tel: 886-2-2789-8202;d07121006@ntu.edu.tw 内容简介: 本研习营拟于2019年7月7日至7月13日,于马来西亚槟城举办为期7天的暑期研习营,预计招收东南亚、两岸三地与留学国外文史相关科系的博士生与年轻学者约36人。研习营的主要目的有二:希望深化并开拓各地青年的人文研究新视野,增广对东南亚华人移民、社会、历史文化之认识;另一方面,也期待学员之间相互学习,并促进更深入、跨学科与跨领域间的交流与对话。 槟城作为马来西亚最多华人聚集的城市,其首府乔治市于2008年被正式编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区(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这座城市,前身是英殖民地,至今仍存留许多各式风格的历史遗迹建筑,包括家庙、会馆、庙宇、教堂、碉堡、钟楼等。除了丰富的历史景观,此地不仅华人、华语与方言文化扎根颇深,同时也兼融了马来、印度、英国等各族文化。无论是多元族群、华人移民、方言社群、殖民历史或海洋贸易等,此地独特的历史脉动与在地生活经验,使其成为历史、语言、文化、文学等东南亚人文研究领域的重要坐标。 缘此,本研习营将地点设定在槟城,并邀请相关领域著名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讲题涵盖不同学科,包括历史经济、社群教育、宗教建筑以及文学语言,期许加强学员对槟城跨文化、跨族群等多元性质的认识。期间,学员将对槟城的人文世界展开实地田野考察,亲身走访当地的宗祠庙宇、会馆、博物馆与华人生活区域等文化地景,并与当地文史工作者进行交流与经验分享。通过以上活动,期能加深学员对华人文化生态、后殖民历史、峇峇娘惹文化等面向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在人文领域中创造、更新更多元的学术议题与研究取径。 23、【研习营】民国史研习营: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与政治、文化变迁 时 间:2019年7月7日至14日 地 点:中国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联 络 人:赵可亚,E-mail: keyazhao20161226@gmail.com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是经过非常独特的历程。古老的中国文明历经现代化的淬练后,演变成崭新的中国文化,影响方方面面的拓展,由边陲到中央,由一元到多元,在此过程之中各区域有不同的发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从1980年代开始即致力于中国近代化的区域研究,曾出版多本专书探究各区域的近代化。近年来新史料不断被挖掘出来,许多研究视角的再检视,就更加丰富中国近代区域探究。此外,边区与内地的交往互动也呈现多元的面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为了促进两岸的学术交流,今年更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拟于2019年7月7-14日召开「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与政治、文化变迁」学术研习营。研习营为期共六天,含四天的讲习、二天的田野考察,针对近代中国区域研究发展的过程带来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与发展,并进而就相关的中国近现代重要议题共同探讨。此次研习营将邀请两岸学者和学员,进行专题讲座、讨论,并举办学术沙龙,让学者与学员在轻松环境下充分交流。参与学员除透过讲座聆听各领域学者的论述,并亲炙名家风采;两岸学员间亦透过研究计划的发表与分组讨论,建立深厚的学术交流基础。 研习营讲座安排 专题讲座:邀请知名学者针对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与政治、文化、思想、宗教等各类主题演讲。 专题讨论:由学员口头发表其研究计划,并由与会专家与学员共同讨论与评议。 学术沙龙: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谈论其学思历程,除增进对年轻学员的启发,并让两岸与海外学员在学术路上拓展学术网络。 田野参访:参访长春市内及近郊之古迹各一天。 报名资格与学员义务 本研习营以研究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为主要议题,或中国近代史为研究课题之博士生及取得博士学位三年内之青年学者为优先,亦开放硕士生二年级以上报名;非中国近代史相关领域请勿报名。 欲报名者,请于2019年4月22日至5月3日期间,提交报名表与研究计划书Word档(请勿上传PDF文件),主办单位将依研究计划审查结果决定录取名单。正、备取名单将于2019年5月14日公布,并以Email通知本人。 学员必须全程参与研习营活动,不得中途离会。除研究计划外,学员应于研习营最后一日提交研习营心得报告(二千字以内)。 招生名额 台湾学员15名。 大陆学员25名。 港澳学员5名。 海外学员5名。 费用: 本研习营不需缴交任何费用,食宿均由主办单位负责,研习期间所有学员均须入住宾馆。 主办单位提供台湾学员赴陆来回机票费定额补助。另港澳、海外学员则请自付旅费。机票、签证/台胞证等事宜须自行办理,主办单位不提供代办服务。 