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余东海】《论语点睛》之三十:知人之明和观人之法

http://www.newdu.com 2023-01-27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儒家法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等。
    

    

  


    《论语点睛》之三十:知人之明和观人之法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八月十一日壬寅
               耶稣2015年9月23日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篇》第十章)
    孔子说:“观看他的行为,考察他的原由,观察他的安乐。他还能隐藏到哪里去呀?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
    儒家很重视对人的观察和了解,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知人之明。知人是一种智慧,“(樊迟)问智,子曰知人。”上篇孔子又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何以知人?不外乎从言行和动机两大方面进行观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尧曰篇》),指出知言是知人的必要条件。
    不过,知言只是知人的条件之一,并非唯一条件。因为“有言者不必有德”(《 宪问篇》)。所以孔子又提醒,应对他人的言词保持谨慎态度:“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篇》);仅仅听其言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观其行。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 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篇》)
    言行是否一致,是孔子所说的君子的标准之一。所以孔子强调听其言而观其行,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言行一致。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引胡氏的话说:
    “宰予不能以志帥氣,居然而倦。是宴安之氣勝,儆戒之志惰也。古之聖賢未嘗不以懈惰荒寧為懼,勤勵不息自強,此孔子所以深責宰予也。聽言觀行,聖人不待是而後能,亦非緣此而盡疑學者。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謹於言而敏於行耳。”
    本章强调知人不易,要对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和兴趣喜好加以全面考察。马培路说:“先见其所为如何;更深观其为所从来,即动机;更细察其心安于何处。人则无所逃匿哉。犹十手所指,十目所视。视观察由显及微,由外及内,递次而精。”
    知人,说难很难,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不难也不难,如果某些人言论过于混乱错误,那么,连行为的观察都可以免了。所谓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
    有时候,一个人的“内存”如何,其眼睛都会暴露出来。听其言,观其眸子,同样足以了解其人,所以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