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港台近期汉学出版物(五十三)

http://www.newdu.com 2022-11-09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2018·10——2019·1
    1、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5卷第2期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
    报 导 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
    内容简介:
    【研究论著】
    日本中心主义书写与中国神话研究——基于对日本近世国学神话论的考察(高伟)
    书院与木雕版在东亚儒家知识的传播:越南教育家阮辉(亻莹)及其1766—1767年出使中国的案例研究(阮俊强)
    越南民间教派「四恩孝义」对佛教经典之运用与转化(钟云莺)
    儒家精神与朝鲜朱子学的特征:以孔子、朱熹和李滉为中心(李昤昊、白敏祯)
    徐复观思想中儒家与民主的连结:跨文化诠释学的分析(狄雅娜)
    【书评】
    博雅精审·诗意盎然——评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徐瑛子)
    2、台湾美术学刊第115期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中:国立台湾美术馆
    内容简介:
    从「近代」到「当代」:台湾美术史分期的再思考(蒋伯欣)
    国族与乡土:从文化造型运动看1970年代艺术场域中的「台湾」概念(陈曼华)
    原住民艺术「历史化」的限制:国家博物馆知识分类治理术中的时间秩序(卢梅芬)
    乡土歌颂——席德进的绘画与台湾(林明贤)
    3、民族学研究所资料汇编第26期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你follow 她了吗?Instagram 网红的人类学观察(刘雨涵)
    池上建安宫的缘起与发展(徐丽凤)
    撒奇莱雅族的火神祭及其祭祀团体的发展(苏羿如)
    日升之乡Tjavualji 部落的祭仪实践观察、经语结构分析:以一位竹占师兼祭司Vuvu Gaitjang 为例(余明旗)
    4、华人宗教研究第11期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
    报 导 者:国立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Ritual Change in a Taoist Tra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iao in Northern Taiwan(Yves Menheere(孟逸夫))
    在地化的女性宗教空间与性别实践——新加坡、马来西亚先天道斋堂的案例考察(苏芸若)
    非官方标准化与庙祠同构化:台湾及马来西亚的土地神信仰发展的比较研究(徐雨村)
    文化、语法、哲学、与圣经修辞的再现——以彼得后书1:3-11 为例(周复初、杭极敏)
    【书评】
    社会变迁与教派宗教在现代社会的文化合理性,评陈进国,《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范丽珠)
    5、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60期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西汉御史大夫的选任(郭嘉辉)
    吉林乌拉地区异常气候与灾后重建——以乾隆十六年宁古塔将军满文文书为中心(庄声)
    清末《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与《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的修订(周东怡)
    战争中的性别及社会阶层:「陪都妇女福利社」与抗战救济工作(柯惠铃)
    母亲想象力与畸形胎儿:近代法国学界对于怪物诞生成因之讨论(杨彦彬)
    评介林广志《澳门之魂: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林翠儿)
    6、成大中文学报第63期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汉将王陵变》与唐前王陵故事之互文性研究(陆穗琏)
    重塑道统——《四书大全》中的新安学脉(陈逢源)
    好古博雅之实践——论陆深与丛刻小说《古今说海》(谢文华)
    金元七总管传说与信仰之调查研究——以张家港市与湖州地区为例(李淑如)
    「文学革命」的先驱及其批判者——论章太炎诗学的前后两期(毛朝晖)
    从问题到研究:中国「三十年代文艺」在台湾(1966-1987)(张俐璇)
    转折句常见语气副词的形成(张丽丽)
    7、清华中文学报第20期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报 导 者: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清华中文学报第20期:中古与汉学研究专题】
    前言(许铭全)
    【特稿】
    The Multilingual Dimensions of International Sinology(康达维)
    【专题论文】
    “Roaming the Infinite”: Liu Xiang as Chuci Scholar and Would-be Transcendent(魏宁)
    想「象」——重读张衡〈思玄赋〉(吴旻旻)
    吴何以亡——陆机〈辨亡论〉研究(戴燕)
    山水中的「神境」与「人境」——〈桃花源记〉与晋宋时期荆湘地志之关系(大平幸代)
    就地超越——陶渊明的现实诗学(简良如)
    齐梁宫廷赐物谢启的新变意义与文化意涵(沈凡玉)
    8、古今论衡第31期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数位人文】
    史语所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回顾与展望(刘铮云)
    【文献辑存】
    《傅斯年图书馆藏未刊稿钞本·子部》前言(邱仲麟)
