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舒晋瑜】探索中国传统书院的当代复兴

http://www.newdu.com 2023-01-27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探索中国传统书院的当代复兴
    作者:舒晋瑜(中华读书报记者)
    来源:《中华读书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十一月初八日戊子
    耶稣2022年12月1日
    书院的兴起与唐宋之际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科举制度下社会流动的加速及社会成员对文化的崇尚、印刷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下移、官学教育的衰落和私学教育的盛行都极大地推动了书院的发展。那么现代社会,在中华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传统书院应当扮演怎样角色,发挥什么作用?为此,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了岳麓书院、淮河书院、红洲书院。
    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从唐朝到晚清持续了千余年,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文脉传承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80年代的“文化热”中,最不可忽略的文化团体之一就是中国文化书院。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汤一介、庞朴……中国文化书院强大的导师阵容堪称“豪华”。中国文化书院的宗旨之一是: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优秀文化走进中国。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曾提到,中国文化书院汇聚了一批“五四”以来历尽动荡与政治风霜的学术老人和老中青三代学者。它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坚守学术尊严与梦想的传承,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精神和思想的延续。
    中国文化书院唤起了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有对“他山之石”的学习动力,更有面向未来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努力。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书院坚持着中国传统的风骨,并以一己之力肩负传播的重责。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的实体书院有近千所,网络虚拟空间办的书院有百余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曾将书院的根本精神概括为“为人之道、为学之方”,以德育教育为本,知识传授为其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书院如何才能守正创新,继承传统并经世致用,如何通过传播与弘扬书院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爱护人才、涵养人格的良好氛围,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自强?本报记者采访了岳麓书院、淮河书院、红洲书院,希望对书院在复兴过程中如何形成与学制教育的互补,如何和不同层次的教育自然融合有所启发。
    岳麓书院:独特价值在于接通传统与现代
    1986年9月,18岁的肖永明考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专业。因为是岳麓书院恢复办学之后首届学生,被老师们戏称为“岳麓一期”。
    进入岳麓书院之前,肖永明只知这是一所古代书院。记得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担任语文教师的父亲和叔叔还一起议论岳麓书院,为肖永明能够进入书院而非一般的历史学系读书感到兴奋。这种情绪感染着年轻的肖永明,他对即将就读的岳麓书院产生了无限向往。
    肖永明至今还记得,当年自己没等学校组织新生活动就来到岳麓书院,在黄昏中踏进这座千年庭院。伫立在古木苍藤之间,一种无形的力量悄然袭来,将他年轻而忐忑的心紧紧攫住。“我知道,因由即将开始的大学时光,此地将给我的生命历程留下不灭的印记。”肖永明不曾预料的是,这座久负盛名的学术殿堂竟然成了他日后生活的轴心。尽管因为求学、工作,几度短暂离开,但是冥冥中又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牵引着他回到此处。1998年,肖永明回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工作,2015年,就任岳麓书院院长。
    
    岳麓书院
    “在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国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书院仍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肖永明说,书院的兴起与唐宋之际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科举制度下社会流动的加速及社会成员对文化的崇尚、印刷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下移、官学教育的衰落和私学教育的盛行都极大地推动了书院的发展。那么现代社会,在中华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传统书院应当扮演怎样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具体而言,处于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之中的岳麓书院如何发展?这是岳麓书院从80年代初期恢复以来,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岳麓书院最早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朱熹、张栻、王阳明等大儒曾经在此传道讲学,也培养了南宋湖湘学派人才群体、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近代以来,更是从岳麓书院走出了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乃至毛泽东等一大批彪炳史册、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1903年书院改制之后,岳麓书院几经变迁,发展成为今日湖南大学。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余年来弦歌不绝,办学不辍。今日岳麓书院,既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又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基地。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情况,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肖永明认为,岳麓书院的独特价值在于这是一所接通传统与现代的书院,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一脉相承,堪称中国高等教育从古代转型发展到现代的缩影。在古代书院中,她是至今仍然在发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的书院,活跃于当今社会。在现代的大学书院中,岳麓书院是有深厚历史底蕴与传统学术根基的教研机构。她处于现代教育体制之中,却在运行过程中融入了传统书院教育的资源,借鉴了传统书院教育理念与方法。她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办好岳麓书院,让古老的学府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有助于我们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承担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
