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风头甚至盖过了春分、秋分与夏至,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么,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平和立心 春意阑珊处,立夏款款来。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各地气温显著升高,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 “夏”有“大”的意思,“万物至此皆长大”,所以叫“立夏”。 事实上...
小雪,在二十四节气中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进入小雪节气,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小雪与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多少的节气,...
【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冷气久积而小寒生。这是因为上一个节气冬至过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我国3000年前就有迎“春”仪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而且不光汉族重视“立春”,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一...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娱...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
在我国夏至的由来已久,我国古代人民在夏至会采取一定的耕作和饮食习俗。本文介绍了我国夏至节气的由来和夏至的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
中秋节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明清以来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节的主旨是亲朋团圆庆贺。中国节日时间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节期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月半时节的满...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
山东半岛东端的荣城在农历正月十五有捏生肖的风俗。民间称为“捏属儿”。传统的方法是用黄豆细面作捏生肖的材料。造型以小巧玲珑为上,生肖动物的姿态或立,或卧、或奔,或飞...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当秋分到来时,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昼夜时间等长,并由日长夜短逐渐变成日短夜长,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
引语: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在今年1月20日。大寒时,太阳到达黄经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
引语:1月20日就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寒冷天气下很多人都在受脚冷的折磨。脚处于人体最远端,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少,而且它的表面脂肪薄,不容易保温,在一般情况下,...
立秋的主要习俗有:立秋节、摸秋、啃秋 、贴秋膘、咬秋等。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
山东各地夏至习俗花样多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
引语: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授时通考》引《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说的是“大寒”是全年中寒气最重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