师资(暂定,依正体字姓氏笔画排序) 王明珂 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王建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吕芳上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吴启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汪朝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 林志宏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林桶法 辅仁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林满红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金以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 柯惠铃 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茅海建 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唐启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高士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力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哲嘉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立文 文化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黄自进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黄克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杨天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杨奎松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董灏智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刘景岚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刘维开 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潘光哲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郑成林 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韩东育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罗志田 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联络方式 Email: 赵可亚(keyazhao20161226@gmail.com) 地址: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4、【工作坊】西学与明清之际的文化变迁系列工作坊 时 间:2019年7月3日(周三)13:30-17:35 地 点: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大楼七楼701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30号) 主办单位:深耕计划「涟漪:西学与中国思想范畴的重构,1600-1800」 内容简介: 13:40-14:30 主持人:吕妙芬(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讲人: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 讲题:书籍的文化间巡回传播: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建构一个之间的文本社群 主讲人:陈慧宏(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讲题:天主圣母世界传播之亚洲:西班牙图像和文献在中国与日本的流传 14:30-15:20 主持人:李奭学(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主讲人:吕妙芬(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讲题:从清初儒学的几个论辩再思儒耶交涉的问题 主讲人:井川义次(日本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系教授) 讲题:17-18世纪儒家古典译解与欧洲之接受:以宋明理学为媒介 15:35-16:25 主持人: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 主讲人:李奭学(本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讲题:北堂本《古新圣经》及其今昔 主讲人:新居洋子(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讲题: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皇帝遗诏》法译初探 16:25-17:15 主持人:井川义次(日本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系教授) 主讲人:潘凤娟(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 讲题:其事好还:十九世纪法国汉学界有关《道德经》的阋墙论战 主讲人:祝平一(本所研究员) 讲题:辨敎:清末的天主教和耶稣教 25、【工作坊】2019年中国现代史研究生工作坊 时 间:2019年9月、10月,共2场 地 点:国立中兴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宗旨: 为推广中国现代史研究,本工作坊拟征集以中国现代史领域为学位论文方向的全国博、硕士生研究生,发表尚在初稿阶段的(一)具体论文构想(包括问题意识、数据源、章节安排、主旨意义),或(二)业已完成之论文中完整篇章,于报名录取后,邀请学者专家针对各篇文稿提供意见,改善可能之不足,期能掌握议题重要性、清晰展现论点;同时亦提供一平台,结合国内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同好互相切磋,扩展视野,提升研究成绩,强化学术社群。 