    《傅斯年图书馆藏未刊稿钞本·经部》前言(林圣智)
    【文物保护】
    The 2012-2015 Conservation of Listed Oracle Bones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Stéphanie Nisole, Yu-yun Lin)
    出土简牍的保存与维护——以历史语言研究所藏简牍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藏木简维护为例(刘致慧、林玉云、李匡悌)
    【收藏志】
    傅斯年图书馆藏吴式芬致陈介祺函札十三封(汤蔓媛)
    傅斯年图书馆藏纳西族东巴经编目研究(和力民)
    【古文献解读】
    《续高僧传》〈感通篇〉译注(一)〈勒那漫提传〉、〈释超达传〉、〈释慧达传〉(何月馨)
    【传记】
    圣安德鲁修道院杂记:陆征祥的史料、回忆录与传记(冯先祥)
    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01期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论文】
    「铸造」疆域: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藏乾隆时期二匣回疆钱币研究(赖毓芝)
    王国维与胡适文学革命论(陈以爱)
    日本治台经验取鉴: 战前福建官方的台湾调查与考察活动之分析(1911-1933)(林文凯)
    【书评】
    巫仁恕,《「劫后」天堂:抗战沦陷后的苏州城市生活》(安劭凡)
    10、图像与装饰:北朝墓葬的生死表象
    时  间:2019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林盛智 着
    报 导 者: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导论
    上编 墓葬
    第一章 发现图像:沙岭壁画墓的启示
    第二章 再造装饰:平城时期的装饰文化
    第三章 图像与装饰的对话:墓葬中的佛教因素
    下编 葬具
    第四章 围屏制作与生死表象:北魏洛阳时期葬具的风格、作坊与图释
    第五章 展现自我叙事:北齐安阳粟特人葬具与北魏遗风
    第六章 葬具作坊的分化:康业墓与北周政治
    总结
    后记
    11、《胜鬘宝窟》校释
    时  间:2019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法鼓文化事业公司
    作  者:吉藏大师 着,陈平坤 校释
    内容简介:
    《胜鬘宝窟》是汉传佛教般若中观三论学派大师嘉祥吉藏(549—623)说解《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文句意义暨旨趣的著作;对于掌握《胜鬘经》引导学人趣入「一乘」、证得「法身」的教说意旨,能够发挥解难释疑、扩展见识的助道法益,因此非常值得想要窥见大乘佛教「如来藏—佛性」思想点滴的学人深入研究。
    著者:吉藏大师
    吉藏(549—623),摄山(今南京栖霞山)三论学派一代大师,曾住锡于古会稽(今绍兴)嘉祥寺,世称「嘉祥大师」。祖籍安息,七岁出家,师从兴皇寺法朗(507—581)。吉藏勤习佛法,学识渊博,一生讲经、说法、著述不辍,名扬陈隋两代,惠及中外各国。根据僧传,吉藏毕生讲说《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华严经》、《维摩经》等经论,各有数十次;开阐《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论」法义,则有一百余遍;解释《法华经》,更高达三百多遍。现存《大乘玄论》、《三论玄义》、《大品经义疏》、《净名玄论》、《胜鬘宝窟》、《法华玄论》、《中观论疏》、《十二门论疏》、《百论疏》等专著或经论注疏作品,共计有二十六部之多。
    点校:陈平坤
    台湾彰化县伸港乡人。国立台湾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般若中观经论、中华禅学、三论宗学、天台宗学。着有《僧肇与吉藏的实相哲学》、《慧能禅法之般若与佛性》、《佛门推敲——禅·三论·天台哲学论著集》、《<大乘玄论>点校》以及相关学术论文三十多篇。
    13、「百卉清供——瓶花与盆景画特展」图录
    时  间:2018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作  者:林莉娜 主编
    内容简介:
    今年适逢台湾举办世界花卉博览会,本院特以「百卉清供-瓶花与盆景画特展」为主题,将赏心悦目的花艺插作与盆景艺术结合,透过绘画之美,与此次花事盛会相互呼应。长久以来,植物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其枝干、花叶的繁复构造与多样的色彩面貌,展现出大自然奥妙与季节的变化。花木可在土地自然生长,亦可经由人工培育,再移入室内赏玩。而将植物转化为审美对象与艺术题材,其形式除折枝写生外,常见还有「瓶花」与「盆景」。「瓶花」顾名思义即用容器插贮四季花卉,花枝剪裁讲求比例姿态;「盆景」乃将木本、草本植物经过修剪、攀扎移种于盆盎,两者皆着重表现人为的造化之美。
    瓶花始于六朝、唐代礼佛供花而来;历经宋、元的发展,花卉品种增多,培植技术成熟,加上陶瓷工艺蓬勃发展,折枝插瓶逐渐形成风尚。明、清园艺繁荣兴盛,文人雅士莳花艺卉,对花木、湖石审美的讲究,众多品赏专著相继问世,更促成了盆景的精致化。
    栽培有画意的盆景,或插出有韵致的瓶花,皆是陶冶性情之雅事。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画家笔下的瓶花、盆景作品,反映其观察力与美感创意,以及传统民俗丰富的象征意涵。此次精选院藏佳作共四十二组件,希望观众品赏百卉丹青之间,能由衷体会万物之美,进而深思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14、《庄子》的跨文化编织:自然·气化·身体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赖锡三 着
    报 导 者: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庄子》与朱利安相遇于浑沌之地——中西跨文化对话的方法论反省
    一、缘起:张隆溪、毕来德、何乏笔对朱利安的质疑
    二、绕道中国的争论:是阻碍还是开启「跨文化」通道?
