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之三)兼论西周末年春秋时代的宠幸之祸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国孔子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三、孔子批判宠幸之祸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解读孔子关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论断,还需要用《春秋》和《左传》中相关记事相互参证,从而证明孔子的论断是有充分的历史事实为根据的,体现了孔子“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思想(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切记载宠幸致祸事件始于周幽王宠幸褒姒。据《竹书纪年》和《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与“谗佞之人”虢石父等相勾结,废黜申后,迫使太子宜臼出亡,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篡夺了王位继承权。这一系列事变导至周幽王众叛亲离,王室空虚,不堪戎狄一击,他和褒姒被杀。使“赫赫宗周”毁于一旦。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影响深远。《诗经》《小雅》、《大雅》中一些诗篇都对褒姒均有所批判。如《小雅·正月》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句。《大雅·瞻卬》有“哲妇倾城”、“匪教匪诲,时维妇寺”等句。这些诗句都是在批判周幽王宠幸褒姒,导致“女子”与“小人”相勾结致祸的事件。
    春秋时代,由宠幸而引发的政治动乱,贯穿这个时代的终始。对此,孔子在《春秋》中,有较为系统的记载。左丘明本着“以传解经”的主旨,对有关事件做了具体而生动的记述,成为《左传》记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宠幸导致“内宠并后”,杀嫡立庶
    (1)《春秋》鲁僖公五年,记“晋侯杀其世子申生”。这是春秋早期发生在晋国的一起“杀嫡立庶”事件。孔子在《春秋》中对此事件的主要过程都有记载。包括骊姬害申生,以及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杀死骊姬之子奚齐,晋惠公之成败,晋公子重耳出亡至归国立为文公。《国语》对骊姬害死申生的过程,也做了细腻的描写。《左传》对这段历史也做了生动的记述。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与优人施相勾结(《左传》中称骊姬与梁五、东关嬖五相勾结),以极其狡猾的手段,假晋献公之手,迫使太子申生自杀,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这是一起典型的“女子”与“小人”合谋“杀嫡立庶”事件。这个事件中,申生本系自杀。但《春秋》中却记“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晋献公“蒙首恶之名”。
    (2)齐桓公曾建立赫赫霸业,但因为他既多内宠又多外宠,致死后发生“五子争立”的乱局,齐霸由此一蹶不振。孔子对此在《春秋》中做了重点记载。如鲁僖公十七年记“冬十二月齐侯小白卒”,十八年记“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八月丁亥葬齐桓公”等。《左传》对事件进行了具体记载。齐桓公生前己立孝公为太子。之后,他宠爱的卫恭姬与宦者易牙、竖刁相勾结,使桓公改立卫恭姬所生无亏为太子,于是出现“五子争立”的局面。桓公死,祸乱生。易牙、竖刁以卫恭姬为内恃,杀死众多反对立无亏为太子的大夫,拥立无亏为君。由此引发了宋襄公率曹、卫、邾等国伐齐。齐人杀无亏重新立孝公。此后诸子争立,兄弟叔侄间互相残杀,持续四十余年。
