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 [民间信仰] 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黄帝令百姓用桃梗刻制画像 2018-01-14

    桃符是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

  • [其它民俗] 老北京民俗:毛猴 2018-01-14

    毛猴 毛猴 那还是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天,北京宣武门外一家叫“南庆仁堂”的药铺里,有一位配药的小伙计,正因为上午无端被账房先生狠批了一顿而生着闷气。药铺已经打烊了,小伙...

  • [其它民俗] 祝寿习俗趣谈 2018-01-14

    人们庆贺生辰,六十岁之前叫过生日,之后即称过寿。六十岁以后,每十年称为“大寿”,每五年称为“小寿”,过寿人称为“寿星”。过寿时,儿孙们要提前为寿星准备新衣,在贺寿...

  • [民间信仰] 古代秋分习俗:送“秋牛图” 玩“竖鸡蛋” 2018-01-14

    暑尽转“寒凉” □记者刘学增文洪波摄影 核心提示| 风清露冷秋期半,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夏日的炎暑,在一段绵绵的秋雨过后,早已成为遥远的故事。今天过后,天气由...

  • [民间信仰] 陕西立春时有“燎百病”习俗 2018-01-14

    燎百病是立春的一项古老习俗,多在陕西流行。这一天,人们将柴火堆在一起点燃,把床上的被褥拿来虚燎,边燎边念:“燎百病,燎百病。百病消散身安宁。”届时大人、小孩、男男...

  • [民间信仰] 呼和浩特地区的“二月二”习俗:剃头、爆玉米花 2018-01-14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就叫《二月二日》。农历的二月二日,民间也称“龙抬头”的...

  • [其它民俗] 老北京民俗:面人 2018-01-14

    面人 面人 如果笔者说在拳头大小的葫芦里,可以盛下108位身姿各异的绿林好汉,您一定觉得那是天方夜谭,可在“面人郎”传人郎志丽的手里,这却变成了事实。细细看来,葫芦里缩...

  • [其它民俗] 四川“摸福”习俗 2018-01-14

    从古至今,众多的求福习俗在人们生活中传承不衰。今天在四川,依旧流行着有趣的“摸福”习俗。在四川著名禅院新都宝光寺的山门照壁墙正中,有一块大如桌面的石刻“福”字,俗...

  • [民间信仰] 黄大仙诞 2018-01-14

    图:众道长在黄大仙祠大殿举杯向仙师祝酒 黄大仙祠最多人参拜的日子是除夕至年初一,反而黄大仙师诞却被善信忽略,许多人都不知道在何月何日。啬色园本身对黄大仙诞则甚为重视...

  • [民间信仰] 二月二“龙头节” 民俗:吃饺子“长龙耳”妇女忌针线 2018-01-14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上官云)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或“龙抬头”,古时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民俗专家王娟在接受...

  • [民间信仰] 早期灶神状如美女 近代却呈现黑面长须面貌(图) 2018-01-14

    黑面长须灶王爷像 文/图 钟葵 再过几天,就是腊月二十三。按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虽然这种习俗在中国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祭祀对象和祭祀方式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

  • [其它民俗] 老北京民俗:兔儿爷 2018-01-14

    兔儿爷 兔儿爷 粉白嫩生的小脸蛋儿涂一点胭脂,长长的白耳朵上描着浅红,小巧的三瓣儿嘴,细长的丹凤眼,拿上药杵,骑上老虎,走喽,驱魔治病去喽! 老人们都还记得,这几十年...

  • [其它民俗] 四喜诗趣谈 2018-01-14

    “四喜诗”即指以诗文形式概括人生四大喜乐之事,表达人们对喜事的企盼和喜爱。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四喜诗是宋人汪洙的《神童诗·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

  • [民间信仰] 山西多地存古代可汗祠 供奉对象或为游牧民族首领 2018-01-14

    可汗祠供奉对象是一位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 可汗祠亦称可汗庙,供奉对象是一位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可谓古代民族融合的结晶,探讨可汗祠的创建变化,可以更深刻了解山西...

  • [民间信仰] 最早祭祀黄帝的是虞舜 1937年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1) 2018-01-14

    祭祀文化在我国起源甚早,大约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已有了祭祀。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无力改造自然,要办事情就得乞求天地神灵的庇佑,祭祀便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除了祭祀之外...

  • [民间信仰] 明清很多春节习俗延续至今:年夜饭 守岁 压岁钱 2018-01-14

    从正月十二开始,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吃元宵,看烟花,热闹非凡。 □记者朱金中实习生谢梦瑶文记者白周峰摄影 引子 中国人的春节习俗,除了年三十看春晚这一现代化气息...

  • [其它民俗] 老北京民俗:风筝 2018-01-14

    老北京风筝 老北京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是一首形容孩子们放飞风筝的诗。真的,时光倒流70年,每当巷子里传来吆喝“菱角...

  • [其它民俗] “寿星头” 2018-01-14

    关于“寿星”的形象,除了飘逸的白须和手中的龙头拐杖外,人们最为熟知的,便是寿星老翁那光秃秃的特大号脑门,也就是“寿星头”。 关于“寿星头”的来历,民间有一传说:寿星...

  • [民间信仰] 中国香文化专家:“香是一种生活” 2018-01-14

    中新网深圳10月27日电 题:中国香文化专家:“香是一种生活” 中新网记者 王曦 近年来,随着传统香文化的复兴,不同规模的香文化展览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闯入公众视野,香薰、品...

  • [民间信仰] 最早祭祀黄帝的是虞舜 1937年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2) 2018-01-14

    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即柳下惠)说,古代圣王制定祭祀的原则是“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扞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 首页
  • 上一页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下一页
  • 末页
  • 4458896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