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小暑: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国少年国学院 newdu 参加讨论

     
    廿小暑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 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 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 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美食 古人消暑饮食 
    酷热消耗体力,适当补充营养,合乎科学道理,老北京吃饺子、面条和烙饼摊鸡蛋,也是这个道理,即《民社北平指南》所称“初伏水饺,二伏面条,至三伏则为饼,而佐以鸡蛋”。 
    伏天吃面的习俗至少从三国时期就有了。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古人解释说五月、六月酷热难耐,是恶月,应该“辟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另外二伏时正值小麦丰收,用新小麦做成面条,吃上两碗,淋漓地出一身大汗,营养丰富,发汗驱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来源于《本草纲目》。原料:酥油30克,蜂蜜15克,粳米60克。先将粳米入锅,煮沸后,加入酥油、蜂蜜,煮熟待食。每日1次,佐餐服食。 
    酥油营养丰富,中医上认为其可滋养五脏,补益气血,润泽毛发。《本草纲目》言其“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随息居饮食谱》言酥蜜粥“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而饥,营养清热”。现代人在此基础上还可加很多其他营养食材。 
     
     
    晒书画衣物 
     
    小暑适逢六月初六日“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传说此日出晒后,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小暑尝新 
     
     
    过去民间还有“小暑尝新”习俗,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谚曰“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诗 词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