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孔子民本思想刍议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孔子文化》 孔庆林 参加讨论

    自古以来,人们大多认为孔子有民本思想。但具体到一些较小的问题时,会有争议。比如有人认为孔子有愚民思想。如果从孔子的整体精神上加以考察,孔子是以民为本、实行教化的,并不存在愚民思想。
    认为孔子有愚民思想的证据,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这句话。否认孔子有愚民思想,一是因为断句不同,注解和语义就全然不同,二是孔子实际主张教化民众,压根就不主张愚民。为了消除蒙在孔子身上的两千多年的“冤案”,我们不妨从下三点依次做些了解:
    一、历代注释中的误读
    历史上学者对这句话的解读,皆主张愚民说。东汉经学家郑玄注曰:“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其本末,则愚者或轻者而不可行。”(刘宝楠《论语正义》引)认为,孔子的本意是统治者实施教化,让老百姓听从就行了。郑玄是《论语》的早期注释者,对后世影响很大。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也认为,孔子这句话里的“‘不可使之’,尽圣人愚民之意”(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在以上两人眼里,孔子的愚民思想是确定无疑的。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朱熹:《四书集注》)南宋理学家朱熹也说:“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朱熹:《四书集注》)程朱作为两宋大儒,向来被认为是“四书”的权威注释者,他们的看法也就成为权威的观点了,对后世影响深远。鲁迅先生指出:“不错,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方法,但那都是为治民众者,即为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南怀瑾说:“‘五四运动’的时候,他们打倒孔家店,这句话也是孔子的‘罪状’之一。”(南怀瑾:《论语别裁》)
    现代学者解释为:“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杨伯峻:《论语译注》),或解释为“可以让老百姓跟着走,不一定让老百姓知道这是为什么”(李泽厚:《论语今读》)等。两种解读按照句义注释,也都是典型的愚民说教。
    两千多年来,对这句话的解读可谓众口一词,以至成为传统社会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的根据,极大地损害了孔子的形象。
    二、断句不同,语义就完全不同
    南怀瑾认为:“到了民国以来,‘五四运动’前后,有好几个人改这两句话。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说,孔子绝对民主,古人对这两句话,圈点句读错了。”(南怀瑾:《论语别裁》)康有为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康有为:《论语注》)意思就完全变为:老百姓愿意做的事,就让他去做;老百姓不愿做的事,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做——这就变为教化的意思了,几乎与邓小平的名言“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拥护不拥护”的说法相差无几。康有为是这样为孔子辩护的:“愚民之术,乃老子之法,孔学所深恶者。圣人遍开万法,不能执一语以疑之。”(康有为:《论语注》)2004年4月29日《徐州日报》有篇文章,讲到前几年香港有位学者对这段话作了一番重新解读。按照这位学者的见解,原来是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在文字的断句上做了手脚,即以语义贯通的两个单句来表述的。正确的句读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和康有为的断句一致。
    春秋时期,常用字是3800多个,而现在则是8000多个,显然,思想的表达8000字要比3800字准确得多。那时,一字多义是很正常的,而用现在8000字解读3800字所表达的思想,就难免出现“误读”“误解”的情况,加之那时还没有标点符号,断行的不同,意义自然大相径庭。
    三、孔子主张教化,无愚民之意
    对民众实施教化,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也是他思想的一大亮点之一。孔子的教化思想,源于他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在教民问题上,他主张先“富之”,后“教之。”(《论语·子路》)就是先解决生计问题,让百姓吃饱穿暖,再实施教化就容易多了。在谈到对民施行“七教”时,他说:“虽有国焉,不教不服,不可以取千里。”(《大戴礼记·主言》)他引《诗·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句谈教民,谓辅佐天子,使百姓不迷惑。《周易·彖上传·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反映了孔子以文化人的思想。
    孔子教民思想,是把人视为出发点和目的,即重视人之素质的提高。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能应对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事情。他认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孔子以“蒲卢”(《中庸》)喻人之教化。蒲卢是一种易于生长的草本之物。人有向善的德性,为政者只要像蒲卢那样顺遂人之德性,就可达到教化的目的。在他看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对犯有死罪者,他主张先教后诛,目的是让犯人和他人都受到教育,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他还提出“敦礼教,远罪疾”(《孔子家语·贤君》)的观点,意思即是施以礼乐教化,让百姓远离罪恶。孔子还引《诗经·小雅·大东》篇中“东有开明”句谈到教化民众的问题,即东方天上出现启明星的意思。《周易·象上传·临》:“君子以教思无穷。”意思是:君子以教育和思念人民以至无穷。这是孔子或他的门人对《周易》“临”卦卦辞的象征含义所作的解释。在新发现的郭店楚简中,其中的《成之闻之》篇记孔子话曰:“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意谓对于民众只能引导,而不可强迫。这显然是尊重民众的思想,哪里有什么丝毫的愚民思想?
    王夫之说,在远古时代人与禽兽差别不大,后来经“孔子垂训之后”,和以前那种“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情况相比进步巨大。匡亚明说,两千多年来在中华民族的智力发展上,孔子发挥了“巨大作用”。(匡亚明:《对孔子进行再研究和再评价》,《光明日报》1982年9月13日)韩国学者赵骏河说:“孔子、孟子的人间教育不仅能够解决全球化时代产生的问题,而且能够实现全球化永久的和解和和平。”(赵骏河:《儒家思想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中国儒学年鉴》,2003年,第306页)周有光先生说,“孔夫子提倡平民教育”,孔孟学说“反对迷信,重视现实;反对愚民,重视知识;反对暴力,重视和平”(周有光:《107岁的年轻思想者》,《年年岁岁有光》,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
    教化的反义词就是愚民。儒家有个用语叫“愚民奸”,即指斥愚弄民众者为奸邪之人。《大戴礼记·虞戴德》记载孔子这一主张:“天事曰明,地事曰昌,人事曰比,两以庆。违此三者,谓之愚民,愚民曰奸,奸必诛。是以天下平而国家治,民亦无贷。”“贷”是失误。意思是,违此三者,叫做愚民,愚民的做法叫奸邪,必受法律惩处。这样,天下平而国家治,百姓没有过失。从这段话里,可见他对统治者的愚民政策是深恶痛绝的。 
    ——这些话,哪里有丝毫的愚民思想?
    如果再联系到孔子“志于学”(《论语·为政》)和“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的进取思想;“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周易·系辞下传》)的变化开放思想;“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的独立人格思想;“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的人生智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和“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的事在人为思想等,所以这些,都是和“愚民”说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格格不入,岂能混为一谈?
    两千多年来,后人却把孔子的“教化”说解读为“愚民”说,把本来是精华的思想恰好说成是糟粕了。现在,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纠正过来,发扬光大孔子对民众不断实施教化的思想,借以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让“原始”的人,经过后天教化,成为一个为促进社会的进步而有所作为的君子,这是践行孔子民本思想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