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又号东西南北人、慵人,祖籍福建惠安,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幼博学多识,学贯中西,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学者,被世人誉为“清末怪杰”。 辜鸿铭最先接触的是西方学说,后来转为推崇儒家学说。他精通马来、英、法、拉丁等九种外语,获得过十三个博士学位,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经典,竭力向西方人宣传东方文化。 西方人对辜鸿铭极为崇拜,曾流行一句:“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的着装和做学问一样,原本穿西装,后改为长袍马褂。《北大感旧录》记载:辜鸿铭“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 辜鸿铭虽然相貌古怪,却能言善辩,接触洋人时,遇到对方挑衅,他极力维护东方人的尊严,据理力争,驳斥对方毫不留情,却又不乏机智幽默。 有一天,辜鸿铭出席酒会,一位见识浅薄的美国女子正巧坐在他身边。美国女望着相貌古怪的辜鸿铭,表现出很看不起的样子。 场面尴尬,美国女没话找话,学唐人街腔调,故意说了一句蹩脚的英语:“喜欢这汤吗?” 辜鸿铭礼貌性微笑,美国女心里想:这么简单的英文都听不懂,还有脸来参加酒会?随后不再理睬辜鸿铭。 辜鸿铭与泰戈尔 过了一会儿,轮到辜鸿铭致词,他以一口典雅流利的纯正英语开始演讲,举座皆惊,征服了在场的洋人,众人赞叹不已。 辜鸿铭回到座位上,低声用唐人街腔调说了一句英语:“喜欢我的演讲吗?”美国女顿时涨红了脸。 甲午战争结束后,伊藤博文来到武昌拜会张之洞,辜鸿铭以幕僚的身份,送给伊藤博文一本英文版《论语》。 伊藤博文很早就听说辜鸿铭是保皇派,于是趁机调侃道:“先生精通西洋学说,难道不知道孔子的学说虽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是已经不适合二十世纪的今天了吗?” 辜鸿铭回答说:“孔子教导学生的方法,就如同数学里边的加减乘除一样,两千多年前,三三得九,如今到了二十世纪,三三依然得九,而不会出现三三得八。”伊藤博文顿时语塞,竟无言以对。 辜鸿铭虽然是保皇派,但对于慈禧太后、袁世凯之流却嗤之以鼻。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不顾天下的反对声音,挪用海军经费,大肆操办六十寿诞。辜鸿铭听后,当众吟出“贺诗”——“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不久,抑郁而死,举国哀悼三日。辜鸿铭却请来一个戏班子,在府上唱堂会,整整唱了三天。如此行为,辜鸿铭不负怪杰之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