    三、差异与间距的分辨:从「形上学」到「非形上学」的转化
    四、「间距」开启「之间」:乞灵于老庄流变、空虚之道
    五、朱利安的「间距」与《庄子》的「两行」
    六、朱利安的「之间」与《庄子》的「浑沌」
    七、文化生命与个人生命都需要「卮言流变」与「养生之道」
    八、结论:朱利安的「间文化性」vs.何乏笔的「跨文化性」
    第二章 《庄子》自然观导论:多元考察与跨文化反思
    一、科学意义的客体对象自然观:唯物论遗忘了存有生机
    二、牟宗三的主观境界型态自然观:唯心论减杀了存有活力
    三、郭象独化自然观与海德格的差异:自生适性遗忘物化交融
    四、杨儒宾「玄化山水」诗画观与《庄子》「即物而道」的再反思
    五、徐复观将山水画与《庄子》理解为自然/人文二元论的再检讨
    六、何乏笔对自然山水、平淡美学的跨文化诠释与《庄子》的当代性
    七、结论
    第三章 先秦道家的自然观:重建老、庄为一门具体、活力、差异的物化美学
    一、道家「自然」关涉人事与万物相会兴发的世界观
    二、《老子》「道法自然」的具体存有论与观复美学之重建
    三、《庄子》天籁物化的差异存有论之一、多景观
    四、结论:「道法自然」落实为「与世俗处」的美学拯救
    第四章 《庄子》艺术思维与惠施技术思维的两种差异自然观:与海德格的跨文化对话
    一、庄周与惠施的生死至交之友情
    二、〈齐物论〉批判论辩和惠庄三辩并不矛盾
    三、惠施之「知」与庄周「无知之知」两种思维差异
    四、惠庄三辩的解剖:鱼乐与否、有用无用、有情无情
    五、惠施、庄周与海德格的可能对话:技术与艺术的圆通无碍
    六、结论:古典新义的惠庄新语境之必要
    第五章 《庄子》的死生一条、身体隐喻与气化永续:以自然为家的安身立命
    一、人生可被描述成亲友连环凋零的「死亡书写」:命限与自然
    二、死亡带来「倒悬」之苦的隐喻:粉身碎骨与茫然无知
    三、死与生之隐喻:落叶归根、罔两问景、少小离家、髑髅至乐
    四、真人的基本配备:死生无变于己、入于不死不生
    五、面对死亡只有任放、不能藏身:大冶铸金和夜半力士的隐喻
    六、结论:《庄子》与神话的生死观别异:形灭神灭不灭
    第六章 《庄子》身体观的三维辩证:符号解构、技艺融入、气化交换
    一、老庄整全之身的原型来源:神话的流动变形身体
    二、符号身体的规训与支离:礼教之身与名言交缠的洞察
    三、技艺身体的融入与觉察:技进于道的庖丁
    四、气化身体的感通与交换:游乎一气的真人
    五、结论:气化之身与符号之身在人间世重新遇合
    第七章 《庄子》「即物而道」的身体现象学解读:与梅洛庞蒂的跨文化对话
    一、从毕来德对《庄子》之「道」(事物之运作)的翻译说起
    二、「有无同出而异名」是道家「物化存有论」的美学隐喻
    三、统合可见性与不可见性的绘画是具体存有论的空间性表达
    四、当代绘画的突破:视觉重启、轮廓爆破、线条变形、色彩气氛
    五、以绘画解读〈齐物论〉: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物未始有畛
    六、绘画世界:深度空间与身体感知的混搭侵越
    七、「庖丁解牛」技艺与神人「听之以气」的身体交换景观
    八、永未完成的结论:生生不息的气化世界与不可完成的绘画运动
    第八章 《庄子》的自然美学、气化体验、原初伦理:与本雅明、伯梅的跨文化对话
    一、《庄子》「与物相游」的自然美学与赏物倾向
    二、跨文化视域看《庄子》自然、气化、身体的古典新义
    三、本雅明的气韵体验和自然美学
    四、本雅明的气韵体验与海德格的大地拯救
    五、本雅明与波特莱尔对自然神殿的震颤体验与感通冥合
    六、伯梅「气氛美学」对「气韵美学」的十字打开
    七、气氛美学中的自然、身体、空间、世界之难分难解
    八、结论:《庄子》的自然美学与气氛伦理
    第九章 结论:《庄子》跨文化编织下的「自然·气化·身体」图象
    一、跨文化的《庄子》图象:永未完成的文之悦
    二、跨文本、跨文化编织的意义创生与演化
    三、跨文化交织与文化主体性的有机共生
    四、「自然·气化·身体」交织经纬与跨文化图象
    附录(一)《儒门内的庄子》与「跨文化台湾庄子学」
    一、缘起:奇书连连
    二、「庄子儒门说」深藏儒者救治儒学的「儒怀」
    三、《儒门内的庄子》的「史识」与「文心」:第二与第三波庄学修正之观察
    四、《儒门内的庄子》的几个批判性观察
    五、结论:「儒门外的孔子」与「儒门内的庄子」相视而笑
    附录(二) 海德格存有学对技术、科技的现代性批判:形上解构、重返自然、诗意栖居
    一、导论:科技的危机吓不了人吗?
