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 [国学漫谈] 600年历史太原古县城开城 “凤凰城”迎客 2022-11-10

    太原古县城开城仪式。 崔莉霞 摄 中新网太原5月1日电 (杨杰英 杨润德崔莉霞)凤凰归来,风华再绽。5月1日,始建于1375年的明代太原古县城在历经八年修复后正式开放,“凤凰城”开城...

  • [国学漫谈] 非遗产品闯市场,还需打通市场之路 2022-11-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用扶贫主线把这些明珠串联起来,是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非遗保护传承面临着年轻传承人群流失的不利局面。...

  • [国学漫谈] 三星堆黄金面具是如何出土的? 2022-11-10

    三星堆黄金面具是如何出土的? 新华社成都4月6日电(记者袁秋岳)近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古蜀“祭祀坑”中出土的重要文物相继向世人亮相。其中,一件残缺的黄金面具尤为惊...

  • [国学漫谈] 文化观察丨从冷门变热门,博物馆何以“出圈”? 2022-11-10

    “考古盲盒”卖到脱销、“唐宫小姐姐”火遍全网、三星堆文物“上新”成“顶流”……又是一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已远离昔日“高冷”的形象,带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走入荧屏...

  • [国学漫谈] 文物数字化改革:做到一张网一朵云 2022-11-10

    浙江省文物局长培训会现场。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4月7日电(谢盼盼童笑雨)“博物馆里有很多宝贝,但一年下来有多少人去看?”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说,通过现...

  • [国学漫谈] 苏轼是如何渡海的 2022-11-09

    作者:张瑞田 苏轼的手札百读不厌,《渡海帖》尤甚。“轼将渡海”“梦得秘校阁下”,两行沉甸甸的字,就像两个难解的谜语,结成两个奇形怪状的谜团,吸引着我,诱惑着我。 “...

  • [国学漫谈] 中国典籍在海外:《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2022-11-09

    《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中国典籍在海外)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学术界一般认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于西汉中晚期,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黄帝内经》...

  • [国学漫谈]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2022-11-09

    作者:杨 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脍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阐明编纂意图、选录范围,也体现了其...

  • [国学漫谈] 把诗词之美唱给全世界 2022-11-09

    双语新唱古诗受欢迎 把诗词之美唱给全世界 许茂楠 “古诗唱出来太美了!”“音乐和语言都是如此有魅力!”在原创视频博主“阿保唱古诗”发布的《回乡偶书》中英双语弹唱版视频...

  • [国学漫谈] 被遗忘的女词人 2022-11-09

    宋词的耀眼绚丽,并不逊于唐诗的灿烂辉煌。遗憾的是,无论是唐还是宋,闪耀于文坛的女性作者寥若星辰。除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几位外,天资聪颖,文辞造诣不输须眉的...

  • [国学漫谈] 小满:小得圆满 人生佳境 2022-11-09

    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 小满是一个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节气。《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满”,有“充满”“饱和”“足够”之意。“小满”,顾名思义,有着“满而...

  • [国学漫谈] 秦汉社会生活中的“节气”“节令”“节庆” 2022-11-09

    作者:王子今(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成员) 中国礼俗与“节气”相关的文化传统,是在对“天人之际”...

  • [国学漫谈] 【网络中国节】来自元宇宙的祝福!虚拟人“苏小妹”与你共品诗词里的中秋 2022-11-09

    编者按: 一年中秋月,围炉诵名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寄情中秋,落笔留下无数佳作。《水调歌头》便是其中的翘楚,那朴素的祝愿,婉转的思念,感染了你我——还有她。 她?瞧...

  • [国学漫谈] 文物诉说历史 中外“Z世代”青年打卡“何以中国” 2022-11-09

    中外“Z世代”青年打卡“何以中国”系列首展 张亨伟 摄 中新网上海8月16日电 (高志苗张亨伟)1998年出生的“Z世代”青年度延结束西安旅程后又走进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展览,在这...

  • [国学漫谈] 音符跃动 绽放古典之美 2022-11-09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创作能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这份情有独钟始于10多年前,2007年,我就开始尝试在作品中体现浓郁的中国风,也由此找到了热爱和方向。2017年—...

  • [国学漫谈] 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让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高品质生活 2022-11-09

    2021年12月14日,我与众多文艺工作者代表共同参加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心感到无比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

  • [国学漫谈] “非遗+”激发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 2022-11-09

    非遗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 [国学漫谈] 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一辈子为百姓唱好戏 2022-11-09

    百姓的喜爱是戏曲传承最肥沃的土壤。多年来,我克服重重困难,把高质量、正能量的秦腔剧目带到百姓身边,百姓则用最热情、最质朴的情感回馈我,这是我艺术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

  • [国学漫谈] 自然与人文的交响——冯骥才散文漫谈 2022-11-09

    显然,作为画家的冯骥才是敏锐的。这从他的散文可以见出。一般而言,20世纪后的作家对于自然风物已经稍显迟钝,更不用说在文字中加以强调和刻画。难道那个“自然”真就叠印进...

  • [国学漫谈] 完善学科建设 助力非遗传承 2022-11-09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去年,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落户天津大学,由冯骥才文...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