    (3)孔子在《春秋》中,对鲁国“庆父之乱”做了系统记载,包括鲁庄公三十二年记“公子牙卒”,鲁僖公元年记“夫人姜氏薨于夷”,四年间共有八则记载。《左传》则做了具体记述。鲁庄公宠爱次妃哀姜。庆父是鲁庄公异母弟,执掌鲁国军政大权。他蓄意篡夺君权,于是同哀姜私通。鲁庄公死,他以阴谋手段杀死已经继位为君的公子般,立哀姜之姐叔姜之子开为君,是为闵公。不久,庆父又与哀姜合谋杀死闵公,企图自立为君。由于立闵公本是齐桓公之意,加之鲁庄公母弟季友奉僖公在邾,庆父自知篡位己不可能,于是逃至莒。季友趁机返回鲁国立僖公。庆父在被引渡回国途中自缢,哀姜为齐桓公所杀。庆父连杀二君,曾使鲁国濒于灭亡,成为春秋时代鲁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宠幸之祸。
    (4)孔子在《春秋》鲁文公十八年,记载了鲁文公次妃敬嬴与执政大夫东门襄仲合谋“杀嫡立庶”事件。《左传》写鲁文公夫人生二子,长名恶,为太子,次名视。文公次妃敬嬴,生子名倭。敬嬴为谋求其子立为太子,竟然“私事”东门襄仲,并以倭相托。鲁文公死,东门襄仲公然杀死太子恶及其弟视,迫使文公夫人哀姜反回齐国。《左传》写哀姜归齐时“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嫡立庶’,市人皆哭”。东门襄仲同鲁文公次妃敬瀛相勾结杀嫡立庶事件开启了季孙氏专鲁国之政的历史。晋国史官墨曾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杀适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于此君也四公矣。”韩席筹认为“史墨目击时事,所论必确”(《左传分国集注》卷二)日本学者竹添光鸿评论这个事件说:“内外勾连,竟成古今篡夺衣钵”[32]。
    (5)《春秋》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记“宋公杀其世子痤”的事件。《左传》记宋平公已立太子,他又宠爱姬妾芮弃。芮弃生子,即公子佐。她欲废黜太子,而立其子佐为太子。于是勾结执政大臣左师向戍和寺人伊戾,利用太子痤接待楚国宾客之机,设计一系列阴谋步骤诬陷太子谋反,并制造了伪证。太子痤有口难辩,被迫自杀。公子佐夺得了太子尊位。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由宠姬与权臣、寺人相勾结“杀嫡立庶”事件。他们假宋平公之手杀死太子,宋平公则因为不识身边之贼,而蒙首恶之名。
    (6)《春秋》从鲁昭公八年记“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至“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共六则记事,记载陈哀公因宠幸爱妃而致身死国亡的事件。《左传》详细记述了事件的全过程。陈哀公己立元妃所生偃师为太子。他又宠爱次妃所生的公子留。陈哀公将公子留托付给两个均为执政大夫的弟弟公子招和公子过。然而,他们竟然在陈哀公尚在位的情况下,杀死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为太子。陈哀公原本并无废黜太子之意,显然是幕后由他的爱妃与公子招等合谋杀死太子。陈哀公为此忧愤而死。楚国早有灭陈之意,于是乘陈国内乱一举灭陈。这是一起因宠幸而致“杀嫡立庶”、君死国亡的事件。
    2.宠幸引起臣弑君、子弑父、兄弟相攻杀
    (1)卫州吁之乱
    这是春秋时代最早发生的由宠幸引起弑君篡国的事件。孔子在《春秋》鲁隐公四年记载“卫州吁弑其君完”、“卫人杀州吁于濮”。《左传》据此具体记述了卫州吁作乱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卫公子州吁系卫庄公嬖人所生。由于其母受宠,州吁也受到庄公溺爱。卫庄公死,卫桓公立。州吁于鲁隐公四年弑桓公,而自立为君。由于他弑君篡权,所以众叛亲离,卫国政局动荡不安。州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又“求宠于诸侯”。他利用宋国与郑国之间的矛盾发动战争,致使卫国兵连祸结。州吁终被老臣石碏设计杀死,但他为害所及,远超卫国范围。
    (2)齐襄公之弑
    孔子在《春秋》鲁庄公八年记“齐无知弑其君诸儿”,九年又记“齐人杀无知”。《左传》生动地记载了这个颇富戏剧性事件的始末。齐僖公宠其母弟之子公孙无知,待遇如同太子。僖公死,其子襄公即位,废除了给公孙无知的特殊待遇,于是引起公孙无知的怨恨。他利用齐大夫连称、管至父对齐襄公的不满,合谋杀死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君。未久,公孙无知被他曾虐待过的大夫雍廪杀死。齐国大乱,一度陷入无君的危机。