    二、海德格对技术本性的追溯:希腊人原初经验的回归与重现
    三、海德格对现代技术的本质之分析、反省与批判
    15、台湾水果写真老照片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博扬文化事业公司
    作  者:阚正宗 着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三本台湾在日本殖民时期有关水果的栽培与加工专书,按照出版时间顺序,第一本是1925年出版的《食用热带果物蔬菜加工法》,第二本是1933年《高雄州青果同业组合创立十年志》,第三本是1939年《台湾に于けるレモン栽培》(台湾的柠檬栽培)。
    前二书可以有效地看出,台湾作为重要殖民地的蔬菜、水果生产与加工的基地角色,后一本有关于非台湾原产的柠檬栽培,希望透过精致栽培、扩大面积种植,以供应日本列岛九成以上所需。透过这三书可以了解当时日本对台湾的农业政策。
    作者简介
    阚正宗,嘉义市人,出生于台湾嘉义,成功大学历史学博士。长年从事佛教寺院及文物的田野调查,二十余年间完成有关佛寺、人物田野调查专著、合着十余册。
    代表性著作有:《台湾佛教一百年》(东大,1999)、《台湾佛寺的信仰与文化》(博扬文化,2004)、《重读台湾佛教——战后台湾佛教(正续编)》(大千,2004)、《台湾佛教史论》(北京宗教文化,2008)、《台湾日治时期佛教发展与皇民化运动——「皇国佛教」的历史进程(1895-1945)》(博扬文化,2011)、《台湾佛教的殖民与后殖民》(博扬文化,2014)等学术著作书。曾任法鼓佛教学院、玄奘大学宗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现任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助理教授。
    16、旗津的大陈新村:历史变迁与认同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作  者:周秀慧 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素材
    第五节 章节架构
    第二章 大陈撤退与安置
    第一节 大陈历史与文化
    第二节 1949 年大撤退
    第三节 大陈撤退与安置
    第三章 旗津大陈人的聚落与信仰
    第一节 聚落之形塑与变迁
    第二节 小房子与「蒋公报恩观」
    第三节 大房子与「蒋公感恩堂」
    第四节 大陈人与周遭聚落间的互动
    第四章 移民与再移民的认同矛盾与纠结
    第一节 跳船、跳机事件的意义
    第二节 大陈美食节和海峡两岸大陈乡情文化节
    第五章 结论
    17、国光的品牌学:一个传统京剧团打造台湾剧艺新美学之路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作  者:张育华、陈淑英 着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品牌管理的视角,探讨现为文化部国立传统艺术中心辖下的国光剧团,如何从一个传统京昆戏班,逐步转型为现代剧场团队的纪录与论述,也是国内第一本深度探讨艺术表演团体如何藉由经营管理的专业,逐步建构品牌的故事。
    本书以「品牌建构」为核心理念展开探讨,来自作者在戏曲制作与营销推广上的实际经历与长期观察,觉察到无论是国光员工或者是消费观众,「品牌意识」都代表着一种鲜明的心理认同。可以说,国光打造品牌的过程,就是寻求与观众沟通、并与多元社群建立互动关系的过程。书中的论述内容,除了收录作者多年来以国光为案例发表的各类专题论文,以及近三年接掌团务后,对于「品牌策略」思考的记述文章外,透过征引国光历年创作发展的记录数据,加上亲身参与国光内部变革的经验叙述,最后再以前瞻未来的愿景做总结,统整全书的撰述脉络。
    18、十八罗汉图:剧本及创作全纪录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作  者:王安祈、刘建帼 着
    内容简介:
    十八罗汉图》2015年首演于台北国家戏剧院,是国光剧团创团二十周年的年度代表作,经过王安祈、刘建帼、李小平的编导构思,与所有演员、设计团队的共同创作,以其艺术成就荣获2016年度「台新艺术奖」的五大作品。
