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1日,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举行佤族青苗节庆典活动,青苗节是四排山乡佤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也是当地佤族群众祈盼来年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一种方式。 每到节日时...
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节日和盛会,生活在西南边陲的白族朋友也不例外。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举行的白族三月街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
除了散居在墨脱、米林一带的少部分珞巴人与藏族一道过藏历年外,各地的珞巴人都有自己的年节。珞巴年节是按照本族历法推定,过节时间虽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劳动之后。 珞渝西...
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僳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
旭独龙节又称“洞更谷乳木”,按珞巴族人自己的历法在二月间举行。意为庆贺一年平安和预祝来年丰收。 节前准备 节日前夕,人们忙着舂米、酿酒、杀猪、宰羊。有些地方还将宰杀...
藏历六月十五,在牧区要举行插箭献祭神山活动。十四日这天,各寨男人骑马云集神山脚下,每人手持长约6米的彩旗箭杆;次日,日出时上马奔赴山顶,掘好一个坑,由活佛或长者在坑...
地处武陵山区的湘、鄂、渝、黔边区各省、市的县、市、区居住的土家族人民,都有着共同的生产、生活习惯,也有着共同的语言和民族习俗。尤其是每逢过年过节的习俗,与各兄弟民...
“舍把日”是土家语汉字记音,土家语“日”(音rì)直译汉语为“做”,“舍把日”译为汉语为“做舍把”。土家族“舍把日”是对以摆手歌舞为中心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的称呼。...
开斋节是盛行在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重要节日。回族同胞对于开斋节十分重视,每年的开斋节,都会看到万人空巷的场景。 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伊斯兰教...
“大锣笙”中的锣与笙,声声振耳。 虎,代表着勇猛正义,一直被中国人认为是祥瑞的动物。在云南省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俗中,都有着浓厚的虎图腾...
羌族“瓦尔俄足”是羌族的妇女节,在农历五月初五,羌族妇女将不分老幼,身着鲜艳民族服饰,佩戴银首饰前往女神梁子石塔前,参加“瓦尔俄足”,是羌族传统的民间节日。 羌族“...
土家族的盛大节日“社巴日”。由来已久,但起于何时,源于何代,却鲜为人知了。由于史科无记载,只是代代相传,沿袭至今。追根朔源比较困难。居然如此,还得从“社巴日”三个...
“说春”,讲述春耕 春天意味着一个新希望的开端,万物生长也进入了新的一个轮回。保留在传统民俗中的“说春”、“打春牛”、“咬春”、“吃春宴”等等,大部分就是农耕民族准...
一年一度的农历六月初六,是羌民族的祭山会。羌民以祭山还愿来表示对上天的崇高敬仰,也是祈盼天神木比塔恩赐百姓来年牛羊兴旺、五谷丰收。所以祭山会成为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农历的七至八月,要分别过两次“新米节”。七月,早稻开始成熟,过第一次“新米节”。它又称“尝新米”,佤语叫“朋奥”或“波奥”。八月,稻谷大量成熟,第二次过“新...
腊月二十四是土家人过小年的日子。也就是从这天起人们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称之“忙年”。“小年”,也有很多特定的风俗。传说这天是磨的生日,必须休息不能用。夜晚,还给灶...
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其来历是锡伯族历史上的西迁。1764年4月18日,沈阳等地的锡伯族官兵及亲属共3275人受朝廷调遣,去新疆屯垦戍边。历经...
打春节,是渝东石柱自治县土家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打春节,又称鞭春节、三坛节,是石柱土家山寨中人们最隆重的节日,因此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打春节在每年立春举行,人们通过...
两汉魏晋时代,每逢三月三的上已节,是一个遍及朝野官民的盛大的岁时节令。 三月暮春,百草始盛,香花袭人。人们结伴成群来到水滨泽畔,用清冷的川江之水,洗去身上的积垢,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