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是艺术家用心血和智慧精心打磨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认真梳理和传承,这对京剧艺术发展意义重大。”著名戏曲理论家龚和德,在3月5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剧舞台脸谱艺术人才培养”培训班开班时大声呼吁。 程少岩京剧脸谱作品,火判脸谱造型。资料照片 4月10日,刚刚送走第一批学员,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及部分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再次相聚在沈阳师范大学。此次脸谱人才培养项目将致力于重新梳理与保护京剧脸谱,通过对花脸和小花脸行当的培训,平衡和促进京剧各行当的健康发展,为京剧舞台脸谱注入新鲜血脉,使京剧舞台脸谱艺术做到全面、有效的活态传承。 京剧脸谱“取其形,摄其魂”,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独特的造型手段直接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下京剧舞台脸谱艺术在传承上,出现了谱式不准、技法混乱等现象,特别是年轻演员对于勾画脸谱的要领和谱式知之甚少,使得京剧舞台脸谱艺术面临巨大的危机与挑战。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张威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系统性培训,目前专攻京剧花脸行当的人员数量与演出需求不匹配、行当分配不均衡、脸谱勾画不规范、谱式谱形不准确。甚至,很多演员只能掌握几张有限的常用脸谱,前辈们留下的近千张谱式面临逐渐流失的局面。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的前身是有着58年悠久历史的辽宁省艺术学校,2002年,在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下并入沈阳师范大学,成立了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戏曲的传承、培养、弘扬、传播,为京剧事业培养后备人才。2017年,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开办京剧表演专业的高等院校,沈师向国家艺术基金提出的“京剧舞台脸谱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得批准。此项目将通过著名老艺术家悉心讲解传授,填补花脸行当勾脸技法系统培训的国内空白,促进京剧舞台脸谱艺术发扬传承。 脸谱的舞台呈现是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由于脸谱所表现的是舞台人物的性格、气质、情绪和心理,脸谱的准确性是演员与观众达成共识的基础,谱式的混淆与错误将直接影响京剧脸谱文化语言的内涵。为此,此次培训将“谱式谱形准,勾脸方法准”作为重中之重,意在让刻画中华民族性格、渗透着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心理特质的京剧脸谱技艺,能够得到系统、全面、有效的传承,加深国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 在此次集中培训中,远道而来的龚和德、钮骠、程少岩、孙元意、罗长德、杨赤等一批老一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亲自为学生授课。这些老艺术家最大87岁高龄,最小也已经57岁。他们针对行业现状对年轻演员进行“补课”,以传授标准的揉、抹、勾、涂、破等勾脸技术技巧为准入点,重点补充学员在着色、指揉、笔勾等勾脸基本技法方面的不足;以舞台脸谱艺术的色彩、人物、勾画等基本要求为切入点,补充学员在脸谱艺术基本理论方面的缺陷。为了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老艺术家不辞辛劳,不仅从戏曲美学等理论方面讲述对京剧脸谱的独特见解,更亲自为学员在脸上现场勾画,几乎每堂课都要延长一个多小时下课。参加培训的学员白天课堂学习,晚上勾脸实践,睡前向住在同一个宿舍的老艺术家请教,随时在微信群中切磋,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张关正老师感慨地说:“看到学员们在微信群里热烈探讨脸谱艺术,争先恐后地创作,让我十分感动也深受鼓舞,希望他们回到工作岗位时成为星星之火,将脸谱艺术传承好。” 培训结束后,沈阳师范大学将举办京剧舞台脸谱艺术巡展和花脸行当经典剧目展演,将本项目收录的京剧舞台脸谱在全国不同群体、不同领域,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分期展演,帮助学员及时消化、巩固学习内容,也使更多的人在欣赏中了解脸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同时,编纂出版《京剧常演剧目舞台脸谱教程》。除收录常演剧目脸谱,还对脸谱的勾画步骤、技法、谱形、谱式、着色要求、绘画特点,以图文并茂形式进行直观、有序的介绍,并配以光盘对脸谱所展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类型、规律特点、神态特征等功能进行立体化呈现与解读,为青年演员、学生及广大脸谱爱好者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