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江 《旧唐书·魏徵传》记载李世民的话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将魏徵作为自己做人行政的一面镜子,所以成就了贞观盛世。以人为镜等说法,也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其实,“以铜为镜”不仅可以正衣冠,亦可以明得失,知兴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日常生活中人们照镜子,无非是为了观看自己的外表形象如何。注意的点放在自己身上,面对每日可见的熟悉的镜子,却不曾注意到它的优点所在。这些特点,可与我们自身对照比观,知不足,明是非。 镜子如实的反映所照事物的真相,过不留影,人可以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人心如一面镜子,先没有一个影象,有东西来,才开始照见其美丑。如果先有一个影象在里面,如何照得。 若事未来,心中先有好恶、恐惧、忧患之念,也就难以真切反映事物真相,难免掺杂个人意气,这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成见和情绪。镜子如实的反映所照见的实际情况,不分贵贱,人可以做到面对国王与乞丐,同样恭敬吗? 去除内心的杂念(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最好的状态就是,当有事之时,以我胸中道理顺应之,自然见得高下轻重;当其无事之时,此心空空洞洞,寂然旷然,像无事前一样。这就和镜子一样,本来光明在此。物来就照映,物去就光明自在。 明代吕坤甚至说:“尝谓镜是物之圣人。镜日照万物而常明,无心而不劳故也。圣人日应万事而不累,有心而不役故也。”心不被物役,才能应万事而不累。 境映红绿,自不受色,人可以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吗?因为镜子能常保持一个“静”字,所以不随世俗流转,守住自我。古人说:“静里看物,欲如业镜照妖。”镜子常静,所以世间花红柳绿,皆能照见其本来面目。倘时刻晃动,则反映出来的景象皆破碎难认。 日照万物而常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说,“静”之一字,二十四小时都离不开,离开一刻就乱了。门整天开关,但是枢常静;美丑都能映照,因为镜常静;人心整天应酬,但是心要常静。只有静,才能把握得动,如果追逐着动而去,处理事情也没个主动,只是稀里糊涂做去。 就是睡觉时,如果心中念想不静,如何能入睡,如何睡得安稳,做梦也是胡乱。读书时,也离不开静心理会。心不定,所以见理不得。读书前,须要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 宁静方能致远(资料图 图源网络) 镜蒙尘垢,则无以照见万物,即使勉强所见,亦非真相。人心亦如此,心有所染,则见事理不明,如何能公正处理事务。镜要常拂拭,心也要常修洁。人若如镜,则纷纷世事,洞若观火,善恶美丑,察若秋毫,自然静如池水,安若泰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