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月1日、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山东民族宗教工作系统和专家学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讲话全面总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回答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课题,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结晶,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齐金江说,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安定天下,纷纷主动学习儒学典籍,尊崇儒学。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伸到各民族文化中,加速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促进了各民族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加深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内生动力,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互融发展则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宗教学系主任陈坚说,作为中国宗教史的一个基本事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由之路;同时中国化宗教的健康传承,也在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这都是被历史经验所证实了的,比如,自印度传入的佛教,与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结合,发展出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禅宗等,就鲜明地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圆融共生的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恢弘的历史命题,并第一次科学完整地概括总结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烟台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国栋说,我们只有全面把握中华文明的这五个突出特性,才能深刻认知我国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基因密码,才能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以雄健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价值底蕴,才能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从近代民族蒙尘走向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宽广胸怀的内在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方向。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决定了中华文明是贯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条主线。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东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局长刘茂和说,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黄河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民族工作干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保护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临沂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王子鹤备受鼓舞。“只有让各族人民群众全面深入地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才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临沂市将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东夷文化博物馆(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讲好中华文明起源、演变和交融史,办好书圣(王羲之)、诸葛亮、荀子、曾子、孝河、萧氏六个文化节,叫响“道中华•沂蒙行”品牌,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