    (3)商臣弑父
    《春秋》鲁文公元年,楚国发生了楚成王太子商臣弑父事件。孔子在《春秋》中记曰“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弑其君頵”。《左传》记楚成王不慎立商臣为太子。商臣“蜂目而豺声”,是个凶狠残暴的人。楚成王多宠,又欲改立王子职为太子。商臣闻讯未得证实,其师潘崇教他向姑母江芈探询,证实楚成王确有改立太子的意向。商臣又问对策,潘崇教唆他“行大事”。于是他以宫廷卫队围攻楚成王,逼迫其父楚成王自缢。商臣继位,是为楚穆王。
    (4)吕太子仆弑其君
    鲁文公十八年,《春秋》记“莒弑其君庶其”。《左传》载,莒纪公已立太子仆,又生季佗,于是宠爱季佗而废黜了太子仆。太子仆利用国人对莒纪公的不满弑其父,然后逃亡鲁国。
    从公孙无知弑齐襄公、楚商臣弑父到莒太子仆弑其君,都体现了“远之则怨”的规律。
    (5)卫灵公宠南子及卫出公父子争国
    卫灵公宠幸爱妃南子,南子淫乱。太子蒯聩为此受到羞辱。鲁定公十四年,蒯聩欲谋杀南子,未遂,逃亡宋国。鲁哀公二年卫灵公死。蒯聩之子辄立为君,是为卫出公。十四年后,即鲁哀公十六年蒯聩在其姊孔姬支持下潜回卫国立为君,是为庄公。其子卫出公被迫出亡鲁国。此后,蒯聩被逐,又二次返卫争立。出公亦二次被逐出亡。卫国政局近三十年不安。孔子在卫曾目睹了卫灵公宠南子的丑行。《论语·述而》篇中记载了孔子和子贡就这个事件的对话,表明孔子否定这个悖礼乱伦事件。《论语·子路》篇记载了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君请你执政,你将首先采取什么政治措施?孔子就此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孔子在《春秋》中,就卫庄公父子争国事件记载了多笔。《左传》不仅记载了事件全过程,而且写出卫灵公的荒淫以及卫庄公父子昏庸、暴虐的本性和他们可耻可笑的下场。
    (6)晋厉公宠幸男嬖乱政
    晋厉公昏庸,他忧惧被执政大夫们废黜。于是广纳外嬖以为心腹,并准备在除掉执政大夫之后,由亲信们执掌国政。与执政大夫郤至、郤锜、郤犨有私怨的胥童、夷羊吾、长鱼矫等投入晋厉公怀抱,并得到宠信。当时执政大夫之间也有矛盾,栾书嫉恨郤至,便诬陷郤至要废黜晋厉公。晋厉公相信谗言,怨恨郤至。晋厉公在外嬖们的鼓动下一朝而杀死郤錡、郤犨、郤至等三位执政大夫。外嬖们又在朝劫持执政大夫栾书和中行偃,准备一起杀死。晋厉公有所顾忌,栾书、中行偃反手先杀胥童,又杀死晋厉公。孔子在《春秋》鲁成公十七年,记载了“晋杀其大夫郤錡、郤犨、郤至”,十八年又记载了“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3.周王室王子夺权搅乱天下
    周王室自平王东迁后己经衰微,然而由于宠幸造成的庶孽之争,历春秋之世未断。其突出特点是用暴力,包括用战争手段夺取王位。为此常纠集诸侯,甚至勾结戎狄进行攻杀。《左传》记鲁桓公十八年发生王子克之乱。王子克受周桓王宠爱,他在其兄庄王已经即位的情况下,图谋弑庄王夺取王位。他最终失败外逃。鲁庄公十九年,记周庄王宠爱其宠妾王姚所生的王子颓。周惠王即位,王子颓纠集曾受周惠王侵害的“五大夫”作乱,并勾结卫、燕二国出兵,以武力攻击周惠王,致惠王逃离王城。“五大夫”立王子颓为王。最终,郑厉公杀王子颓和“五大夫”,平息了这场叛乱。《左传》从鲁僖公十七年起,记载王子带之乱。王子带是周惠王少子,受惠后宠爱,惠后“曾欲立之”。惠王死,襄王即位之后,王子带勾结戎狄攻入王城。齐桓公派管仲平息叛乱。至鲁僖公二十四年,王子带再次以狄师伐周,使周襄王出居郑国。孔子在《春秋》中记“冬,天王出居于郑”。王子带自立为王。直至鲁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应周襄王之求,诛王子带,平息了这场历时十五年的叛乱。春秋时代齐桓、晋文以及各诸侯国无不标榜“尊王攘夷”,然而王子带及周襄王却都借助戎狄互相攻杀,可见周王室之堕落。鲁昭公二十二年周景王死,发生王子朝之乱。孔子在《春秋》中记“六月,叔鞅如京师葬景王,王室乱”。《左传》记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王子朝为长庶子。周景王不惜为此要杀死忠心护持王室、反对废黜王子猛的刘献公和单穆公。周敬王对王子朝的宠爱,助长了王子朝夺取王位的野心。周景王死,王子猛即位为悼王。王子朝聚众叛乱,与王室势如敌国。不久,王子猛死,周敬王即位。《春秋》鲁昭公二十三年记“天王居于狄泉”,“尹氏立王子朝”。《左传》记王子朝攻入王城,迫使周敬王出居狄泉。王子朝自立为王。王子朝与王室双方展开了相当规模的战争,先后有十余诸侯国介入。几经争夺,王子朝于鲁昭公二十六年逃亡楚国。直到鲁定公五年,《春秋》记“王人杀子朝于楚”。然而王子朝的余党还在继续作乱。至鲁定公七年叛乱最后被平定。清代学者高士奇评论王室之乱说:“历观东周王室之乱,凡四见。无不始于庶孽,成于嬖宠”(《左传纪事本未》卷四)。