工作坊场次: A、 时间:2019年9月19日(星期四) 9:00-17:00 地点:国立中兴大学历史学系 B、 时间:2019年10月5日(星期六) 9:00-17:00 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勤大楼4楼历史系视听教室 备注: 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8月25日(星期日),报名资料请至工作坊网站上传。 录取名单公布尔日期:2019年9月2日(星期一),请至工作坊网站观看。 联 络 人:陈先生(hloang@gmail.com) 26、【工作坊】政治大学华人文化主体性研究中心「历史与当代地方道教研究专书出版」工作坊 时 间:2019年7月1日(周一)14:00-17:00 地 点:政治大学百年楼106教室(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 主办单位: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 联 络 人:张先生,Tel: 02-2939-3091#62216 内容简介: 9:10-11:10 主持人:林振源 The Prison of Fire for Demons, A Study of Taoist Exorcist Devices(常志静) 评论人:谢世维 七元散辉:道教斗科的历史与形式(谢世维) 评论人:常志静 道教斋醮科仪之形式与变迁(张超然) 评论人:林振源 11:30-12:10 主持人:张超然 道法二门:台湾北部正一道教科仪与闾山三奶法(林振源) 评论人:张超然 13:10-15:10 主持人:谢世维 仪式、神明与地方社会:闽西灵应堂法师传统研究(巫能昌) 评论人:徐天基 江西万载佛教道士科仪抄本汇编及研究(谭伟伦) 评论人:祁刚 赣东北地方道教仪式研究(吕烨) 评论人:巫能昌 15:30-17:30 主持人:谭伟伦 泰顺地方道教科仪文献汇编(祁刚) 评论人:潘君亮 浙江苍南道教科仪文献汇编(潘君亮) 评论人:罗丹 河北广宗县火居道士的仪式传统研究(罗丹、徐天基) 评论人:谭伟伦 27、【数据库】台湾文学知识库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 内容简介: 试用联机网址:https://udndata.com/ndapp/Literature/Login 试用期限:即日起2019年7月30日。 备注:限院内IP范围内使用,免账号密码。 数据库简介:收录《文讯》杂志、《联合文学》杂志、《联合副刊》PDF原版内容,提供关键词全文检索、刊期、分类浏览等阅读导航功能。 28、【数据库】国史馆新增《褒扬史料》全宗 主办单位:国史馆 内容简介: 国史馆为利学术研究,对国家社会发展具有贡献之人物史料进行搜集,汇整成《个人史料》全宗,其中包含依据褒扬条例受褒扬及其他重要人物相关史料,已累计超过6,800个人物史料,相关史料以政府机关与民间团体及私人所藏之档案、文献、照片、函牍、报告等项为主,兼采当时之报章、杂志与学者专著。 由于收录人数众多对象广泛,且逐年成长,为落实褒扬条例第6条:「受明令褒扬人,其生平事迹得宣付国史馆,并列入省(市)县(市)志。」的意旨,使查检、浏览更加清晰易懂,经本馆人员查证核对后,自《个人史料》全宗筛选出曾受褒扬令者,另立《褒扬史料》全宗,让读者更容易浏览受褒扬人物的相关事迹史料;或从查询结果「入藏登录号」前3码全宗号(个人史料128,褒扬史料155),立即区辨该人物是否曾受总统褒扬。目前《褒扬史料》全宗计收录1,383人,逾8,700卷。 欢迎各界透过《国史馆档案史料文物查询系统(https://ahonline.drnh.gov.tw)查询使用。 29、【展览】逆旅 · 一九四九:台湾战后移民文学特展 时 间:2019年3月29日至12月22日 地 点:国立台湾文学馆1楼展览室D(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 联 络 人:Tel: (06)221-7201 内容简介: 如何谈论一九四九的移民文学?如果只谈这一群人的乡愁,描述的恐怕都在远方;如果只问另一群人对他们的印象,听到的恐怕只剩下成见。其实,「这一群人」和「另一群人」之间还有更多理解及误解的时刻、更多矛盾幽微的互动──尤其在文学作品之中。 当然,「这群人」不是均质的集合,贫富差距、出身歧异、阶级敌意、利益对立,都是冲突之源。「台湾战后移民」亦然,既有高官豪门、中流群体、眷村兄弟,也就会有孤苦卑微的伶仃弱势者。他们一起承受一个荒谬的巨变,却极其迥异地展开生命历程。七十年了,台湾必须停止笼统的「老芋仔」、「外省人」、「老兵」的刻板印象。 在文学,我们会看到一九四九巨轮底下的人性与悲悯。 30、【展览】他们的年代:1930~1960年代影像展 时 间:2018年11月11日至2019年7月28日 地 点:二二八国家纪念馆2楼南翼(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54号) 主办单位: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二二八国家纪念馆 内容简介: 1930~1960年代,台湾历经日治时期、二战轰炸、国府军接管等政权移转、战事及撼动台湾社会的事件,战争的破坏让昔日的繁华生活及瑰丽建筑不复存在,战后又面临统治权急遽翻转,身份认同也陷入混乱摇摆。 在这期间,除了摄影名家外,还有些平民摄影及档案照片,透过镜头留下珍贵的历史纪录,及不同的统治者基于不同目的,拍摄与台湾相关的纪录或宣传影片。这些影像摄影作品仅是特定时空的片段画面,无法完整还原当时的环境背景,但仍不失为一窥这段历史的切入视角,而具浓厚宣传意味的影片,以现代眼光或许有些荒谬,却也保留当时的生活面貌。 