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转眼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而节气习俗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春分这个节气的概...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个节气习俗在传统文化中意义重大。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做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
二月二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春龙节,也叫头牙,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汉族过,其他民族也过。一般来说,人民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该节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
按闽南风俗,每逢农历初二和十六称为牙,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农历二月二是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称为头牙;每年的腊月十六,是最后一个祭拜日,称之为尾牙。尾牙表示一年的结...
每年5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道经度60度时交小满节气。小满同前述的惊蛰、清明一样,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令。其意思是自然界植物比较茂盛、丰满...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这是天的节日,是太阳和月亮的节日(春节是太阳的节日,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春节和中秋节也是人的节日,是天...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对二月二的描述。二月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就标志一年的农事活动即...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所以说,芒种是一个代表成熟与收获的节气。 芒种的气候特...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寒食节?寒食节是夏历冬至后第105天,清明节的前一两天,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相差很近,所以很多人都容易把这两个节日混淆。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
七夕节 ,又叫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是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七夕节的简介 七夕节,...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
冬至 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和南瓜的习俗。谚...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节日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