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一线讲述:选了这一行,越做越热爱

http://www.newdu.com 2023-04-19 国学网 王勉 参加讨论

    修复古陶瓷,我属于“半路出家”。1966年从部队复员后,我被分配到南京博物院工作。当时,院里正好要恢复陈列,可搞文物保护的人很少,院里就请来了一位做文字复制的老先生。我跟着他学习,越做越感兴趣,后来就专门修文物,这一干,转眼50多年过去了。
    修复古陶瓷要经过观察、清洗、拼对、粘接、补配、修整、作釉、补绘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要用心去做,马虎不得。看到一件器物的碎片,我们就要知道器物本身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对每件器物的类型、形状、损坏程度、尺寸数据都要基本了解,也要熟悉它在烧制过程中的工艺。老院长曾叮嘱我们要做知识型人才,不要满足于简单的修修补补。我有时候会到窑厂跟老师傅交流,增长修复之外的一些知识。
    前些年,我们还为圆明园考古发掘出来的十万多片陶瓷碎片做了一些工作。我们依据器物的器形、纹饰、釉色进行归类。圆明园文物中,同样的器物有若干件,釉色、纹饰都是相同的,我们需要在相同器物的几百件碎片里找出同一个器物的瓷片,很考验眼力。这时候,主要就得依据平常的工作经验,依据修复师记在心里的每件器物的数据,然后慢慢查找、拼对……按照一道道工序精心修复。
    我今年83岁,现在还在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很多人问我这样会不会很辛苦,说实在的,不让我“辛苦”,我还不习惯呢。很多人觉得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很无聊,可我不觉得。因为每件文物都不一样,工作时一门心思琢磨手中的器物,不停地思考,也是一种乐趣。选了这一行,越做越热爱,能尽心尽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幸福。
    在2022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我感受到了年轻文物修复者们学习技能的迫切心情,很令人感动,也希望他们怀揣着这样的初心,甘坐冷板凳,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光放热。(讲述人系南京博物院文保所原所长)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韵、王笑妃、张胜、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丰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