    4.太后施宠乱政
    春秋时代发生多起由于太后专权,施宠乱政,为国家造成政治危机的事件。
    《左传》记宋襄公夫人以为他的嫡孙宋昭公对她不礼,于是处心积虑要废黜他。她利用宋国宗族间的矛盾,给宋昭公加上“无道”的罪名,又支持公子鲍施展阴谋手段篡夺政权。最终杀死宋昭公,公子鲍立为君。《春秋》鲁文公十六年,记“冬十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左传》鲁成公十六年,记鲁宣公夫人穆姜宠爱执政大夫叔孙侨如,并与之私通。叔孙侨如想假穆姜之手,兼倂季氏、孟氏之族,且夺其财产。于是穆姜胁迫鲁成公驱逐季文子、孟献子。叔孙侨如又利用晋国霸权向鲁成公施加压力,给鲁国造成极大危害。穆姜被叔孙侨如当作实现政治野心的工具。叔孙侨如的阴谋没有得逞。孔子在《春秋》中记“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近代学者韩席筹说:“夫叔孙侨如,特一便佞小人耳”(《左传分国集注》卷二)。《左传》鲁成公十七年,记齐顷公夫人声孟子宠爱大夫庆克,并与之私通。庆克荒淫,“与妇人蒙衣乘辇”。执政大夫国武子善谏庆克,庆克反用谗言构陷国武子,称国武子将废黜齐灵公,而另立公子角,并诬陷执政大夫高无咎也通其谋。齐灵公遂逐高无咎。声孟子为男宠使齐灵公驱逐朝廷重臣。孔子在《春秋》中记“齐高无咎出奔莒”。
    以上,重点叙述了孔子在《春秋》中,对宠幸之祸所做的系统记载和他所表现的批判态度。同时辅以《左传》对相关事件的详细记载。从《春秋》和《左传》记事中可以看出,春秋时代的宠幸之祸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由宠幸引发的篡夺政权事件具有普遍性
    春秋时代,从周王室到各诸侯国,几乎都发生过因宠幸而引发的篡夺政权事件。有的在一国之内反复出现,如周王室及鲁、晋、齐等国一再重蹈覆辙。这种政治现象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原因。西周初建立的宗法制度日趋衰落,由此造成政治伦理规范失序,于是出现了“内宠并后”、“庶子匹嫡”乃至“杀嫡立庶”现象。
    2.由宠幸引起的篡夺政治权力事件有其复杂性
    祸乱起自后宫。祸乱之首多是施宠的君王。受宠者往往是“女子”与“小人”,他们常常互相勾结,以媚态与谗言掩盖着残酷的夺权斗争,常使施宠的君王们“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糊里糊涂地背上“首恶之名”。
    3.由宠幸引起的篡夺权力的斗争有其严重的危害性
    春秋时代一大批太子被杀被逐,也有一批执政的君王被杀被逐。篡夺事件无一例外地引起诸侯国和王室的动乱,乃至诸侯国之间兵连祸结,戎狄乘机扰乱中原,使生产遭受破坏、民不聊生。
    [32] 日本 竹添光鸿:《左氏会笺》第九,《鲁文公十八年》,第44页
    (文章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冯克正,原籍辽宁省铁岭县。1930年生。195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研究工作。专业方向是先秦两汉文学,职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东北师大中文系副系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文化基础部主任、教务长等职务。学术研究涉及先秦两汉文学史、哲学史、春秋战争史和孙子军事理论、敦煌文学以及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等领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