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即柳下惠)说,古代圣王制定祭祀的原则是“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扞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这是说凡是能给百姓订立规章制度的就祭祀他,为国事勤劳而死的就祭祀他,用劳绩安定国家的就祭祀他,能够抵御重大灾难的就祭祀他,能够解除百姓严重祸患的就祭祀他。除此5种人外,其他的都不在祭祀之列。黄帝把这几条都做到了极致,众望所归,自然应该祭祀。经过夏、商、周3个朝代的祭祀,黄帝已成了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后来的人皆自称为炎黄子孙。慎终追远,绳绳相继。历朝历代对黄帝的祭祀绵延不绝,一直持续到今日。 黄帝出生于黄土原高,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他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故号有熊。有熊在河南新郑市,市西北有轩辕丘,《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居轩辕之丘”即是此处。黄帝长期居住新郑,因此在这里祭祀黄帝。又因为《史记》中有“黄帝崩,葬桥山”的话,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北,上有黄帝陵,故每年也在黄陵县祭祀。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即于1912年农历三月派团祭祀黄帝,1937年国共两党举行了共祭黄帝陵活动,毛泽东主席写了一篇铿锵顿挫、感情激越的《祭黄帝陵文》,文中赞扬黄帝功勋:“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毛泽东表明抗战决心:“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新中国祭黄帝陵始于1955年,“文革”时中断,1980年恢复,此后再未间断。新郑祭祀黄帝始于2003年,迄今已有12年了。(任崇岳) (责任编辑:admin) |