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 [国学漫谈] 中华智汇·古代顶级灯具系列·阳燧灯:阳燧之鸟 履火而行 2017-11-23

    春秋阳燧考古线图,该文物出土于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 阳燧鸟考古线图,来源于朝鲜大安德兴里高句丽墓壁画。 阳遂虫考古线图,来源于周季木藏东汉陶片,据《季木藏陶》...

  • [国学漫谈] 歌剧《红楼梦》推进中国文化有效传达 2017-11-23

    中国优秀文化的弘扬,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转内销”,我们都该乐见其成。希望以英文版歌剧《红楼梦》为起点,有更多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完成文化的有效传达。 这是发生在美国...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越剧诠释 美美与共 2017-11-23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越剧用独特的中国手法,诠释梁祝、诠释爱情、诠释真善美。戏台上的梦走进现实,走进生活,与人们心中的梦相通。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忆,最忆是越剧...

  • [国学漫谈] 光明时评:留住有特色的农村学校 2017-11-23

    我们应尽快行动起来,落实教育均衡政策精神,留住每一个有特色的农村学校,留住乡村孩子向上努力的希望和激情,让中国农村发展更和谐、更均衡。 近几年,撤点并校成为教育领域...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G20推开文化中国一扇窗 2017-11-23

        西子湖畔的演出,与其说是中国文化秀,不如说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合作。如果说经济上的“中国方案”是在促进经济复苏、合作共赢,那么文化上的“中国展现”则是...

  • [国学漫谈] 金台论道:如此读经为何只能造就庸才 2017-11-23

    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八百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而且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近日媒体报道读经少年的求学经历引...

  • [国学漫谈] 月宫镜、霓裳舞、咏月诗:唐代中秋文化寻绎 2017-11-23

    上海博物馆馆藏唐月宫镜 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

  • [国学漫谈] 新闻随笔:留下更多可抚摸的文化遗产 2017-11-23

    9月5日,是南京明城墙650岁的生日。作为世界上最长、保存原真性最好、现存最高的城市城墙,明城墙是南京人的文化记忆,见证了南京城的兴衰变迁。 城市文化的厚度,需要更多物化...

  • [国学漫谈] 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 2017-11-23

         中国神话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神人同一,而非西方神话思维之神人同构,并非将人与神看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因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神和人之间并非存在不可跨越的界限,...

  • [国学漫谈] 纪录片如何介入历史——从《历史的拐点》谈起 2017-11-23

    近年来,有些历史纪录片迫于收视压力,热衷于掘坟盗墓,故弄玄虚,缺乏历史资料支撑,将历史纪录片拍成了三流电视剧,同时也不乏在历史言说与大众接受之间找到微妙平衡的优秀...

  • [国学漫谈] 文明参观破解博物馆“拍照纠结” 2017-11-23

    不损害文物、不妨碍他人,遵章守纪、文明拍照,若能如此,保护文物与允许拍照的关系,也就不会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了。 博物馆能否拍照,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的话题。日前,北...

  • [国学漫谈] 名家笔谈·朱永新:文艺繁荣需要优秀鉴赏者 2017-11-23

    高雅的鉴赏人群,必然是高品质的精神产品消费群体,并由此孵化出优秀的创作者。高雅的鉴赏者,也是深刻的精神产品评论者 先看几个数据。2016年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 [国学漫谈] 人民论坛:敬畏历史,就是捍卫良知 2017-11-23

    近日,备受关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一审宣判,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消息传来,人们都说“痛快”。 “快”中有“痛”。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出于各...

  • [国学漫谈] 文艺观察:从“语文课”引向“语文生活” 2017-11-23

    漫画  徐鹏飞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通过课上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一种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人”,而这正是“语文素养”这一概念...

  • [国学漫谈] 新评弹·攻克转型期“文化甩尾”:没有自信 何以蓬勃 2017-11-23

    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如今遇到了不小的危机。试看身边,“曼哈顿”“威尼斯”“维也纳”等洋小区、洋地名屡见不鲜,几千年的城市名片、伴随几代人的乡愁记忆随之烟消云...

  • [国学漫谈] 百物谈趣:小饼如月 2017-11-23

    月下把杯图页 马远/作 “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烧罗罗出釜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清代祁启萼的《月饼》诗,将月饼喻为一轮缩小的月亮,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寓意。而...

  • [国学漫谈] 中华智汇·古代顶级灯具系列·节能灯:冷水夹盏 省油几半 2017-11-23

    四川邛窑出土的“节能灯”考古线图。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同样体现在古代灯具的设计上。依燃料而分,中国古代的灯有膏灯和烛灯两大类,膏灯即燃油的油灯。油灯...

  • [国学漫谈] 光明论坛:重温中山装的文化自信 2017-11-23

    有文化自信,才会有文化创新,才会有文化自强。通过传统服饰载体激活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民族记忆和创新活力,对于构建新时期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意...

  • [国学漫谈] 品味古籍:从“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 2017-11-23

    美国著名汉学家高居翰在其《图说中国绘画史》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中国书画艺术以宋代为分水岭。宋以前,书画家极力推崇逼真,“直逼古人”为上,“如临其境”为美,至于宋,这...

  • [国学漫谈] 科技杂谈:学术诚信建设 要有“牙齿” 2017-11-23

    ■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除了“以论文论英雄”的制度缺陷,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上名硬实软、缺少“牙齿” 据《科技日报》报道,在前不久中科院学部举行...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