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儒家故事|子贡:存鲁乱齐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儒家故事》 刘晓霞 参加讨论

    子贡不仅是出色的商人,更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孔门中,子贡向来以“言语”著称。《论语•先进》中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说明子贡在孔门的“言语”科中出类拔萃。关于子贡利口巧辞的材料比比皆是,例如《史记•弟子传》中说:“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论衡•书解》:“或问于孔子曰:‘子贡何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孔子屡屡承认自己在辩辞方面不如子贡,可见子贡在言语上的突出,而这种才能也成为他在外交中游刃有余的关键。
    孔子在教学中讲究“因材施教”,对于善于言辞的子贡,孔子也根据其特长加以引导培养。《论语•子路》篇中记载:“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就是说,孔子注意用《诗》来提高弟子的外交能力。子贡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再加上孔子的培养和在实际活动中的磨练,使他渐渐成为了出色的外交人才。正如子贡所向往的那样,他以素衣缟冠的形象,凭借着出色的外交才能、反应敏捷的思维、能言巧辞的辩才,在春秋末年乱世的国际舞台上留下了炫彩的一笔。《左传》中多次记载了子贡的外交活动:鲁哀公六年(前489年),孔子及其弟子们在陈国绝粮,子贡奉命说服楚昭王迎孔子等人入楚,使师生脱离危境。鲁哀公七年(前488年),吴国向鲁国征牛、羊、猪各百头,并要求鲁国季康去会盟。季康子派子贡前往说服吴人。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吴国胜齐国,吴王赐给鲁国叔孙氏甲、剑等,叔孙氏不知如何答谢。子贡出面,圆满完成了这一外交任务。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鲁、卫等国君会见吴人,吴人扣留卫侯。子贡说服吴太宰,使卫侯获释。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齐、鲁会盟,子贡说服齐国返归原属于鲁国所有的“成”地。这一桩桩外交成就足以说明子贡杰出的外交才能,但是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却是“存鲁乱齐”一事。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国田常当政,国内矛盾重重,为转移国人的视线,发大军进攻鲁国。子贡受孔子之命,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子贡首先到齐国,对田常说:“您伐鲁是一个大错误。鲁国,是难伐之国。这个国家城墙薄矮,地域狭小,君主不仁,大臣无用,百姓厌战,您不能攻它。您不如伐吴。吴国城墙高厚,地域辽阔,兵精粮足,大臣贤能,士卒用命,这是易伐之国,您应该进攻它。”田常勃然作色,问:“先生把容易的说成困难的,把困难的说成容易的,这是为何?”子贡答:“我听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您的隐忧来自国内。您在齐国的地位尚不稳定,大臣有所不听,君主有所猜忌。灭鲁之患有二:功高而震主,必为君主所疏远,此其一;功成而群臣争利,上下相争,齐国就危险了,此其二。为您和齐国打算,伐鲁是不可行的,反而不如伐吴。伐吴难以速胜,使士民效死沙场,大臣疲于奔命,您上无权臣掣肘,下无民众非议,齐国上下就会听命于您了。”田常道:“先生所教极是,然而我现在已经加兵于鲁国,要掉转枪头攻打齐国,岂不会引起大臣们的猜疑?”子贡曰:“您暂时按兵不动,待我说服吴王出兵攻打齐国,您再以兵相迎就是了。”田常遂派子贡出使吴国。
    子贡见吴王夫差,说:“臣听说,‘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现在强大的齐国加兵于弱小的鲁国,是绝人之世,是与吴国争强,臣替大王担忧。出兵拯救鲁国,是仁义之师,可以显示大王的英名;大军攻打齐国,削弱其力量,可以给吴国的霸业带来巨大的好处。”夫差说:“先生说得对,但我有越国这个隐患,等我先消灭越国,然后按您的建议攻打齐国。”子贡道:“陛下称王,王者不绝世,灭越国对您的名誉有损,救鲁国对您的声望有益;还有,进攻渺小的越国而畏惧强大的齐国,不是勇者的作为。勇者不避艰难,智者不失时机。现在大王保存越国以显示自己的仁慈,攻打齐国、威胁晋国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天下诸侯必接踵而来,朝拜吴王,吴国的霸业就此实现了。如果大王对越王有所忌惮,臣请求受命见越王,说服他出兵襄助大王。”吴王大悦,请子贡使越。
    子贡来到越国,越王勾践出迎于郊外。勾践问道:“蛮夷小国,大夫为何屈尊前来?”子贡道:“我劝说吴王攻齐国以救鲁国,吴王以先伐越再伐齐来回应我,如此,越国之灭是必然的了。无复仇之志而徒然令人猜疑,是拙劣的表现;有复仇之志却不慎为人所知,是懈怠的表现;事未发而使机密泄露于外,无疑会处在危险的境地。此三者,是举事复仇者的大患。”勾践曰:“孤不自量力,与吴国征战,战败而受困至此。卧薪尝胆,伺机复仇,誓与敌同归于尽。”于是向子贡请教对策。子贡曰:“吴王残暴好战,国家空虚,人民疲惫,大臣不堪。伍子胥因谏诤而身死,伯嚭以阿谀而当政,国家之亡已为期不远了。现在大王发士卒助之以骄其志,卑躬屈膝逢迎之以遵其礼,他便肯定会攻打齐国。如果吴国战胜了,必然会威胁到晋国。臣请作为使节见晋定公,使他攻打吴国,大王则乘势偷袭其后方,吴国的灭亡指日可待了。”勾践大悦,送子贡大礼,子贡不受。
    五日后,越国使节到吴,报越王愿亲率军马助吴伐齐,子贡对吴王说:“陛下笑纳其财物,接收其军队,而辞谢其君主。”吴王从之。
    子贡于是离开吴国,来到晋国,对晋定公说:“我听说,‘虑不先定不可以应猝,兵不先办不可以胜敌’,现在齐将与吴开战,如果吴国战胜,必将兵临晋国。”晋定公大惊,子贡说:“国君尽可休整军队以等待时机,如此而已。”晋定公许诺。
    这一年春夏之际,吴先在艾陵破齐,接着在黄池败于晋。越王勾践乘机袭其后,杀夫差,灭吴国。曾经风雨飘摇的鲁国就这样在诸侯的杀伐声中安然地度过了亡国的危机。子贡不辱师命,先后多次周旋于齐、吴、越、晋、鲁之间,攻心为上,说齐伐吴;投其所好,说吴救鲁;设身处地,说越攻吴;鼓动晋侯,迎战夫差,出色完成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外交使命。子贡能够成功地导演这场外交大戏,主要原因在于他对国际政治形势的深刻认识,高超的运筹能力以及精湛的游说技巧。他能够洞悉各国的利益所在,顺应其要求,巧妙安排,使时局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他的这些技巧对后世影响很大。战国的苏秦、张仪等人手段也不过如此,可以说是后代纵横家的先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