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汉学 >
  • [中国形象] 瑞典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017-11-30

    《中国和东印度群岛旅行记》,[瑞典]彼得奥斯贝克著,倪文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19.00元 彼得奥斯贝克(Pehr Osbeck)《中国和东印度群岛旅行记》(A Voyage to Chi...

  • [中国形象] 卫报:外媒负面报道不是“反中国”,而是“向钱看” 2017-11-30

    原题:媒体是理解的桥梁 原媒体:英国《卫报》 作者:蒂摩西盖特阿什,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作家,牛津大学教授。 编译:星岛环球网 最近我在中国访问期间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西方媒体...

  • [中外交流] 浅谈东西方文化冲突和东南亚国家关系 2017-11-30

    2012-8-27 14:17:53 来源:2012-8-16 共识网 伦敦奥运会中西方媒体全面围剿中国给很多国人上了一堂课。网上有个叫青衫老祖的总结出以下几点:西方怕的不是输掉金牌而是软实力。奥运不可...

  • [中外交流] 比利时人建中国首条公交线 2017-11-30

    北京市日前确定了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政策,公共交通再度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在谈论公交利弊的同时,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年是公交进入中国整整100年。那么在100年前,又是谁把公共交通...

  • [中国形象] 民调:美国人最看重中美关系,但半数视中国为对手 2017-11-30

    路透社报道:一项周二刚刚出炉的美国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当下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但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把中国视为对手而非盟友。 这项民调访问了18岁以上的1077名美...

  • [中外交流] 从孔子学院看中美的文化差异 2017-11-30

    2012-8-22 17:46:15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368期) 【 摘要 】孔子学院的建立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虽然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主要以孔子学院的建...

  • [中外交流] 绛帐遥相设——卫三畏与戈鲲化的交往 2017-11-30

    1876年10月25日,卫三畏(SamuelW.Williams)起程返回美国,这一天恰好距他初抵广州整整43年。在这43年当中,他不仅完成了印刷、传教、外交等大量的分内工作,还出版了《中国总论》和《...

  • [中国形象] 十六和十七世纪伊比利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 2017-11-30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大陆的西端,葡萄牙人把最西端的罗卡角称作欧洲之角。葡萄牙的著名诗人卡蒙斯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大地在此结束,海洋由此开始。 人类海洋时代的序幕也的确是由...

  • [中外交流] 茶叶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2017-11-30

    英国人的饮茶情结 毫不夸张地说,18世纪初的英国几乎没有人喝茶,可到了18世纪末几乎全国上下人人皆在饮茶。1699年,英国官方的茶叶进口量大约是6吨,一个世纪之后就达11000吨,每磅茶叶...

  • [中国形象] 活宝塔、江湖大夫与戏剧中国 2017-11-30

    内容提要 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法国宫廷与民间出现了一系列与中国相关的演出活动。活宝塔、中国大夫等滑稽而奇异的形象开始活跃在法国戏剧舞台之上。由于戏剧与当时社会各...

  • [中外交流] 海上沙龙张园:上海早期公共沙龙及其他 2017-11-30

    清末民初的海上沙龙张园 上海的著名园林,若论历史之悠久,当然首推豫园;而到了近代,影响最大的则要数张园。张园称得上是市民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赏花看戏,照相观影,纳凉吃茶,宴客...

  • [中国形象] 牧歌田园:二十世纪西方想象的另一个中国 2017-11-30

    田畴与墓碑间铺展的田园中国,在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想象中,具有某种代表性。首先是一种殊异的、遥远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形象,一个由庞大的农民人口组成的内陆农业帝国,黄种人、...

  • [中外交流] 历史变迁中的中国与欧洲 2017-11-30

    周:一个人的学术生涯,往往是大学本科时代开始的。你自己曾说,你对经济变化、 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等问题的兴趣可以追溯至大学时代与查理蒂里(Charles Tilly) 教授的一段学缘。先...

  • [中国形象] 车维亚:“真实的中国”颠覆“西方式解读” 2017-11-30

    日前,记者对肯尼亚副总统办公室常务秘书卢德奇车维亚进行了专访。车维亚表示,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他感到震惊,他所看到的真实的中国,彻底颠覆了原来他所接触到的西方式解读。...

  • [中国形象] 外国人眼中的抗战:战争中的新四军 2017-11-30

    当中国红军从中国南方向遥远的西北进行万里长征时,它在福建、江西和安徽留下了一些部队。这些部队人数太少,不足以继续控制以前苏区任何重要的地盘。它们的任务是建立新的运...

  • [中外交流] 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衰落 2017-11-30

    根据麦迪森的估计,在公元1世纪,中国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帝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基本一致,而且直到1820年,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GDP总量仍占世界份额的32.4%。 多数学...

  • [中国形象] 媒体调查日本对中国人印象:有钱、热情、爱国 2017-11-30

    为什么不能刷,这里面有100万人民币,100万你知不知道?东京高中生堀口健司说起自己有一次在便利店打工,有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深夜拿着一张中国的银行卡让他刷,当他向对方表明...

  • [中国形象] 外国人眼中的抗日:人民的抗战 2017-11-30

    3月份,美国海军情报处的海军陆战队官员卡尔逊上尉广泛视察华北的游击战后回到了汉口。卡尔逊上尉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尽忠职守。他在山西和河北西北部八路军和其他部队那里呆了...

  • [中外交流] “西学东渐”历史探源 2017-11-30

    西学东渐一词最初见于容闳1915年出版的英文传记中译本《西学东渐记》,后被用来泛指晚清以来现代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盛行的历史过程。 历史上,西方学术思想传入中国虽发端...

  • [中外交流] 美报评新书《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 2017-11-30

    1979年,就在美国人开始反思日本的崛起之时,哈佛大学社会学家傅高义(埃兹拉沃格尔)推出了他的畅销书《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 如今,81岁的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傅高义撰写...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