    国光剧团隶属于文化部国立传统艺术中心,近年在历任团长与艺术总监王安祈的掌舵下,藉由文学化、现代化的方向成功打造台湾京剧新美学,此书与时报公司合作出版,希望一出高水平的剧作不只是现场演出,更希望剧本本身以及伴随演出的共同创作、制作过程乃至后续回响,能够被更多人看见。
    19、词曲之外:奥山贞吉与日治时期台湾流行歌编曲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作  者:陈婉菱 着
    内容简介:
    关于日治时期的台语流行歌曲,除了有词曲的超绝魅力之外,尚有编曲的绝妙风华。前者已被滔滔长论反复剖析无数,但后者却从来无人闻悉。本书将以活跃于日本流行乐界的编曲家奥山贞吉之台湾编曲作品为主轴,探索流行歌编曲工作的奥秘,重新听见1930年代台湾流行歌曲的新奇自由与摩登想象。
    20、流动与对焦:东亚图像与影像论
    时  间:2019年1月
    出版单位:台中:国立中兴大学
    作  者:解昆桦 主编
    内容简介:
    东亚作为一个论述(discourse),其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其特定主体(包括国家、概念),进行组织。而东亚的焦点两岸、日本、韩国,各为强势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体,因而在东亚这一走廊地带产生了对应的共伴效应。相对以国家政治概念、文件探究东亚,本书试图透过对东亚图像与影像的杂志报刊、城市影像、地图图像、电影符号、歌舞伎身体形象、视觉政治等之研究,有意识地释放东亚图像与影像内在所存在之主/群体建构、历史叙事记忆,以及文化隐喻诠释作用。
    21、言为心声:明清时代女性声音与男性气概之建构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作  者:何宇轩 着
    内容简介: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安民治国全忠孝,方显男儿是丈夫」——明清为母者构建的男性人格
    第三章「君自尽忠侬尽孝,大家努力壮门楣」——明清为妻者塑造的男性气概
    第四章「男儿秉志壮闾阎,闺女当知诗礼兼」——明清闺秀对其兄弟侄甥培养「丈夫气概」之勉励
    第五章「读书久已薄迂儒,愿作人间女丈夫」——明清女性作家建构的「女中丈夫」形象
    第六章 「丈夫落落心何求,干将豪气芒千秋」——明清女性吟咏篇什及论史文章中男性形象的演绎
    第七章总结
    22、王爷信仰的历史民族志:台湾汉人的民间信仰动态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作  者:三尾裕子 着
    内容简介:
    此民族志主要以1990~1998年采访马鸣山镇安宫信徒资料书写而成。位于云林县褒忠乡的马鸣山镇安宫是台湾五年王爷(十二王爷)的信仰中心。在1990年有云林县及嘉义县的250个以上的村庄参加前后五年(实际上是四年)一次的「五年大科」祭典。除了这些基层信徒,随着1960年代以后的都市化,镇安宫信徒的地理范围也随之扩大,在城市新开的分灵庙也获得了不少新的信徒。镇安宫从地方庙,演变成全国性的庙宇。本书分析了镇安宫原来的祭祀圏如何扩大到现今包含流动性非常高的都市,并以人类学及宗教史学的观点,探究信徒对五年王爷所赋予意义的变迁。
    23、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黄仁宇 着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的特质:一个技术层面的诠释
    早期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农业社会的官僚政治管理
    科学技术和货币经济的低水平发展
    社会后果
    欧洲的过去和中国的未来
    从唐宋帝国到明清帝国
    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现实主义」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军费
    明代的财政管理
    传统理财思想与措施的影响
    户部及户部尚书
    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一五九〇年前的财政管理
    一五九〇年后的财政管理
    结论
    什么是资本主义?
