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说:“礼者,人之所履也。”(《荀子·大略》)《说文解字·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之本意是“履”,是履行实践,希望通过敬奉神灵而获得福报。故而李泽厚说:“神就在‘礼仪’当中,严格履行礼仪就是敬拜神明。”(李泽厚:《由巫到礼,释礼归仁》)严格履行礼仪需要认真执行礼之各个仪节、供奉相应规制的礼器、展现端庄得体的仪表仪容,而这些外在表现又以内在的诚心敬意为基础。 《荀子·乐论》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记·乐记》亦有同样的论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孔颖达疏曰:“诚,谓诚信也。伪,谓虚诈也。经,常也。言显著诚信,退去诈伪,是礼之常也。若人内心虚诈,则外貌敖狠,唯礼知之,故云‘礼之经也’。”(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注疏》卷二三)也就是说:诚之本义,是诚信、真实、无妄,这是对礼乐之践行者内在情感的要求;经,为“常”,是永远不变的原则。“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就是说:礼的内在不变原则是彰明忠信、真诚,抛弃虚诈、伪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