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原初孔学”与论语学

http://www.newdu.com 2024-07-04 《论语学研究》 崔茂新 参加讨论

    今天,笔者想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原初孔学”与论语学。这些年,笔者想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写一本关于《论语》解读的书,解释清楚什么是原初孔学和新孔学,解释清楚原初孔学和论语学的关系。
    所谓的“原初孔学”,指的是孔子和孔门七十子,也包括子思,这样一个学术团体的学术思想与学习状态。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从有关资料来看,他是进入原初孔氏学术团体年龄最小、辈分最低的成员,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正因如此,笔者把原初孔学时期定在从孔子到子思这一阶段,并且把孔子到子思之间早期儒家的对话作为原初孔学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在孔子之后,孔门七十子所作的贡献无非就是对孔子学说进行个人化的弘扬和发挥。孔门弟子参与原初孔学的创建,但是他们所进行的个人化的弘扬和发挥,是否符合孔子本人的思想,这是另一回事。
    笔者把战国时期的孟子排除在原初孔学之外。为什么呢?孟子本人说得非常明确:“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从孔子离世到孟子自立于世,中间有一百几十年,如果孟子果真为子思或子思门人的门徒,按师承上溯,到孔子就已经是五世甚至六世徒孙了。但在孟子看来,得不得孔门师承并不重要,鉴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再繁盛的道德文章经由代代相传,到第五代就已经没有什么了。孟子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是经由孔门师承传授而成,而是在对孔子道德文章私下仰慕,进而深造自得、创造性发扬光大的基础上成就的。孟子继承了子思的思想并加以个人的创造性发挥,使孟子学说成为儒家的重镇,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把原初孔学与儒学作以区分呢? 因为儒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一家。但是,原初孔学应该是整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共同的思想渊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孔子及原初孔氏学术团体上承六经下开诸子。干春松教授从墨家、法家等战国时期其他学派的角度审视,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孔子是战国时期其他学派共同的靶子或者共同阐释的对象。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从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来解释清楚孔子以及原初孔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样做的重要之处就在于把原初孔学超越于其他各学派之上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这也是班固著《汉书·艺文志》所坚持的思想。诸子百家之中,班固并没有把《论语》作为子书放在里面,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确立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独特的,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不可比肩的地位,就必须确立原初孔学的不同之处。接下来,我们是根据什么来知道原初孔学的呢?那就是《论语》,因为《论语》是一部和先秦其他诸子的著作性质完全不同的书。《老子》的作者是老子(聃),《庄子》的作者是庄子(周),诸如这些著作都是老师(作者)在世的时候带领弟子编纂的。然而《论语》不同,因为孔子根本没想编集《论语》这部书。孔子和弟子们进行智慧的交流,无不是在教学相长中深化着、抒发着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以至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弟子们对他敬仰不已、缅怀不已,所以才会在孔子去世以后追记孔子的言论行谊,商议体例,决定取舍,形成《论语》主体部分的内容,最后的经手人应该是子思。
    《论语》应该是集体编纂的文献资料。大家在编纂期间,除了回忆,还会交流讨论哪一章重要,哪一章放在哪里更为合适,如何更好地体现孔夫子的思想。由此可见,《论语》这本书和其他论语类文献的区别就在于,它是集体追忆而成的文献,其他的是个别的回忆。个别的回忆可能加上一些主观的理解,《论语》不是这样的,这也是《论语》和其他典籍的区别所在。
    此外,当提到《论语》这本书的时候,其内容不仅包括“文本论语”,还包括“生态论语”。“生态论语”是怎么一回事呢?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招收弟子,创办私学,到他七十三岁去世,这四十多年间是“生态论语”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过程。因此,这四十多年间,不仅留下孔子说的话,而且孔子和弟子们的社会性互动不断进行,社会性影响已经产生。这也是战国时期其他诸多学派或以孔子为靶子对其展开批判,或阐发孔子学说作为自己思想切入点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孔子及七十子对于整个中国思想学术界的影响之大。
    从孔子三十岁授徒到他七十三岁去世,是“生态论语”存在的时期,随后进入“文本论语”的生成期。我们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来确立原初孔学,来确立论语学,来确立原初孔学与先秦诸子之间的关系,来确立原初孔学与儒学的关系,就可以更加突出孔子以及原初孔学独特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理清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笔者还有一个想法,即所谓的“新孔学文化行动”。新孔学文化行动就是以原初孔学为经,以后世儒学和《论语》的解读为传,而作出自己新传的过程。由此,笔者曾提出一句话,即“终身解读《论语》,活在与孔子的心灵对话之中”。笔者把这个作为本人的生活方式,因而也收获了很多的快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