    当代论述资本主义的学派
    资本主义的精神
    布劳岱对中国经济史的解释
    官僚体系的障碍
    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
    法律与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范围
    资本主义的时空剖析
    资本主义的条件
    蒋介石
    蒋介石的历史地位:为陶希圣先生九十寿辰作
    站在历史的前端
    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思考
    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分野
    台湾的机会与困境
    中国历史的规律、节奏
    24、今日的东南亚族裔群体:一个复杂区域的民族志、民族学与变迁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作  者:Robert L. Winzeler 着,徐雨村 翻译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设定给(美国)大学部学生上课使用的东南亚研究教科书,从史前时代一直讨论到当代,涵盖历史与民族志的主要面向,特别凸出的部分是讨论东南亚国家的特性、殖民主义对于族群多元性的影响、系统宗教与传统宗教的关系、以及当代观光与经济发展的情况,是一本颇受好评的教科书。
    25、双城旧事:近代府城与台北城市生活记忆口述历史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作  者:林玉茹 访问,林建廷 记录
    内容简介:
    基于台南、台北两大城市的地域差异,也觉得有必要实地进行城市生活图像的口述访谈,以便保留文献之外的另一种记录和记忆。本访谈即于2015年11 月起至2017 年10 月止,两年多的时间以台湾南北两大城市生活为访谈主题,主要以日本时期至战后初期为时间断限,以重建近代台湾南北两大城市生活图像。本书所谓的「城市生活」,意指在城市里土生土长的居民,他们在城市中的食、衣、住、行、娱乐以及节庆活动等生活记忆。
    本书采取第一人称「说故事」的方式来记录,以提升可读性,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现场感。为了呈现这些受访者经历跨政权下台语、日语以及北京话的多语生活实态,访谈内容的纪录也适度地使用台语和日语来标记他们的实际用语和用词,并留存可能逐渐失传的技术和专业语汇。本书的编排,则分成府城台南篇和台北篇两部分,基本上按照受访者年龄顺序来排列。此外,口述历史仍需要适度地「征信」,因此本书也利用各种可能的文献、数据库、搜寻系统、古今照片以及地图,来批注和补充说明,或是确证访谈内容,以让本书的访谈记录更具参考价值,并加深其广度和深度。
    26、宏碁经验与台湾电子业——施振荣先生访问纪录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  者:吕妙芬等 访问
    内容简介:
    施振荣,宏碁集团创办人。本书的访问内容,着重施先生自交通大学毕业后投入电子 业,与创业伙伴于1976年创办宏碁的历程;以及宏碁因应变化迅速且高度竞争的产业环 境,自1990年代迄今,启动三次再造的回顾与检讨。施先生并总结过去的宏碁经验,以整体的眼光及策略性思考,对台湾科技业的未来提出看法。附录〈理论与实证:宏碁的 企业管理模式分析〉由袁经纬撰写,以钱德勒命题分析宏碁经验,提供读者参考。
    27、曾祥和女士访问纪录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  者:沈怀玉、游鉴明 访问,周维朋 纪录
    内容简介:
    曾祥和教授(1920-2013),湖北京山人,曾就读中央大学历史系、中大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并取得硕士学位。历任重庆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国立编译馆编审等职;1948年随夫婿沈刚伯教授来台,任教于省立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西洋史超过一甲子。在本访问纪录中,曾教授对学界、政界人物的生活掌故如数家珍,且详述战时重庆大后方的求学生活、战后社会经济变化,以及来台任教作育英才、学界友人交往 等诸多回忆,极具史料价值。
    28、谛观法界:东亚视域下的华严思想
    时  间:2018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作  者:谢世维 着
    内容简介:
    华严思想是一片辽阔弘深的海洋,自中古时期开始,滋养着东亚汉文化圈的灵魂,许多高僧名士,潜入这片宽广之洋,在深渊之中,领略华严的庄严光彩,契入生命的至高圆满,引发无限的哲思,抵达想象的极致。其思想的效应,如同经典所揭示的因陀罗网,网中珠辉玉映,呈现相系一体的整体法界。华严法界所展现的壮丽与恢弘,是体证的圆满境界,也展现着东亚汉文化圈精神文明的精深与博大。本书透过华严之眼,谛观思想篇章,如同在生命之洋撷取一瓢,轻啜着华严义理的深邃与广袤。
    29、覆鼎金物语:高雄市墓葬史初探
    时  间:2018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作  者:王御风等 合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做为常民生活史的殡葬文化
    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本书架构与探讨议题
    第二章 生人禁区:清代至日治的墓区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清代凤山县的义冢设置与墓葬管理
    第二节 日治初期火葬之引入(1895-1933)
    第三节 日治后期高雄市墓地整理及覆鼎金墓葬区的出现(1933-1945)
    第三章 现代安魂曲:战后高雄市墓葬发展
    第一节 十全路市立殡仪馆的兴设(1945-1982)
    第二节 覆鼎金殡葬管理所的兴设(1982-2014)
    第三节 最后的身影:迁葬前的覆鼎金
    第四章 覆鼎金物语: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一节 覆鼎金公墓的迁葬
