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鼓用的鼓是用一根大泡桐木按尺寸锯下、挖成空心,两头钉紧牛皮即成。做鼓是,鼓桶上要钻两个通气眼。何因?相传在创制第一个大鼓的时候,因为鼓桶的两头是通的,有一个小孩...
刀杆节是云南省怒江一带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这天,人们身着盛装,汇聚在刀杆场上。刀杆架立於场中央,用两根长20多米的粗壮挺直的树干做成,按一定的距离...
鼓社,即立鼓为社,源自苗族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时的社会组织体制。其主要内容通过鼓社节的活动表现出来。正如苗族古歌叙述的“姜央兴鼓社,全疆得共和”。鼓社节的内容相...
“里玛主”,是哈尼语的音译,意思是春天的盛况。它是哈尼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山茶花盛开的阳春三月举行。居住在红河岸边的哈尼族人民十分喜爱布谷鸟,称布谷鸟为“哈波...
“吃牯脏”的节日分定期过和不定期过两种。定期过所定时间,按苗族各分支的情况,并不统一。有每隔3年、7年、13年举行一次的;有每过5年、9年举行一回的;有每11年举行一轮的。...
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它和其它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一样,很早以前就生息繁衍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瑰丽多姿的民族民俗情。 傈僳族的阔...
二月初八北岳庙会,又称“祭三多”,“三朵节”。是纳西族人祭祀本民族保护神和战神“三多”的盛大节日庆典。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
也称黑龙潭会或祭龙节,一般持续三至五天,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的集会。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的龙王庙会,既是纳西人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群...
在这些日子里,按照海南苗家的传统习俗,要吃姐妹饭。姐妹饭是姑娘们上山采摘野生植物的花和叶,用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熟而成的,吃罢姐妹饭,姑娘与小伙子们身着节日盛装和...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乃民间节日在广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
毛南人五月端午为“药王晒药日”,故当日家家户户都上山采集中草药材备用或加工出售,在门窗悬挂艾叶、菖蒲等以除毒去邪。同时,用干柚皮、桔子皮、苍术、白芷、烟叶等混合燃...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今广西融水县苗族自治区和三江侗族自治县,在苗语里叫“希牛”。大节每十三年举行一次,拉一丈三尺长的大鼓;小节每三年举行一次,拉五尺长的小鼓。不管...
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居住在贵州仁怀、遵义一带的仡佬族,又称之为“敬牛王菩萨”或“祭牛王”。每到这一天,当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
侗年简述 侗年是侗族传统节日。 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也有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的。 侗年来源 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冬...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
瑶族盘王节的由来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歌会。 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名...
年节,也叫春节,是畲族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从农历12月24日的“祭灶”、“送神”畲族就开始过新年了。祭灶神后,就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合家“围炉”。畲族届时家家蒸制“黄...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
云南永德等地布朗族的传统农祀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举行。滥地节隔365天过一次,时间一般在秋收割完稻谷时举行,具体日期不定.滥地节有庆丰收的意义。过节时,各家吃糯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