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林存光:孔子与《论语》——论作为“孔子学”意义上的“《论语》学”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孔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林存光 参加讨论

    编者按:2019年6月22日,第二届论语学论坛暨泰山学者论坛在孔子研究院召开。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存光以《孔子与<论语>——论作为“孔子学”意义上的“<论语>学”》为题作主题演讲。现将演讲内容节选,以飨读者。
    
    《论语》一书可以说向我们展现和昭示了至关重要而且较为真实的三个维度的“孔子”,即笃信好学的孔子、躬行君子的孔子和追寻仁道的孔子。在我看来,正是如斯之孔子,才是可亲、可敬、可爱而最值得我们走近之孔子,反之,从孔子之笃信好学、躬行君子、追寻仁道及其可亲、可敬与可爱,我们亦可深切体认和证悟“《论语》学”亦是“孔子学”的三大核心理念,即重学习、贵君子和尚仁道。这三大核心理念,可以说是孔子与《论语》留给我们后人的最为重要的精神遗产。而在今天,我认为我们亟需讲清楚的就是,孔子学或《论语》学的这些精神遗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之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相关性。
    在我看来,孔子的学习观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含义,一是好学以求,探求和守护、继承和传习华夏民族的文明生活之道,二是学以修身,自觉增进、不断完善个体自我的德性修养;作为一种道德人格理想,孔子之君子既是通过学习和个人努力不断自觉地加强、完善和提升自身德性修养的人格典范,更是通过修己安人的方式来引领人类社群之道德风尚与文明生活方式的士人精英;而作为一种最具有普适性或普遍性意义的心灵美德,孔子之仁道为世人提供了一种最切己易行、同时也最任重道远的道德行为准则,更向世人展现和昭示了一种最美好的生活愿景,即“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人们只有立志择处而居于仁道,才能真正心安理得地过上一种最美好的人道生活。
    总而言之,一种有本有源的人类文明生活决非凭空想象而获得,它需要建立在对华夏礼乐文明之“笃信好学”、好古敏求的知性探究的基础之上,因为华夏礼乐文明生活之道特别是其在周初已趋于完备的理想秩序“只能在它的文化、它的制度和它的礼都为人所理解的程度上才能得到恢复”,同时,复兴华夏有本有源的人类文明生活之道及其理想秩序还必须将之重新建立在个人道德品质的根基之上,否则,“如果对个人道德品质是文明社会的最终基础不重新重视的话,就不可能有真正和持久的复兴”,这就是孔子之所以极端重视个体德性的自我修养以及《大学》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根本用意所在。而君子之为君子,正在其对于人类文明生活的深沉关注与对个体德性修养的充分自觉,并以其仁爱、理性、明智、友善、温和、恭敬、谦让、好学等种种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为世人树立起值得效法学习的价值标准,乃至引领整个社会生活风尚逐渐走上人道且文明的正确道路。而作为人之为人的最为重要的心灵美德,人心之仁,必将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构筑起一所所有人都能够安心归往并乐于居住其中的华宅大院,当然,这是不可和自暴自弃者相与言的,正如孟子所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而且,不仅对孔子本人而言,即使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无论是笃信好学,还是躬行君子,又抑或是追寻仁道,所有这些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实现其目标,而必然会遭遇各种的艰辛、困苦与厄运,因此,它们无疑都是极具冒险意味的人类事业,但也是最值得人们去冒险从事的有意义的人类事业。或曰孔子实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宪问》),信哉斯言!但正唯“知其不可而为之”,才真正成就了孔子的伟大!不仅如此,在今天,只要人们仍然愿意“学而时习之”,并能从学习中体悟到人生的乐趣,只要人们仍然愿意修养自身的道德品格而努力躬行君子之道,只要人们仍然愿意自求一己之心安而乐于追寻富有仁道意义的美好生活,那么,孔子的事业也就是我们的事业,阅读《论语》而走进孔子,也才是一项深富意义的行动。(来源:孔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林存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