    第二节 原地保存的三座日治时期坟墓
    第五章 未知死焉知生:高雄的阴阳师
    第一节 銮堂丧葬经忏演绎:柯凤明
    第二节 道士与纸糊文化:陈志良
    第三节 阴宅建筑师:刘兴鸿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参考文献
    30、台湾客家饮食文化的区域发展及变迁
    时  间:2018年11月
    出版单位: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作  者:周锦宏等 合着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饮食文化表征、环境特色差异、媒体报导、语言文学等面向,通盘性梳理台湾各地客家饮食文化的内涵与样貌,并就「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脉络,以日常饮食文化的结构、饮食文化变迁的路径及饮食文化再生产的特色,论述台湾客家饮食文化系统的转变,并以此为全书之总结,提供给阅读者对台湾客家饮食不同认识之曲径。
    31、茶、糖、樟脑业与台湾社会经济变迁(1860—1895)
    时  间:2018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林满红 着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的台湾,原以中国大陆为主要贸易对象,是时米、糖乃出口大宗。然自淡水、打狗(今高雄)两港于1860年后之开放对外通商,茶、糖、樟脑大量出口,至1895年台湾割日,三项商品出口值共占同时期全台出口总值之94%,并促成台湾之贸易对象遍及全球。本书即对1860-1895年间茶、糖、樟脑等三项关键性出口品之产销,作一深入分析;进而指出台湾在此期间历经了传统经济与世界经济互相激荡、历史重心北移、经济更加仰赖贸易、本土资产阶层崛兴、族群关系变化等社会经济变迁。此书原以《茶、糖、樟脑业与晚清台湾》为名,于1978年出版,获教育部青年学术著作奖,广受台湾史研究者重视;并在1986年6月《史联杂志》发表的台湾史著作被征引次数统计中,名列第二;美日学者亦表推崇,认为相对其他中文著作,较能平衡论述中外经济关系。此次增订出版,作者更参酌近人研究成果,加以补充修正。全书对于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亚洲内部的经济关系、台湾与世界经济体系之关联等议题,均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与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专攻历史学。
    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与京都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华民国国史馆馆长,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学术研究领域涵盖台湾史、经济史、亚太区域史与政治经济思想史。着有专书《猎巫、叫魂与认同危机:台湾定位新论》、China Upside Down: Currency, Society, and Ideologies, 1808—1856、《晚近史学与两岸思维》、《台湾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史》(日文版)、《茶、糖、樟脑业与台湾之社会经济变迁,1860-1895》,及其他中英日韩文论文 80余篇。在师大任教期间,已指导完成38本学位论文。
    32、求真究实:中央研究院2008-2017院史
    时  间:2018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
    作  者:中央研究院 编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录中央研究院自2008年至2017十年间之历史,体例基本承袭十年前出版中央 研究院八十年院史一书《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共分全院篇、所中心篇、大 事记三部分。本书内容包括:中央研究院九十年简史;本院三十一所、中心自2008年至 2017年之发展史,包括经费、人事、重要研究成果等;以及近十年全院大事记。
    33、清代中晚期理学研究:思想转化、群体建构与实践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作  者:田富美 着
    内容简介:
    序论 世事蜩螗与学派竞合下的理学思想
    第壹编 理学思想的转化:从方东树到方宗诚
    第一章 干嘉学风下的尊朱视域:方东树理学思想
    第一节 不惜犯举世之罪而力辨之:攻驳干嘉汉学
    第二节 辨陆王以归程朱:攻驳陆王心学
    第二章 道咸时期理学的嬗蜕:方宗诚理学思想
    第一节 明体达用:经世学风驱策下的思想资源挪移
    第二节 尽伦尽物:理学思想的承继与转化
    第贰编 理学社群建构与实践
    第三章 日课:清道咸时期京师理学社群的建构及修养工夫
    第一节 道咸时期理学的复兴及其思想特征
    第二节 日课的内容及意义
    第三节 结语
    第四章 纂辑:刘廷诏《理学宗传辨正》的道统重构
    第一节 《理学宗传辨正》编纂体例:衍良知之派而为狂妄之论者一槩不录
    第二节 《理学宗传辨正》义理旨趣:格物穷理者学之所以本天之功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实践:经世视域中的陆王心学
    第一节 经世思想的重构:实政实德及于民
    第二节 兼融陆王心学:分道之体
    第三节 结语
    34、中国佛教古佚书《五杉练若新学备用》研究(上)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作  者:王三庆 着
    内容简介:
    上篇 南唐病释应之述《五杉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五杉集》卷上研究:〈法数〉与〈家诲〉
    第三章 《五杉集》卷中研究(上):凶礼服制的背景源流
    第四章 《五杉集》卷中研究(下):凶礼服制、书仪式样和影响