    古代书院的性质不同于官学,区别于国家教育体系内的各类学校,办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民间捐助。肖永明说,作为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传统、教育理念、办学风格,逐渐积淀、凝练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精神价值,这就是书院精神。
    近年来岳麓书院的建设与发展着力于三个方面,即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在科学研究方面,一是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数量达到原来的两倍多,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博士,也有美国、英国、葡萄牙等国外学者;二是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近十年获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4项、重点项目7项,还参与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举办湖南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发挥书院优良教育传统,探索独特人才培养模式,获批成为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二是借鉴传统书院育人理念和特点,探索和实践独具特色的‘书院制’育人模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组织‘三礼三祭’习礼育人系列活动等,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肖永明常常自豪地对同学们说:“我们在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庭院里教书、学习和生活,本身就是在延续千年学府的历史,古老书院因我们的存在而青春、鲜活。”
    为什么要建大学书院?书院制与学院制的区别在哪里?书院制如何运行?书院制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些都是肖永明和他的同道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总结十余年来大学书院制建设发展经验,推进古代书院传统与当代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相融合,岳麓书院和凤凰网曾策划组织了“守正创新:书院传统与新时代大学教育”高峰论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复旦大学任重书院、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四大高校书院院长同台对话,共同探讨大学书院制的过去、现状与未来。肖永明觉得,大学书院制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各个高校实施书院制改革与探索都有其必然性和应然性。“我们需要综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国家教育政策导向、深入借鉴传统书院育人理念及结合高校本身特色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来探索和推进各自高校的书院制育人模式,以创新的书院制培养创新人才,以创新人才助力高校建设发展。”
    全媒体时代,岳麓书院以“互联网+国学”的方式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挥着传统书院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化功能。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岳麓书院就与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媒体合作,邀请文化名家,在国内首次举办面对社会公众的电视讲学。之后,面对不同层次和需求,推出了系列面向公众的讲学活动,如“千年论坛”“明伦堂讲会”等。近几年,秉承“朱张会讲”精神,推出“岳麓书院讲坛”,打造立足湖南、影响全国、辐射海外的高端高雅文化品牌。讲坛至今已举办480余期,邀请海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500余位专家学者登坛讲学,已直播93场讲座,线上和线下听众超过2600万人次。
    在岳麓书院举办的诸多学术与文化传播活动中,肖永明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11月份由湖南大学与清华大学合办的“清华会讲湖大行”活动。当时,清华大学的“清华会讲”活动回到“会讲”的发源地、85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朱熹与张栻举行会讲的岳麓书院,围绕“大学之道与文明进步”的主题,举办系列高端论坛,邀请多位国内外政要与大学校长登坛会讲。在参观过程中,会讲嘉宾对岳麓书院的悠久历史与杰出人才所表现出来的崇仰之情,溢于言表,韩国顶级学术机构“经济人文社科研究会”理事长甚至说,“我们来得太晚了”,“我要我们各个机构负责人都要到岳麓书院来感受中国文化”。
    肖永明说:“他们对岳麓书院的喜爱和推重,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体会到,岳麓书院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这些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如何激活传统资源,汲取历史经验,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教育自信与文化自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我理想中的岳麓书院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在这里,我可以和同学们一道,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之中、在历代先贤讲学论道之地研经读史,从历代匾额、碑刻、楹联中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肖永明表示,岳麓书院将继续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指导下,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调研岳麓书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核心要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书院教育资源,推动岳麓书院的当代复兴,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淮河书院:真正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生活因书香而美丽,因阅读而充盈。中国·月亮湾作家村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令人欣喜的阅读空间,作家村内的淮河书院总面积8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可藏书6万余册,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大最美的乡村图书馆之一。
    2021年8月17日,安徽省作协原主席许辉发起了一份图书捐赠倡议书:
