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刘强】我为什么那么无知?——《论语新识•述而篇》第九章

http://www.newdu.com 2023-01-26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刘强

    作者简介: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笔名留白,西历一九七〇年生,河南正阳人。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诗》主编。兼任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世说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台湾东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儒学与古典诗学、文言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及书评随笔200余篇,出版著作《世说新语会评》《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曾胡治兵语录导读》《古诗写意》《世说三昧》《魏晋风流》《穿越古典》《清世说新语校注》《论语新识》《世说新语研究史论》《世说新语资料汇编》《四书通讲》《世说新语新评》等二十余种。
    

    我为什么那么无知?——《论语新识•述而篇》第九章
    作者:刘强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廿九日甲申
               耶稣2016年10月29日
    
    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①;我叩其两端而竭焉②。”
    【新注】
    ①  鄙夫:才德浅薄之人。鄙,浅薄。空空如也:一无所有貌。
    ②  叩其两端而竭焉:叩,叩问。两端者,凡事必有两端。竭,尽。
    【新译】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呀!曾有一鄙夫来向我请教,我竟觉心中空空,了无所知。我只是就着他所问问题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竭尽所能地他一个合适的回答罢了。”
    【新识】
    本章承前论“能”“艺”,转而论“知”。《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及“知”,如《为政篇》孔子曾告诫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同篇又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此章又说:“我有知乎哉?无知也。”
    为何孔子不否认“多能”“故艺”,却认为自己“无知”呢?窃以为,必是有人赞其“有知”,才会答以“无知”。故理解此章,须放在“应机设教”的前提下方可探明其深意。夫子如此说,必是深感弟子过于看重向外“求知”,而忽略向内“求道”;只顾“博学于文”,不重“约之以礼”;只知“为学日益”,不知“为道日损”;故而才故意自叹“无知”,以警示弟子:所谓“知”,不在“闻见”“记问”上,而在明心见性、身体力行上!
    夫子怕弟子不信,特举一例以证:“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究竟是谁“空空如也”?或以为鄙夫,或以为夫子。然如鄙夫“空空如也”,有何奇怪?又与前言“无知”何干?故这里当是夫子自嘲“空空”,一无所知,方合语义与情境。不惟如此,夫子自道“空空”,实则一不小心道出得道之妙境。此时之夫子,便是明镜与清流,看似空无一物,实则能照现万有,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宛然朗现,自在分明,此何尝是“有知”,分明是“无知”也!唯有此一种摆落名相俗谛之大境界,方能获真智慧,方可得大圆满。盖所谓“无知”者,实“有智”也!
    今按:古今中外圣哲,皆有类似表述。如苏格拉底说:“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又说:“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那么无知。”众所周知,苏格拉底也是“应机设教”之大师,每每通过对话和辩论,诱使对方说出他要其说出之观点。他说:“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佛陀亦有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又说:“我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又,《老子》第七十一章亦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可以说,夫子所言“无知”与“空空”,正中外圣哲所亲历证成之道境,亦如佛门所谓“妙有”与“真空”也!
    明乎此,则知“叩其两端而竭焉”大有深意。
    其一,可以见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洵非虚语。朱熹《集注》说:“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程子也说:“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这便是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绝不以鄙夫而贱之,并相信虽鄙夫之愚,亦能竭尽其智能明理见道。事实上,这里分明隐藏着一种逻辑推演的完整过程,不过被夫子省略了而已。
    其二,由“叩其两端而竭焉”又可推知,夫子不仅尊重每一个求知主体的理性与智识,同时,还特别注意求知主体本身的认知局限,努力找到其两个极端,然后循循善诱,为其答疑解惑。朱子说:“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如此,则“叩其两端”的过程就是“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过程,“而竭焉”,实则即是指解开其所有疑惑,使其豁然开朗之意。关于此章深意,印光法师的分析最为精彩:
    此圣人以己之心无念虑,而随机说法示人也。断断不可会作谦词。夫圣人之心,犹如明镜。空空洞洞,了无一物,有何所知。鄙夫致问,如胡来汉来。叩两端而竭,如胡现汉现。叩字,义当作即。两端者,所问与其机也。而竭焉者,恰恰合宜,无过无不及也。即佛门所谓契理契机之谓也。若唯契于理,而不契机,于彼无益,便成闲言语矣。如问仁,问孝,问政等,所问是同,而所答各异。乃即彼之机,答彼之问,看孔着楔,对病发药,恰恰合宜,了无一毫机教不投之弊。若非心空如镜,安能使之若是乎。讲章以空空属于鄙夫,可谓枉读圣贤书矣。(《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一》)
    观此,知儒佛本可会通,故见性得道之佛门大德常为圣教解人也!
    又按:夫子施教于鄙夫,索性将自己彻底“放空”,此正“道不远人”之旨。夫子真如明镜,明镜何尝疲于屡照?夫子又如清流,清流何尝惮于惠风?今之学校教育,为师者满腹“答案”,求学者沦为“容器”,教学过程成了知识的“填鸭”,无怪乎教者厌教、学者厌学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