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宫观。在湖南省芷江县城潕水河岸。据《芷江县志》记载,为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福建客民创建;宫中原有建筑多已被毁,唯宫前牌坊基本保持原貌,坊以贵州青石砌筑而成,结构...
道教庙宇。在台湾省嘉义县布袋镇九龙里八船路三十二号。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创建于清代康熙元年(1662),同治三年(1864)与光绪十六年(1890),先后两次重修;民国九年(1920),得信...
位于贵阳市六洞桥侧,建成于清康熙六年 (1687) 供奉药王孙思邈。建筑保存至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宫观。在台湾省嘉义县朴子镇开元路一一八号。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创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初名朴树宫;康熙五十四年(1715),改建中殿和拜殿;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
位于云林县北港镇义民路。该宫因主奉妈祖,故又名北港妈祖庙。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树德”和尚在北港建立一个小祠,供奉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恭请的妈祖像,是为北港朝天宫...
道教著名宫观。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顶峰上。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嘉靖年间(1522—1565),长沙太守孙复曾主持增修,不久废圮,隆庆年间(1567—1572)道士金守分...
缘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天后宫,时有台湾信徒分得湄洲天后的两尊圣母 (即妈祖)金像,请回台北祀奉,并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台北市西北角的淡水河人海处修建庙观供奉,称为“...
道教宫观。在台湾省嘉义县阿里山乡香林村六十八号。据《台湾寺观大观》记载:创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后屡有修缮增建。前殿为三檐五门歇山式建筑,雄浑壮丽,气宇非凡,正面...
位于湖南永顺县老司城东南 1 公里的山腰间。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 (940) ,重建于明朝。殿堂坐东朝西,前面临溪,整个殿堂均按土家族风格所建,主要殿堂有正殿、后殿、玉皇阁。...
位于台湾省台南市中区清水里青年路子 133 号,台湾原为福建省隶属之府,故名 (府城隍庙) ,是台湾最早兴建的城隍庙,始建于明永历二十三,清朝几经修复。庙内供奉城隍老爷,配祀...
道教宫观。在台湾省嘉义县东石乡东石村二四六号。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创建于清代康熙六十年(1721),初名福隆宫,主祀保生大帝与纪府王爷,后又从南鲲保安宫请迎一尊五府千...
道教名山。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东。山中绝壁千尺,怪石嶙峋,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山顶宽平,明代嘉靖年间( 1522—1566 )建有朝元阁、紫阳书院和考亭祠等,后皆被废;清代山间先...
道教宫观。在台湾省基隆市新店里忠二路一号。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俗称鸡笼妈祖庙。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初在基隆市牛稠港虎子山畔,系一座专祀妈祖的小祠,后不...
位于高雄市三民区覆鼎金的金狮湖畔,由郭腾芳道长聚集善信于 1960年11月17日部分建成。1963年2月15日举行清醮仪典。1966年11月12日兴建前后两殿,并举行全省首次祭祖功德大法会。197...
道教庙宇。在贵州省贵阳市东门月城上。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 1609),清代康熙八年(1669)重修,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均有维修和扩建。该阁是一座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两边设...
位于台南市安平港,为台湾岛上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之一。建于清康熙七年 (1668年),为迎取福建湄洲岛妈祖神像而建,建时称安平妈祖庙。1683年妈祖被敕封为天后,安平妈祖庙遂被...
道教宫观。在台湾省高雄市三民区河北二路一三七号。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俗称三块厝太子爷庙。创建于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不久得以重修,同治九年(1870)再次重修,并名曰三...
位于台湾府小北门内镇北坊,为祀奉独山、明山、中山三山大王的庙宇。三山国王为广东潮、汕一带的地方保护神。该庙建于清乾隆七年 (1742年),由台湾县令杨允玺等人率广东籍移民所...
道教宫观;在台湾省澎湖具马公市启明里街二号。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亦称东甲宫。创建于明末;清代屡有修缮;民国十六年(1927)聚资改建,并增筑川亭、钟鼓楼等,民国三十国...
建在南投县名间乡松山村名松路 219号,位于八卦山脉南端、海拔400米的丘陵高台上。其缘于明末清初郑成功来台开垦种植的先民们,时有福建李、谢、刘姓诸人,携真武香火来台,以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