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杨浦区的一间工作室内,马科元正在手绘一个项目的草图,寥寥数笔,一座小房子便跃然纸上。 马科元是一名乡村建筑师,他的设计大多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并融入现代元素。马科元说,自己从事乡村建筑设计工作才刚刚起步,他坚信“中国的乡村是一座文化宝库,每次深入田野都是一次学习”。 2012年,大学毕业后尝试过很多工作的马科元萌生了到乡村做设计的想法。“我曾到徽派建筑的古村落游览,看到那些独特的屋顶和梁柱的瞬间就被震撼了。” 一年后,马科元第一次参与乡村建筑设计,改造一幢位于江苏南通的老房子。“我感觉自己面对的不仅是建筑,更是传承的乡村文脉。”他说,在建筑营造过程中,灵感不断被激发,“我觉得自己就像在和古人对话”。竣工那天,看着焕然一新的老房子,他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 在乡村从事建筑工作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及气候环境。“基本上每周都要去一次工地,来回基本需要一天。”马科元说已记不清这些年遇到过多少问题,“有时施工到一半,发现实际的地貌环境与前期构想不同,就必须临时修改图纸。”在马科元看来,乡村的建筑营造一定是融入环境的、接地气的。 不仅如此,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很重要。每次开始项目之前,马科元都会和村民们聊天,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从而在建造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持当地风貌。同时,他也时常拿着图纸为村民讲解自己的思考和构想,让村民了解乡村建筑设计的意义。“说服的前提是尊重,了解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 桃源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白墙青瓦,炊烟袅袅,宛如一片世外桃源。马科元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如何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马科元设计了9处建筑景观,不仅计划建造南餐厅、茶楼、南书院等具有功能属性的建筑,还建造修缮悬案飞桥、魁星阁等文化属性强的设施。9处建筑景观与村子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让村子更具活力。“做设计不能只考虑商业价值,应该把保护传统古建筑和文化放在重要位置。” 一个村子有一种文化,每幢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多年的工作中,马科元在乡村见到了种种文化风俗,带给他不少启发。“乡村有大量珍贵的古建筑,保护这些建筑是我作为乡村建筑师的责任。”马科元还有个新想法:在今后的每一个项目中都修建一个文化中心,可以是书院也可以是茶楼,“我想如果一个村子有一个文化中心,文化气息就更浓了。” 7月的徽州,树木葱郁。桃源村中,南书院旁的三联书店开张不久,村民和游客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本报记者白光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