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传统经典与家庭教育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孔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杨富荣 参加讨论

    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持续高涨,儿童读经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和践行着,我也是这股浪潮中的一员。多年来陪孩子读经,虽时断时续,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希望通过经典教育,使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一位新时代的谦谦君子。借由这次感悟经典的活动,说一下自己浅显的认识和思考。
    儿童读经,现阶段只强调“读”,对于经典的意思,他们不会明白,但真的能内化成他们的知识储备吗?在以后的人生中,他们会运用经典中的话吗?一次,孩子在和朋友玩的时候,我去叫他,他说:“妈妈,我和浩南玩的不亦乐乎!”还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事,他冒出来一句“人无信不立”。仔细一想,这句话不就出自《论语·颜渊》吗?原话是“民无信不立”。这样的小点滴还有很多,看着孩子冒出的点滴的“经典”,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
    记得曾经对自己说过,争取每星期都要为孩子写日志,记录他成长的脚步和我的生活体验,可是显然我好像失信于自己了,“无信不立”我想人最不应该首先就是失信于自己;很多时候,似乎有很多东西想写,却理不出个头绪,可能我们的大脑、思维也需要定期的“格物”方能再“致知”吧。
    一、向内求,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有很多这样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别人孩子优秀的时候,不找自身的原因,却总在孩子身上找问题,试问不够好的父母能养育一个足够好的孩子吗?
    一粒种子只要有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它终会成长为最美的自己。父母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而首当其冲且是父母有力量去改变的,就是自身的家庭教育氛围。只是太多的人喜欢向    外求,喜欢把希望寄托给老师,寄托给培训机构等等。
    坚持经典阅读的人都很快乐,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做一个知道感恩,懂得分享的人。身处在一个大的正能量环境中,在这样一个强频率下,自己再调整频率,和谐共振,从而带来更大的正能量,感受到的就是那种内心的喜悦。
    其实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中,也在无时无刻感受着这种能量的传递:当父母对孩子吼叫、打击、挖苦,当父母表现出对别人的冷漠时,给孩子传递的就是这些负面的能量;当父母给孩子鼓励、赞美、欣赏……当父母知道感恩、乐于分享时,孩子感受到的就是这些正面的能量。
    回想一下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的场景,一定是彼此共同感受或分享了一件美好或快乐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和孩子就一起同频共振了。《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能够调整自己的频率与不同的脏腑共振,起到的是一个分配资源的角色,使身体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如果我们懂得调整自己的频率和孩子共振,和身边的家人、同事同情共振,我们周遭不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状态吗?所以调整和改变自己是一切改变的开始,心念起而因缘起。
    二、道、法、术、器谈教育
    认可心念的重要性,好比“大学”中讲的“诚意”“正心”。试着用“道、法、术、器”的关系进一步就“孩子的教育问题”“格物致知”一番。“道”即是天地万物自然变化之规律;“法”理解为是所效法的对象、思想,人选择和制定的方法;“术”是技术、技巧层面的操作;“器”是有形的物质或者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运用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道”。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长期熏陶,没有父母品德力行的榜样,怎能涵养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母行坤道,承天载物,行地无疆;父行乾道,云行雨施,刚健御天。长子(独生子女家庭多)在八卦中对应的是震卦,震卦是“临危不乱”之象,气定神闲听惊雷。 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本,是“道”,这是符合自然规律,合于道的。
    父母的德行,素养是“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否能做到母行坤道,父行乾道,是善法还是恶法,孩子的德行根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道法自然。如果我们父母本身的修养,德行不够,就要不断的内观自己,修养自身。“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经典中,追溯源头,以讲求天地宇宙自然之规律的《易经》为根、为本;以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为干、为枝、为叶。在祖先留下的几千年的经典智慧中汲取能量,就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来修养自己。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可以称之为“术”。沟通不单指“语言”的沟通,很多人认为语言才是沟通,这恰恰可能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不得法的原因。老子说“大音希声”,孔子在《易传·系辞上》中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唠叨而有所成就的。更多的成就,得益于我们由观察而引发的感受,由实践而得到的经验。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较于“感受”和“经验”来讲,语言的力量是微弱的。孩子是生而神灵的,他敏锐的触角能捕捉到的信息远不止父母的言语,更多时候,反而是我们言行的不一致导致了孩子的诸多困惑。所以禅宗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经典中蕴藏的智慧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比如当父母自身坚持读经,并乐享其中的时候,反而把孩子吸引过来了。用《易经》的话讲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用《老子》的话讲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堪称是“弱者,道之用”的典范。当我们用经典饱含着的智慧去看待、穿透孩子成长中的种种象,以道御术,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都能如水般几于道,为我所用而不偏离道的方向。
    “形而下者谓之器”,泛指有形的物质或工具。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可以理解为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教材、书籍、玩具、学习用具等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就是最好的“器”,其中所蕴含着“道”的能量是毋庸置疑的。
    “道”往往总是隐藏在“器”后面,所以老子说“大象无形”“大器晚成”;孔子说“君子不器”,并且“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所以说“器以成事”,可再好的“器”,如果没有“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最终还是空中楼阁。所以古人有“修之以身,其德乃真”见解。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上,父母与孩子互为镜子,家长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完善镜中的自己。
    三、知而不行,是未知
    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后修身, 从《大学》中所讲的做人做事的次弟来理解家庭教育。《德道经》有言:“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很多人“知而不行”,问题出在诚意正心上。《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上古之人,形与神俱,故能度百岁而去。身为现代人的我们,不要说知“道”,甚至常常是无“知”无“觉”,对昼夜四时节气的不敏感,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做着逆天的事而不自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还是要再诚意正心,包括在我们前行路上,也要不断的往回看一看,想一想自己的初心。
    《易经》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孩子真的如《内经》所云是生而神灵的,能看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所以当我们疑问的太多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学以聚之”?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经典、诵读经典,就是一个先积累聚之的过程,然后再在生活中实践辩之,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坚持阅读传统经典,就会发现,很多相似的内容会在不同的经典中出现,以经解经,会发现大道相通,大道至简。
    诵读经典,是一条简单的家庭教育之路,我会坚持下去……(来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富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