    月亮湾作家村淮河书院的建设和发展是作家村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所有读书爱好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大厦巍然,梁椽共举。也许一个人的捐赠有限,但涓涓细流,能汇聚成海。为进一步丰富中国·月亮湾作家村淮河书院馆藏,满足更多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打造富有特色的书香小镇,特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捐赠图书倡议:我们衷心期盼您将闲置不用的、不便保存的、或者有意赠送的各类优质图书,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捐献给月亮湾作家村!您的慷慨赠予,一定会让众多的群众读者受益!您所捐赠的图书,必将在作家村淮河书院这个平台上,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许辉说,淮河书院利用原淮海机械厂工业遗址改建而成,成立书院既能将老厂房所蕴含的历史和时代价值与作家的文化内涵进行碰撞,提升作家村的文化品质,丰富文化和旅游元素,书院的成立也能弥补东西溪乡村教育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缺失,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乡村振兴、文化扶贫提质赋能。书院自成立以来,18位驻村作家带头在东西溪乡开展各种义务支文支教、捐书赠书、征文比赛、读书研讨、跨年晚会、采风创作等活动。以党员干部、教师、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力量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每年开展读书会、经典诵读、诗词大会、党史学习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2019年以来,培育山乡小课堂志愿服务项目,为山区500余名留守儿童精心定制文学、绘画、摄影等精彩纷呈的课程,开阔了留守儿童的眼界。
    在许辉的号召下,很多作家走进作家村,走进淮河书院:作家王蒙为月亮湾作家村题写了村名,参加中国月亮湾作家村开村仪式,并举办了“永远的文学”专题讲座;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到月亮湾作家村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风活动;毕飞宇参加作家村与三孝口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读者见面会;作家村与合肥新华书店安徽图书城共同举办了许辉新作《人人都爱在水边》首发式;徐贵祥和许辉为淮河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揭牌,还举办了“乡村振兴文学扶贫”安徽省著名作家走基层系列活动……
    为了办好淮河书院,许辉和当地政府的领导费了不少心思。他们和驻村作家们示范引领,定期到作家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培育“举旗帜、送理论、助脱贫、创文明”主题宣讲、“乡村振兴、文学扶贫”作家走基层、“我与作家有个约会”、“山乡小课堂”等品牌文化文艺项目,增加了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家们依托淮河书院平台,紧紧围绕强化宣传阐释、加强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每周固定半天时间作为“读书日”,全体干部群众均可到淮河书院阅读,由志愿者记录阅读时长,并将时长转化为文明积分,存入文明银行,让读书有“收获”。另外,还依托淮河书院植入培训研学、艺术文创、文化康养等内容,使书院可以成为文、旅、农产业融合平台,以文塑旅,带动百姓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淮河书院
    书院的成立促进了文旅融合,增加了群众收入。通过作家和文学元素的介入,目前已发展成“商、养、学、闲、情、奇”为一体的淮河书院,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同时,许辉也表示,目前书院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资金投入不足。比如书院无智慧图书管理系统,仅靠管理员人工进行书籍分类、整理、借阅,管理效率较低;书院可藏书6万册,目前现有书籍1万余册,书籍缺口较大,乡镇财力有限,图书的更新补充较为困难;二是缺乏专业人才,书院的运作质量和规范管理有待提高,未能持续输出丰富有意义有深度的服务和活动;三是目前书院主要依托作家老师、文化名人影响力来提升吸引力,在如何凝聚各方合力、将书院更好地与乡村振兴衔接方面缺乏有效机制。
    许辉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月亮湾作家村依托淮河书院,真正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丰富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花洲书院:一处难得的忧乐廉政文化教育园地
    河南省南阳市出了两句名言,一句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句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故河南作家二月河曾撰文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涵盖的人文意义是超前的。它的人民性、公而忘私的主观意识,今天看仍是先进的、积极的。
    很多人对《岳阳楼记》耳熟能详,却不知一这千古名篇是范仲淹在花洲书院写就。所以说,二月河生前曾撰文《花洲情缘》抱不平:“我们冷落了花洲,慢待了春风阁……以《岳阳楼记》的知名度和人文涵盖衡量,这‘冷落慢待’是明摆着的事……《岳阳楼记》不是在岳阳楼上写的,湖南游子把栏杆拍遍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二月河所说的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外城东南角,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知邓州时创办的州级书院。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来知邓州,孜孜民事,政平讼理,公余营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在百花洲畔创建学舍以教士子,因傍百花洲建而而取名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
    二月河与花洲书院有渊源。光绪年间,花洲书院根据朝廷之令改名为邓州高等小学堂,民国初年又改为邓县高小,之后又更名为邓县初师。1949年后,改为邓县一中,二月河正是毕业于该学校,并在此写下“吾师吾母”。所以他说,当很多书院“功能”丧失,唯有春风阁,“九百余年春风年年应命而至,百花洲岁岁花树如织”,由“县学”而“一中”九百余年香烟不断。
    所有的邓州人都知道,读书要去一中,这里是人们心里的圣地。从2002年至今,张峰参与花洲书院的修复、重建,二十年间,范公祠、百花洲、春风阁,这几处胜地经过大规模修葺峥嵘,“增其旧制”,花繁树茂,修竹长林渐起,既成为书院和园林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更体现了南北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修复后的花洲书院,不仅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更是一处难得的忧乐廉政文化教育园地。据张峰介绍,多年来,邓州市纪委以花洲书院被河南省纪委命名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为契机,大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充实与其风格相协调的“忧乐”廉政文化内容,突出传承和弘扬,先后增设了廉吏文化碑廊、忧乐文化大舞台、花洲大讲堂、廉政文化长廊、双忠亭、三贤阁等廉政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花洲书院的“忧乐”廉政文化内容。
    花洲书院以保护传承书院文化、弘扬“忧乐”精神为主线,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邓州文旅融合发展:经常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到邓州花洲书院参观范仲淹纪念馆、廉政文化长廊、双忠亭等;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到花洲书院参观,朗诵《岳阳楼记》,在参观诵读中感悟,在感悟思索中提升,让“忧乐”精神浸润自己的灵魂;定期举办“范仲淹”国学班,免费在青少年中开展范氏思想文化等国学经典知识普教,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忧乐”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