展览中透过静态的影像纪录及动态的录像作品,介绍日治台湾的庶民百态、战时的动员状态、轰炸下的断垣残壁以及战后的困顿环境,呈现台湾这段身不由己的动荡年代。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周二~周日 10:00~17:00(周一休馆,恰逢国定假日开馆,次日休馆) 31、【展览】东周实相──河南出土东周文物展 时 间:2019年5月15日起 地 点:中研院史语所历史文物陈列馆1楼(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30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史语所历史文物陈列馆 联 络 人:Tel: (02)2652-3180 内容简介: 东周时代(770-221 BCE)的面貌非常多样,比方在这段期间列国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等,他们的哲学思辨,对于人类全体有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极其恐怖的时代,中原各国领袖,在贪婪性的驱使下,各找借口,举兵厮杀,一场战事下来,将士死伤动辄数万人。中原核心以外,东周时代的东亚大陆还有很多中国古代经典未曾记载的国家与政治实体,有的被迫参与这场竞争,有的无端被卷入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 所以,这个展览虽称「东周实相」,但事实上仅是东周真实面貌的一个小窗口。本次展出东周时代郑国与晋国墓葬的出土器物,分别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七年在汲县山彪镇、辉县琉璃阁进行的考古发掘,它们是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ca. 600-400 BCE)的墓葬出土的器物。还有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同样来自辉县琉璃阁的两座墓葬的部分发掘品,以及更早以前在新郑李家楼发掘的墓葬出土品,后者是在「前考古时期」由河南地方人士组织挖掘所得的。 本展览分为三个单元,首先是以国立历史博物馆藏的河南发掘品为主,包括李家楼与琉璃阁的重器。第二、三单元是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发掘品,一是辉县琉璃阁60号墓的器物,以及山彪镇1号墓的器物。这两部分是整墓出土品一起展出。从这批展品,我们可以看到东周中原地区高级贵族生活的面貌,由于我们的展品跨越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从器物间的比较,可以看出风格上的转变,特别是晋国铜器,从早期迷惘与失落的神态(琉璃阁),进入到由新田(晋都)作坊生产的器物,具有自信与进取的风格(山彪镇)。晋国迁都到新田(575 BCE)以后,经过大约百年的开发,经济发达,此时的青铜器反映当时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称为「新田风格」。 32、【展览】共时的星丛:「风车诗社」与跨界域艺术时代 时 间:2019年6月29日至9月15日 地 点:国立台湾美术馆101、102、201展览室(台中市西区五权西路一段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美术馆 联 络 人:周小姐,Tel: (04)23753552#701 内容简介: 距今九十年的台湾南部土地上,绽开了一朵奇花异卉,它的名字叫做「风车诗社」。成立于一九三三年的诗社,由杨炽昌、林修二、李张瑞、张良典、岸丽子、户田房子等台日诗人共同组成,藉由时兴的新精神、主知与抒情、现代主义诗风做为创作、出版刊物及文学理念的主张。在台湾文学史上,这个诞生于日殖时代的文学团体,它的命运,宛若流星划过,转瞬崛起,急速消隐。一九七〇年代末,「风车诗社」重新从台湾文学史的天际在线,浮升出来,引发关于战前台湾现代文学的热议。二〇一五年,影片《日曜日式散步者》以「风车诗社」为题,一方面将之架置于日殖时期的文艺语境上,展开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思潮与运动的连结;另一方面,则追溯台日诗人们的生命经验、文艺启蒙,遭逢历史事件的吉光片羽。 「共时的星丛:『风车诗社』与跨界域艺术时代」奠基于上述背景,意欲以「风车诗社」为核心,进一步深化与延展二十世纪初至一九四〇年代现代主义文艺在西方世界与东亚国家所卷起的浪潮,藉此重思殖民地的台湾文艺工作者如何连结日本、中国、朝鲜及欧美等国的多重关系。于此同时,思辩关键历史事件对于台湾文艺工作者的命运所带来的影响。 「风车诗社」遂为跨时空的交叉之点,位于历史星团中,再次闪烁光芒。以之为中心,打破线性时空,往外运动,遍历战前与战时的文学、美术、剧场、摄影、音乐、电影等艺术范式的历史脉动,探测并接收十个发自世界的电波。 「现代文艺的萌动」溯源新世纪城市与摩登感知、「现代性凝思:转译与创造」探索西风东渐下的追梦艺术家、「速度趋驶未来」铸造机械的乌托邦真理、「超现实主义众声回响」辩证前卫主义的接地气、「机械文明文艺幻景」筑起新精神艺术家的跨地艺术实践、「文学-反殖民之声」见证艺术结社运动的文化反抗、「艺术与现实的辩证」思索美学与政治之间的距离、「地方色彩与异国想象」着墨在地与异域的视差、「战争.政治.抉择」描绘如画的战争蜃景、「白色长夜」哀悼诗人与失语的历史残篇。 这不单是属于历史的跨界域艺术展览,更是当代的。「风车诗社」突破艺术边界,由文学与电影迁徙至美术馆。在这里,它与不同艺术范式的原作、复制品、影音档案、文件文献等棋布星罗般的展品相遇与对话,且在结合声音效果、多媒体装置、平面设计等新媒体科技的形态中,幻化重生。星辰之上,作为诗社象征的风车,似花,转动时如灿灿星光,闪耀、神驰、动人,是启动文艺思潮与思想运动的历史之眼。 (摘自《汉学研究通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