    第五章 《五杉集》卷下研究:受戒、放生、追荐、祈愿等道场疏斋文
    第六章 结论
    参考书目
    下篇 《五杉练若新学备用》校注本
    《五杉集》等书迻录凡例说明
    《五杉练若新学备用》卷上
    《五杉练若新学备用》卷中
    《五杉练若新学备用》卷下
    附录一 三洞道士朱法满编《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之十五、十六
    附录二 司马光《书仪》十卷
    附录三 朱子《家礼》卷四
    35、《汉学研究通讯》148期目录(2018·11)
    第三届唐奖汉学奖得奖人演讲引言汉学研究通讯编辑部
    第三届唐奖汉学奖得奖人宇文所安专题演讲「文学里的意义:胸中之竹与腹中之竹」侧记
    中国史上商人的社会地位斯波义信着,林秀薇译
    全球视域下的华人文化跨学科研究——「国立政治大学华人文化主体性研究中心」简介
    治理靠沟通——「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政经传播研究中心」介绍
    道教与地方宗教——典范的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题要】
    国内外学术会议
    36、《汉学研究》第36卷第三期(2018·9)
    「汉语方言层次研究专辑」导言 杨秀芳
    吴语时间层次研究简史——兼忆周师祖谟先生梅祖麟
    吴语处衢方言中古山摄字群的历史音韵析层拟测林贝珊
    客家话臻摄字读低元音的时间层次——三个客语本字的考证江敏华
    论原始闽语中咸摄字的拟测及相关问题吴瑞文
    析论闽语上古层异部多重同读的复杂现象杜佳伦
    潮州方言的「正音」与新文读层次张坚
    汉字、文读与构词层次——厦门话和汕头话比较的启示
    37《汉学研究》第36卷第4期目次
    时  间:2018年12月
    内容简介:
    【专论】
    山水·感通·道德——「乐山」与「乐水」的审美秩序在孔孟荀思想中的建构、继承与开展(曾暐杰)
    虚灵不昧托青莲——黄檗四祖念佛独湛感应书写义蕴探析(刘家幸)
    「香、禅、诗」的初会——从北宋黄庭坚到日本室町时代「山谷抄」(商海锋)
    不征之国的破灭——《野叟曝言》、丰臣秀吉与「渡海之战」在小说之实现(曾世豪)
    《剪灯新话》〈牡丹灯记〉的传播与改编——从《浮牡丹全传》到《戏场花牡丹灯笼》(萧涵珍)
    「妇言」的跨界与移动——以清末民初妇女报刊为观察重心(黄锦珠)
    闽南、莆仙、闽东方言「掩埋,埋葬」义方言词本字「抬(台)」考释(徐芳敏)
    《韵镜》与人名命名——江户韵学之文化面考察(曾若涵)
    Zenone Volpicelli, an Unsung Scholar of Chinese Phonology: An Evaluation of Volpicelli’s Ideas and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Phonology(Giorgio Orlandi)
    【书评】
    评Chang Woei Ong, Li Mengyang, the North-South Divide, and Literati Learning in Ming China(朱鸿林)
    评Rivi Handler-Spitz, Symptoms of an Unruly Age: Li Zhi and Cultures of Early Modernity(Bruce Rusk)
    评Robert J. Antony, Unruly People: Crime, Community, and State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Evan Lampe)
    评张硕《汉学家花之安(Ernst Faber)思想研究》(胡建斌)
    评Chien-hsin Tsai, A Passage to China: Literature, Loyalism, and Colonial Taiwan(廖炳惠)
    38、《汉学研究通讯》园地公开,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
    内容简介:
    《汉学研究通讯》园地公开,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
    一、《汉学研究通讯》办刊宗旨在于报导国内外汉学研究的动态。报导内容包括:(1)汉学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综述;(2)汉学研究新视野及计划;(3)国际汉学机构介绍;(4)中外著名汉学家传略、业绩与贡献;(5)学人访谈;(6)外文新刊书评或简介等。
    二、本刊专论刊载以中文稿为原则(含译着),文长以一万字左右为度,最长不得超过一万五千字;外文新书评介稿以中文书写,一千五百字为原则。
    三、本刊为季刊,每年二、五、八、十一月出版。电子版于纸本出版后在「汉学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ccs.ncl.edu.tw)中刊出。
    四、来稿均经送请专家学者评审,审查采双匿名制。一经采用,即按相关规定致赠稿酬。
    五、投稿请寄送 10001 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汉学研究通讯》编辑部,或寄电子邮件至:ccsnews@ncl.edu.tw。
    39、汉学研究通讯电子报GIS系统介绍短片
    内容简介:
    汉学研究通讯电子报自2006 年元月首度发行以来,即将国内外汉学界的各项消息,以电子方式呈现,充分发挥动态报导的特性。为提供更精进的学术加值服务,国图汉学中心将现有电子报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以时间、空间作为横纵轴来驾驭上万笔各类学术信息,读者可透过手机、个人便携设备,依目前所在位置获得电子报的行动加值服务,如学术活动消息、汉学机构及汉学学人等相关信息。系统介绍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8eHq7sxkVc
    (摘自《汉学研究通讯》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