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常喜欢把春节直接称为“过年”,那到底什么是“年”呢? “年”字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是“人负禾”;金文和小篆则为“千禾”——这里的“千”就是“迁移”的“迁”的本字,字形意为“转运丰收后的禾”。两种字形其本质都是在传达“谷物成熟”“农业丰收”这样的概念。 既然“年”就是“人负禾”,那么“禾”是什么呢?《说文解字》说:“禾,嘉穀(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熟),得時之中,故谓之禾。” “谷”(穀)是所有谷物的总称,其未被收获之前就是“禾”。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指的是五行之中木为春,为生发;金为秋,为杀戮。这是从五行生克的角度对“禾”做出的文化性解释。 从“禾”的一组汉字反映了中国人种植谷物的全过程:在种植谷物之前,首先要撒种。撒种的“种子”从“禾”,其最初的字形写作“種”;撒种种地的动作则写作“穜”,也是从“禾”的,“穜”也叫“稼”,其义都是“种植”。播种种植是农业生产最初的步骤之一,这是“年”(秊)的开始。 春分时节,种子萌生后长出的小芽就是“稍”,《说文解字》解释为“出物有渐”,即谷物慢慢长出而渐进的样子,因此,“稍”引出了“渐进”的意思;当长出的谷物再慢慢成长,就变成了幼小的禾苗“稚”——“稚”也被称为“季”;“稚”继续成长就变为茎秆儿有了一定长度的“秧”。 夏天,秧苗开始吐出麦芒,就成了“秒”,到了农历六月初六前后,谷物开始吐“穗”,这个“穗”的尖尖的顶端被称为“颖”,它尚未被注浆、但已非常漂亮的穗壳则被称为“秀”,能够“秀外慧中”可是谷物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胜利。因此,读书读到一定阶段的人,也被称为“秀”一样的“才”,即“秀才”;有了穗之后的谷物继续成长,慢慢地为干瘪的穗内注浆,这个初始成熟的谷物就是“秪”。 秋天,谷物成熟。当把这些禾谷都整理之后,人们就开始“年(秊)”了。 由上述种植收获禾谷的全过程看,“年(秊)”实际上是该过程的最终收获阶段,是人们开始庆祝丰收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进行庆祝,“过年”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最初中国人过年,并非在现在的正月。由此,我们中国人“过年”的传统,还真是非常悠久!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