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钟爱以芍药入词,字里行间吟咏着芍药的万种风情,展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芍药与情的联系最早可追溯至《诗经》,“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郑风...
现代文论美学曾风行反意图主义思潮,这股思潮不满传统作品批评对作者意图的重视,认为愈是远离作者意图,愈可能建立客观、公共的批评。然而,即使是著名的反意图主义者威姆萨...
摘要: 学习古诗文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涵养一个人的心性并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熏陶正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与自己的先人进行对话的基本途径。...
孟浩然(689—740)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受有唐一代科举入仕的影响,生平结交干谒权贵公卿,也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终其一生几乎没有真正踏上仕途。和同时代许多仕宦诗人相...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
今天我讲董仲舒,主要讲三个问题。 生平考证 我们看看董仲舒是哪里人。《史记·儒林列传》里讲董仲舒是广川人。广川在历史上有个演变过程。最早的时候广川是个国,有我们现在半...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波澜壮阔地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再显峥嵘。 一 无疑,勇德是...
民间文书档案既是国学资料的内在补充,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几十年来,它已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举凡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太行山文书、石仓文书等。当我们因大量的新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灾难和经济损失,也使人困惑、焦虑乃至恐惧。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斗争,阻断病毒传播、控制疫情波及范围是世界各国...
“宠辱不惊”是一个常用成语,并由此引出另一个成语——受宠若惊,这两个成语最早出自《老子》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
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归纳出来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中,名家与哪一家最为接近?一般认为是法家,因为《论六家要旨》把“名法”并列在一起,战国秦汉的文献...
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诗教”一词出自《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自产生以来,对其探源阐释颇多,将孔子的...
敦煌遗书中存句道兴所撰《搜神记》(亦称敦煌本《搜神记》),其成书大致在唐五代时期,写卷凡8个:散0902、伯2656、伯3156碎一、伯5545、斯0525、斯3877a、伯5588和斯6022。写卷的抄写年...
进入21世纪以来,敦煌石窟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规模的敦煌石窟图录不断推出,使学术界较容易查阅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同时,随着交通和旅游设施的改...
关学在经历了金元的低迷和消沉之后,至明代始复振兴。而以往学界对这一学术现象的考察多从关学学者的角度切入进去,这当然并非毫无根由,毕竟他们才是以身体道、传道者。而其...
近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以及建基于此的农村社会组织日渐消解,产生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革命和农村社会运动。农业团体的...
雅集是文人以文会友的集会,诞生于魏晋,文人是主体,文事是主题。魏晋名士们乐好山水,雅集时赋诗叙怀,开启了山水诗撰写之兴,更在观对、描绘、寄情山水的过程中,赋予山水...
“江南”与“西域”的地域范围在历史上屡有变化,但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品格却较为稳定,成为地域多元格局中屡被提及、极富有代表性的两极。西域与江南地域文化的碰撞,是文学...
唐诗中有大量与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的作品。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实际存在的地理之路,地理生态是丝路诗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最具象的影响要素。唐代丝绸之路横向跨度极大,其所经...
桐城地处皖西南,长江北岸,西北环山,东南滨水,自古有“七省通衢”之称。桐城既是经学昌明之地,又是天下文章渊薮。背山临水的地理特征,既封闭又开放的人文环境,加之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