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诗画里的秋色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国孔子网 郑学富 参加讨论

    
    秋色梧桐图(国画) 65×32厘米
    明 蓝瑛 故宫博物院藏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描写了江南秋天的景色,诗人寄情山水,壮景抒怀,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苦闷彷徨的孤独情感。明代画家蓝瑛的《秋色梧桐图》借其诗意,描绘了秋色节令,画中乾隆皇帝的题诗为此画增添了流传千古的一段文坛佳话。
    《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民间有“栽桐引凤”之说,梧桐树作为一种吉祥树在古代被广泛地植于皇家宫苑。立秋后,梧桐树是最先落叶的树种,古人又常常把梧桐作为报秋的信使。古代的文人却把风吹落叶、雨打梧桐作为伤秋寂寞的象征,南唐李煜的《相见欢》中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诗句。宋朝时的立秋日,宫内把栽在盆里的梧桐树移入殿内,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高声奏道:“秋来了。”随之,梧桐树应声落叶两三片,此乃报秋。宋代刘翰有《立秋》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现代诗人左河水也有《立秋》云:“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蓝瑛(1585—1664),字田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晚年笔力更加苍劲,师画家沈周,临摹唐、宋、元诸家。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70岁的蓝瑛所绘《秋色梧桐图》(故宫博物院藏)题识云:“甲午销夏龙泓,时同涛庵老社长兄清言河朔之饮旬余。晓凉过雨,遂拟赵松雪秋色老梧桐画以志,并乞教云。蓝瑛。”赵松雪即元代画家赵孟頫的别名,他曾根据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意,创作了一幅《秋色老梧桐图》。蓝瑛的《秋色梧桐图》乃模拟而成。蓝瑛的画没有选取挺拔参天的梧桐树,而是选取雨后梧桐枝头横斜下垂之势,集中描绘梧桐树的枝叶,突出表现秋天的特征。画中的梧桐枝叶,饱含水墨,浓淡适宜,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已呈现红褐色的桐叶之上挂满了桐果;一只黑头蜡嘴鸟栖息在枝上,目视前方,气定神闲,素雅可人;上面的一条枯枝横空而出,状如鹿角,劲健有力,虬曲刚劲;几枝丹枫挺俏遒劲,穿插其间,参差错落,搭配巧妙,更增添了秋天的意味。笔墨苍劲雄奇,灵动而不轻飘,作品整体显得粗中有细,豪放中又透露出江南画师独有的细腻。
    画中乾隆皇帝的题款诗:“法传赵荣禄,神是李青莲。更忆梅花石,曾逢德寿边。己卯秋日御题。”赵荣禄是赵孟頫的别名,李白号青莲居士。此诗不仅高度评价了这幅画神形兼备,更重要的是还讲述了一段文坛佳话,增添了画作的人文蕴含。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来到杭州。一向附庸风雅的乾隆帝听说旧南宋德寿宫内有深受宋高宗喜爱的芙蓉石和古苔梅,兴致勃勃地来到旧址寻古探幽,没想到却是一片茅草丛生、狐兔出没的荒野废墟。在一堆残垣断壁中找到了芙蓉石和古苔梅,上面青苔累累,残破不全。当随从们冲洗干净后,乾隆帝意外地看到了石碑上刻有蓝瑛与好友孙杕合作的《梅石图》,他喜出望外并赋诗一首:“傍峰不见旧梅英,石道无情迹怆情。此日荒凉德寿月,只余碑版照蓝瑛。”乾隆帝令人将芙蓉石和梅石碑一并带回北京,置于圆明园中,另命人摹勒石碑留存在杭州旧址。返京后,乾隆帝为这次的意外发现欣喜不已,又赋诗曰:“临安半壁苟支撑,遗迹披寻感慨生。梅石尚能传德寿,苕华又见说蓝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