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庙宇。在安徽省蒙城县城内文庙东侧。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 (1341—1368),明清两代屡有修葺。自前而后,依次建有山门、依楼廊、正殿、阁楼等;山门面宽三间,中为过道,东为土...
道教宫观。在安徽省潜山县城北天柱山中。宋初创建,开宝九年(976),宋太祖曾遣使于此献金龙玉简以祈雨求福。原有规模及主奉仙真不详,今仅存遗址。...
道教庙宇。在安徽省铜陵市城东二十五公里处的杏山间,洞内的壁白石如玉,有石床、石几等古迹,传为晋代葛洪曾经修道于此,故而闻名。又传葛洪修道于此期间常在山中种植杏树,...
道教著名宫观。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一公里处。据史料记载,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湘献王朱柏就宋元时草殿原址所建,崇祯八年(1635)重修;清代顺治、康熙、乾隆诸朝皆有修葺;飞...
道教宫观。在安徽省芜湖市境内的凤凰山上。创建年代不详,宋代曾名延禧观。旧传芜湖获港镇有一幼儿,病危中梦见此观之神治愈其身并授天书,长后入观学道,主持道观,仙去之后...
道教庙宇。在安徽省凤台县三峰山东峰下。洞深万丈许,传说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曾于此幽居修炼,故而得名。洞前建有两层砖木结构的正殿一座,殿宽三间,飞檐翘角,...
道教宫观。在湖北省江陵县城内。原名玄妙观,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改称元妙观。始建于唐代,原在城东南隅,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迁建今址。现存建筑前为玉皇阁,后为三天门...
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原名“东山”。宋末因随州遭兵乱,荆湖制置使孟珙迁随州大洪山众于武昌,并徙大洪山寺额于此,遂称为“洪山”。此山向为武汉名山,道教、佛教甚...
道教名山。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城东南。绵亘百里,主峰海拔 1,543 米,境内千峰争翠,万壑竟幽,峰、岭、岩、台、洞、泉、池等奇丽景物引人入胜。《太平御览》卷四十八引《武昌记》...
道教庙宇。在湖北省建始县城西45公里处的望坪山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后几经毁建。现存建筑为清代乾隆元年(1736)重修,主要有前堂、后殿。前堂三间,轩朗雅致;后殿底...
道教宫观。在安徽省凤台县城郊的双峰山麓。据明嘉靖《寿州志》记载,为汉宣帝地节年间(前69—66)大茅君茅盈创建,后历代均被佛教占据,至清代光绪十七年(1892)重归道教。该观背...
又名“云门山”。位于湖北远安县城西北 7.5 公里,高近千米,周数十里,为远安县名山之一。古时由于人迹罕至,野鹿遨游和溪流甚多,更兼白云盘绕,故有此二名。山上有招仙崖,...
道教庙宇。在安徽省蒙城县城东关。宋元丰元年 (1078),知县王竟创建于涡河北岸漆园城,后被黄河水淹没,明代万历九年(1581),蒙城知县吴一鸾于今址重建,时有逍遥堂、梦蝶楼、大门...
道教著名宫观。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双峰山南腰。因元时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长春真人丘处机曾于此修道而得名。为我国道教全真派著名的十方丛林。始建于元代,清代咸丰元...
道教名山。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城北三十公里处。又称青狮岭、牛头山。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 )始名木兰山。主峰海拔 600 余米,方圆三十平方公里。据《黄陂县志》记载,该县人氏木兰...
道教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欢喜坡上。建置年代不详。原为一座四合头庙宇,主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等神塑像,久失修缮,已废不存。遗址后有潘神洞,清幽佳绝...
道教道院。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境内的荆山下。创建年代及原有规模不详。昔时主祀纯阳祖师吕洞宾,今遗址处有白乳泉,又名白龟泉,传曾有白色仙龟出现,有“天下第七名泉”之...
道教庵堂。车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玄岳门左侧的峰峦中。建置年代不详。庵内原奉真武大帝与吕洞宾塑像。庵中有井,名曰舜井;庵前有一古柏,传为唐代吕洞宾亲手所植,树...
即黄鹤山,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内,是古代武汉的道教圣地,也是武汉的三大名山之一。因其绵亘蜿蜒,形似伏蛇,头临大江,尾插东城,与汉阳龟山对峙,故名。又因建有著名的黄...
道教宫观。在安徽省潜山县东郊。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为司命真君行祠,明末毁圯,民国初重建后改名三官殿,后因年久失修复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