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网民在通讯聊天中流行发送不同内涵的表情包展露心情之喜怒哀惧,无独有偶,在古人的“聊天记录”中竟也可见类似的语言符码。苏轼与朱熹二人均喜欢在交际型诗文中向他人表露自己有“麋鹿之性”,意为渴望如麋鹿般不 羁优游于草野(张进:《朱熹与苏轼出处态度之比较》)。比如苏轼在和诗中所言“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苏轼文集》卷八《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朱熹亦在书信中自陈“熹麋鹿之性,久放山林,老入修门,尤以为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下文简称《晦庵文集》)卷二九《与王枢使谦仲劄子》]。此处表述好似二人向朋友发送了一个麋鹿的动态表情包,展现自身的厌仕情绪与洒脱性格。值得深思的是,“麋鹿之性”仅仅在朱熹与宰相的“聊天记录”——上宰辅书中出现。那么,什么是上宰辅书?朱熹都给哪些宰辅上过书?其上书文体有哪些类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